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奇
1930年5月,中原大地上爆發了蔣馮閻大戰。以馮玉祥、閻錫山為一方,以蔣介石為另一方,在河南南部擺開了戰場,雙方共投入了一百多萬兵力。
戰前,馮玉祥與閻錫山約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然後集中兵力殲滅蔣軍。但是,馮玉祥的作戰參謀在擬定命令時,把“沁陽”寫成“泌陽”,多寫了一撇。碰巧,沁陽和泌陽都是河南省的一個縣;隻不過,沁陽在黃河北岸,而泌陽卻在河南南部桐柏山下,兩地相距數百公裏。這樣,馮玉祥的部隊就錯誤地開進泌陽,沒能和閻錫山的部隊會合,貽誤了聚殲蔣軍的戰機,讓蔣軍奪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閻聯軍處處被動挨打,以失敗而告終。如果參謀不多寫那一撇,馮閻聯軍順利會師,聯合一起打擊蔣軍,中原大戰的結局可能就會改寫。
“沁”和“泌”形體相近,意思完全不一樣,使用不當就會產生錯誤,造成嚴重後果。讀者朋友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弄懂字的讀音、意識和寫法,準確使用漢字,否則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裏。
相關鏈接:中原大戰指1930年在中國發生,中國國民黨內北伐後失勢的國民黨左派領導人汪精衛聯合反共右傾西山會議派和親國民黨軍人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發起奪權挑戰蔣介石中央政府及國民黨中央會議的內戰,共產黨稱之為蔣馮閻戰爭,或蔣馮閻李戰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