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是個人成長的良機?(1 / 3)

危機是個人成長的良機

危機感是個人成長的信號

很多年前,有一群熊,歡樂地生活在一片樹林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裏,他們在這裏繁衍子孫,同其他動物友好相處。後來有一天,地球上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片森林被雷電焚燒,各種動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脅。其中一部分熊提議說:“我們北上吧,在那裏我們沒有天敵,可以使我們發展得更強大。”另一部分則反對:“那裏太冷了,如果到了那裏,隻怕我們大家都要被凍死、餓死。還不如去找一個溫暖的地方好好生存,可供我們吃的食物也很多,我們也很更容易生存下來。”爭論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結果,一部分熊去了北極邊緣生活,另一部分則去了一個四季溫暖、草木繁茂的盆地居住下來。

到了北極邊緣的熊,由於氣候寒冷,他們逐漸學會了在冰冷的海水中遊泳,還學會了潛入水下、到海水中捕食魚蝦,甚至敢於與比自己體積還大的海豹搏鬥……長期下來,他們的身體比以前更大更重,更凶猛。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北極熊。

另一部分熊到了盆地之後才發現:這裏的食肉動物太多了,自己身體笨重,根本無法和別的食肉動物競爭,便決定不吃肉了,改為吃草。沒想到這裏的食草動物更多,競爭更激烈。草也吃不成了,隻好改吃別的動物都不吃的東西——竹子,這才得以生存下來。漸漸地,他們把竹子作為自己唯一的食物來源。由於沒有其他動物和他們爭搶食物,他們變得好吃懶動,體態臃腫不堪,就演化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熊貓。但後來竹林越來越少,大熊貓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幾乎瀕臨滅絕,隻能被關在動物園裏,靠人類的幫助才能生存。

熊的遭遇如此,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又何嚐不是這樣呢?如果自己不主動去競爭,遲早也會和大熊貓的遭遇一樣,被別人排擠,甚至被別人吃掉。危機是個人成長的信號。如果安於現狀,看不到自己所麵臨的競爭和危機,那麼你必定會被未來社會所淘汰。一個人應當讓自己跟得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要學會和自己比賽,每天都要淘汰掉那個已經落後的自己。如果你不主動去淘汰自己、超越自己,那麼你必將被別人超越和淘汰。

N先生三年前在某中外合資企業擔任網絡通訊設備銷售經理。三年來一直忙於日常事務,在一片“幹杯”聲中度過了三年,除了酒量以外,其他才能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增長。可是就在這三年中,他的下屬跟隨他鞍前馬後慢慢地積累了一些經驗,羽翼也漸漸地豐滿了,而且銷售業績驚人,連續在公司的績效考評中名列第一,在“業績才是硬道理”的今天,迅速地淘汰掉了他這位上司。

所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職場,不是自己淘汰自己,就是被別人淘汰。我們隻有主動出擊,抓住一切機會提高自己,才能夠像上文故事中的“北極熊”那樣逐漸強大,否則,隻能像熊貓那樣失掉競爭和生存的能力,留給自己的隻有歲月的蹉跎和時光的惋惜。

一個主動超越自我、淘汰自我的人一定是一個充滿危機感的人,正是這種危機感成為他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相反,一個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是很少有危機感的人,這樣的人隻會故步自封,一生也很難有很大的作為。

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進門後,他跟大師的徒弟說話的態度十分傲慢。老禪師卻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並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裏倒?”

大師自語:“是啊,既然已滿了,我幹嗎還倒呢?”

禪師的本意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嗎還要到我這裏求教?

生活中,很多人很想不斷充實自己,但由於沒有保持好的心態,最終卻一事無成。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

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毛主席有一句話叫做“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同樣,危機感也可以促人進取,使人進步,但前提是一定要戒除自滿自大的毛病,讓自己具備一種空杯的心態。不管自己的才能,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有多高多好,都必須把自己的心態放空,讓自己回歸到零,如此才能保持適度的職業恐懼感,才能使自己隨時處於一種學習的狀態,將每一次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次新的體驗,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如此才能實現更大的進步。

不換腦袋就換人

一個企業培訓師在授課時講到這樣一段話:“價值是一個變數。今天,你可能是一個價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滿足現狀,明天,你就會貶值,被一個又一個智者和勇者超越。今天,你也可能做著看似卑微的工作,人們對你不屑一顧;而明天,你可能通過知識的不斷豐富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修養的升華,讓世人刮目相看。不換腦袋就換人。”時代的的前進不會因為某個人的落後而停止。如果你的進步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那麼,等待你的就隻能是被淘汰。

在某個鍾表廠,有一位工作非常賣力的工人,他的任務就是在生產線上給手表裝配零件。這件事他一幹就是10年,操作非常熟練,而且很少出過差錯,幾乎每年的優秀員工獎都屬於他。

可是後來,企業新上了一套完全由電腦操作的自動化生產線,許多工作都改由機器來完成,結果他失去了工作。原來,他本來文化水平就不高,在這10年中又沒有掌握其他技術,對於電腦更是一竅不通,一下子,他從優秀員工變成了多餘的人。

在他離開工廠的時候,廠長先是對他多年的工作態度讚揚了一番,然後誠懇地對他說:“其實引進新設備的計劃我在幾年前就告訴你們了,目的就是想讓你們有個思想準備,去學習一下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操作方法。你看和你幹同樣工作的小胡不僅自學了電腦,還找來了新設備的說明書來研究,現在他已經是車間主任了。我並不是沒有給你準備的時間和機會,但你都放棄了。”

