創新引領 兩型推動湘潭國家高新區紅紅火火20年
科技園區
作者:楊衛 王小娟 靳誌國
從早期“拓展框架,主攻產業,招商籌資,建設新區”的園區發展策略,到“以商招商,招商引業,打造精品園區,發展支柱產業”發展理念,到“創新引領、鏈群擴張、堅持‘三集’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高新區”戰略思路,再到“實現雙輪驅動,打造‘千億園區’”的奮鬥目標。一路走來,湘潭高新人一直在全力打造創新園區、效益園區、兩型園區、文化園區。
樹立創新理念,搭建創新平台,集聚創新要素,引領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打造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前沿陣地
創新是高新區發展的靈魂。“高新區作為高新技術的輻射源,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田,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示範地,創新就是標簽。”
湘潭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肖克和說。
在創新的道路上,湘潭高新區始終沒有停下過腳步。自建區伊始至今,創新就嵌入了湘潭高新區發展的全過程,創新成了高新區醒目的標誌;從管委會到入園企業,從創業企業家到普通員工,創新更是所有高新人共同的基因。
20世紀90年代中期,湘潭高新區建設了第一棟集科技、商務、中介於一體的科技大廈,作為企業研發、成果
轉化的總部,並率先推出科技創新引導基金資助企業,如碧綠環保、立發顏料等企業就是在創新基金的引導下,不斷推陳出新、擴大市場、日益壯大的。
2006年,高新區又大手筆投入,斥資17億元,高標準建設中南地區第一個部、省、市共建的科技孵化器——火炬園,以“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保姆式”服務為理念,引進了50餘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構建了“政務、技術、融資、中介、商務”等五大創業服務體係,引進、培育、孵化了38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500多個,為園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爆發力,成為高新區經濟發展的一顆顆“動力芯”。
為鼓勵創新創業,湘潭高新區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於引導企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設立了知識產權專項獎勵基金,每年度金額不少於500萬元,助力企業技術創新,專項用於園區知識產權管理體係、成果轉化服務體係和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其中對獲得國內外商標注冊的給予資助,對獲得馳名、著名商標的分別獎勵50萬元、5萬元。利用政策杠杆,出台資助企業上市辦法,引導企業上市,對企業進入“新三板”按照4∶4∶2的比例給予共計100萬元的獎勵。
該區還進一步完善服務體係,成立了湘潭創新資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貸款基金、孵化企業種子基金,並率先在全省開展了專利權質押貸款,為成長期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融資平台,促進高新技術的培育、孵化、產業化。同時,高新區搭建了眾多產學研合作平台,設立各種產業化基地,大力促進校企聯姻,不斷加強產學研合作,園區有40多家企業與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廣西大學等9所高校開展了技術聯合攻關。
如今,湘潭高新區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6項,科技部創新基金項目95項;擁有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後工作站(流動站)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家;其重大科技成果數、專利申請量、專利申請人均量均排湖南省前2位,高新區火炬園在全省孵化器複核工作中排名第一;創新能力在全國國家高新區中排第27位,還成為了全國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
創新,每時每刻都在這裏發生;創業,年年月月都在這裏結果。在高新區內,一大批科技型“小巨人”正在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產業創新集群呈現出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