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時代觀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解決我國發展麵臨的一係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麵深化改革。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製度總是需要不斷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
社會上有人說,政府“看得見的手”變成了“閑不住的手”,幹什麼事都要去報批。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經濟形勢報告會上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讓農民擁有更多的財產權,就要有這樣一種嚐試,讓宅基地、農民的自留地、農民的承包地能夠以某種形式在市場上流轉,形成這樣一種收益,能夠保障農民的生活,因為土地是農民的生活和生產資料。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兩個老鼠”的故事。第一個“老鼠”是農民外出務工,房子沒有房產證不能出租,一把鎖把門鎖上了,這就變成老鼠窩。第二個“老鼠”是農民進城找工作,房貴買不起,很多租了地下室住,變成像老鼠一樣在城裏生活,他們被稱為“鼠族”。如何才能消滅這“兩個老鼠”?土地確權明確了,家庭農場在這個基礎上起來了,每一個家庭農場就是一個小微企業,重在經營,農民的積極性是不可低估的。
300億也就是幾塊地錢。
——馬雲想以“雙十一”的交易額震撼地產商,任誌強如是回應
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權、去自己的利,不是每個部門都願改,也不是每個群體都想改。然而改革有困難,不改革會更困難。
——人民日報評論員撰文呼籲改革
社會上有人說,政府“看得見的手”變成了“閑不住的手”,幹什麼事都要去報批。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經濟形勢報告會上表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中國已到了需要消除一些資源配置機製扭曲和深化改革的時候,而且已具備這樣做的一些前提條件。中國連續幾十年高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在於中國采取了務實的雙軌製改革,而中國采取雙軌製發展的弊端到了今天也很明顯。在原來的資源配置機製下,大企業可以獲得廉價資金,而普通居民和小企業獲得資金相對困難,但他們卻是儲蓄者,一定意義上是在補貼大機構。在資本短缺時期,這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動力,但現在中國已經進入資本並不缺乏的時期,這時候仍繼續由普通居民補貼大企業則明顯扭曲。
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美國次貸是把錢借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個人,中國的次貸是把錢借給沒有還款能力的政府,有1/3的地方政府現在看來沒有還款能力,所以將來造成的危機,可能是中央政府要承擔,最壞的情況通過通貨膨脹來稀釋債務。
說我們是一方諸侯,恐怕是“豬猴”吧。鄉鎮長是“豬”,特別能吃窩囊;鄉鎮書記是“猴”,縣裏一敲鑼我們就得上場。
——一位鎮長這樣自我吐槽基層政府“權力無限小,責任無限大”
製度喪失權威性和嚴肅性,黨就會淪為各取所需的私人俱樂部。
——陸軍第二十六集團軍軍長譚民在《解放軍報》撰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