時代的前進是不會停止的,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也會不斷引入我們的工作中。麵對這種變化,你有沒有考慮過給自己的工作能力也進行更新,從而為這種變化做好準備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想被你的工作所淘汰,你就要有意識地多做準備,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則,你就會像那個鍾表廠的工人一樣,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南太平洋的島嶼上生活著一種非常美麗的小鳥,因為叫聲優美,人們稱之為鶯鳥。以前因為雨水充足,島上的植物生長旺盛,以草籽為食的鶯鳥生活得很好,種族繁盛。

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嚴重的幹旱襲擊了小島,大片的植物死亡,整個島嶼變成了荒漠,鶯鳥們也因為失去了食物而掙紮在死亡線上。

唯一剩下的食物是一種叫做蒺藜的草籽,它渾身布滿了長而銳利的尖刺,香甜的種子隱藏在中間,所以蒺藜還有一個名字叫“鐵星”,象征堅固和難以攻克。

鶯鳥要想生存,就隻能靠這些“鎖在保險櫃裏”的珍貴糧食,能否從鐵星堅固的外殼裏把香甜的種子啄出來,是鶯鳥能否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

要想啄開一粒鐵星,鶯鳥先要把它頂在地上,靠住岩石,然後上喙發力,下喙擠壓,用盡力氣才可能吃到這賴以生存的一點糧食。

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隻有一小部分鶯鳥生存了下來,科學家很想知道,麵對巨大的變化,鶯鳥生與死的區別究竟在哪裏?

經過研究發現,喙長11毫米的鶯鳥,基本全都抵抗了大自然殘酷的變化,生存了下來,而喙長10.5以下的鶯鳥卻全部滅絕!

生與死的區別,就在於這短短的0.5毫米!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遭遇困境和難題,這時我們就要牢記鶯鳥的啟示:隻有突破自我,才能夠找到戰勝困境的方法。否則我們就會被困境所湮沒。

林佳是一名在英國學習人力資源專業的留學生,有一次她從一個朋友那裏得知英國一家生產知名化妝品品牌的公司要為它在中國分公司招聘中層管理人員,她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良機,於是便決定去應聘。該公司招聘的要求很高,內容包括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美感、創造力、領導才能,等等。

林佳在首次麵試中表現得十分自信,也很出色,加上自己是中國人,學成之後能回中國發展,比其他競爭者更有優勢,她認為得到這個職務是十拿九穩的。但沒想到的是,麵試後,主考官並沒有立即錄取她,對此她十分不解。

林佳是一位非常善於反思的人。回去之後,她開始認真思索為何沒有一舉成功,是不是自己哪方麵與要應聘的企業文化有所衝突。

她突然想起一個情景:進門的時候,主考官的目光在她齊腰的長辮子上停留了一會兒。她意識到,問題可能就出在這一頭她留了10多年的長發上。因為她應聘的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以經營服飾和珠寶為主的企業,辦事幹練是公司員工的總體風格。招聘的主考官,就是一頭齊耳的短發,顯得特別精明能幹。

她想:是不是因為這條長辮子,讓主考官擔心自己無法融入企業的整體文化呢?

在一些外國人的印象中,辮子恐怕仍然是保守的象征。於是,林佳咬牙做了一個非同尋常的舉動:剪去留了多年、一直視為珍寶的及腰長發,並選擇了一款與主考官風格相近的套裝去複試。她的分析一點沒有錯,當她再次出現在主考官麵前時,主考官首先看到的就是她那一頭短發,然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會心一笑,說:

“看來你已經準備好了。”

複試十分順利,很快林佳就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機構。

長辮子是林佳個人的所愛,但是當她認識到自己珍愛的東西,也許是與企業整體風格有衝突的東西時,便毅然決然地將其放棄,最終,贏得了企業的認可。

主考官看到的不隻是她剪掉的及腰長辮,更是這種在取與舍之間展現的內在職業素養。

林佳是一個主動改變自我,適應外景變化的典範。在職場中,很多人未必留著林佳小姐那樣的長辮,但是,他們往往有著思想方麵的“長辮子”,這種無形的“長辮子”實際上是他們向來珍視的一些東西。

不能說這些“長辮”不好,但是,當它與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相衝突的時候,就要看你是否有勇氣將它“剪掉”了。

如今社會,一切都在瞬息萬變。要順勢而變,順時而變,不學會去變,或沒有能力去變,就絕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間。

不換腦袋就換人。不改變自己陳舊的觀念,不為自己的能力“升級”,就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因此,你一定要改變自己。你必須學習新技能,使自己更稱職,並跟上快速發展的時代。

動物學家們在做青蛙與蜥蜴的比較實驗時發現:青蛙在捕食時,四平八穩、目不斜視、呆若木雞,直到有小蟲子自動飛到它的嘴邊時,才猛地伸出舌頭,粘住飛蟲吃下去。之後,它又開始那目不斜視的等待,看得出來,青蛙是在“等飯吃”。而蜥蜴則完全不同,它們整天奔忙在私人住宅區、老式辦公樓、蓄水池邊等地方,四處遊蕩搜尋獵物。一旦發現目標,它們就會狂奔猛追,直到吃到嘴裏為止。吃完後,它們在略事休息、喝口水後,就整裝待發,又去“找飯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