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人脈掌控秘籍
秘籍一 九型人格的社交密碼
九型人格英文原名“Enneagram”, 源於希臘文,表示“有九個方位的圖型”。它是一種很獨特的性格歸類係統。它按照人們的思維、情緒和行為,將人分為九種:完美型、全愛型、成就型、藝術型、領導型、懷疑者、活躍型和智慧型。九型人格論所描述的九種人格類型,並沒有好壞之別。它隻是指出了不同類型的人回應世界的方式,揭示了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性格人的行為,指出了每個性格的相互關係,
九型人格是一種深層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學問,掌握九型人格不但可以讓你清楚了解自己,還能讓你在與不同性格的人交往時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你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
完美型人格渴求完美
完美型人格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我若不完美,就沒有人會愛我。”所以,他們對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非常高,希望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十分完美,希望世界或是自己都更進步,時時刻刻反省自己,有時會因為給自己的標準太高而讓自己倍感壓力。可是人生並沒有完美可言,那些童話裏流傳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所以,完美型人格如果不能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而一味地苛求生活,到頭來也不過是自尋煩惱。
在印度佛教的《百喻經》中,有這樣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個商人娶了一個體態婀娜、麵貌娟秀的太太,兩人恩恩愛愛,是人人稱羨的神仙美眷。這個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溫和,美中不足的是長了個酒糟鼻子,好像失職的藝術家,對於一件原本足以稱傲於世間的藝術精品,少雕刻了幾刀,顯得突兀怪異。
這位丈夫對於太太的鼻子終日耿耿於懷。一日出外去經商,行經販賣奴隸的市場,寬闊的廣場上,四周人聲沸騰,爭相吆喝出價,搶購奴隸。廣場中央站了一個身材單薄、瘦小清臒的女孩子,正以一雙淚汪汪的眼睛,怯生生地環顧著這群如狼似虎,決定她一生命運的男人們。
這個商人仔細端詳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間,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極了!這個女孩子的臉上長著一個端端正正的鼻子。
這個商人以高價買下了長著端正鼻子的女孩子,興高采烈,帶著女孩兒日夜兼程趕回家,想給心愛的妻子一個驚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兒安頓好之後,他用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著血淋淋而溫熱的鼻子,大聲疾呼:“太太!快出來喲!看我給你買來的最寶貴的禮物!”
“什麼樣貴重的禮物,讓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不解地應聲走出來。
“你看!我為你買了個端正美麗的鼻子,你戴上看看。”
丈夫說完,突然抽出懷中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時太太的臉上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趕忙用雙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貼在傷口處。但是無論丈夫如何努力,那個漂亮的鼻子始終無法粘在妻子的鼻梁上。
可憐的妻子,既得不到丈夫苦心買回來的端正而美麗的鼻子,又失去了自己雖然醜陋但是貨真價實的酒糟鼻子,並且還受到無端的刀刃創痛。那位糊塗丈夫的愚昧無知,更叫人可憐!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和不足。所以擁有完美型人格的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能以追求完美的心態去要求別人、設計別人,而應該給予別人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接納對方的缺點和不足。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結交到更多的朋友。當然,放下追求完美的心態,我們也能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和憂傷,也就不會總是對人倍感失望了。
全愛型人格樂於助人
“我能與不同性情的人交往,因為對於不同的人,我可以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但我並不是在拍馬屁,我隻是時刻希望別人在危難的時候能夠想起我,並且能夠通過我的幫助,獲得快樂。”
人際交往中,全愛型的人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會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正因為如此,全愛型常常會成為人際交往中最受歡迎的人,他們常常會因此得到意外的收獲。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全身,卻隻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心地善良的瑪迪亞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瑪迪亞看到他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瑪迪亞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
數年之後,瑪迪亞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製訂。當他看到病曆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
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恩人的病。從那天起,他就特別地關照這個病人。經過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裏,在通知單的旁邊,他簽了字。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瑪迪亞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藥費——一滿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
因為幫助了別人,所以在自己需要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這是全愛型人格經常遇到的事情。其實,在人際交往中,所有人都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給予型的人,在對方需要的時候主動給予關懷,這樣,人們之間就會少些冷漠,多些溫暖。但全愛型人格與人交往時也常常因為忙於助人,而忽略了自身存在的問題。
與成就型人格相處莫太親密
常言道“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可對成就型人格的人來說,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危險和侵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與周圍的人和世界維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他們總是一副不願意與別人“深交”的樣子,與任何人都是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習慣。
既然成就型人格的人對自己有一層保護網,難以讓人走近他,那麼跟這樣的人交朋友,就一定要懂得保持距離,不要讓“自來熟“的習性破壞了彼此之間和諧自然的關係。
其實很多時候,有一定距離的友情,反而更容易維持,因為人和人之間如果走得太近,就容易因為彼此過於了解而產生摩擦,如果過於疏遠了,友情也就變淡了。所以,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過分親近也不過於疏遠,才是友情的最佳保鮮法。
蕨菜和離它不遠的一朵無名小花是好朋友。每天天一亮,蕨菜和無名小花就互致問候。日子久了,它們都把對方當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同時,它倆發現,由於相距較遠,每天的交流很不方便,便決定互相向對方靠近,它們認為彼此之間距離越近,就越容易交流,感情也越深。
於是,蕨菜拚命地擴散自己的枝葉,它蓬勃地生長,舒展的枝葉像一把大傘,無名小花則盡量向蕨菜的方向傾斜自己的莖枝,它倆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出乎意料的是,由於蕨菜的枝葉像一柄張開的大傘,它不僅遮住了無名小花的陽光,也擋住了它的雨露。失去陽光和雨露滋潤的無名小花日漸枯萎,它在傷心之餘,不再與蕨菜共敘友情,認為是蕨菜動機不良,故意謀害自己,便在心裏痛恨起蕨菜來。
蕨菜呢,由於枝葉過於茂盛,一次狂風暴雨後,它的枝葉被折斷了許多,身子光禿禿的。看著遍體鱗傷的自己,蕨菜把這一切後果都歸咎於無名小花,如果沒有無名小花,它也絕不會恣意讓自己的枝葉瘋長的。
於是,一對好朋友便反目成仇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距離的重要性。你們成為好朋友,隻說明你們在某些方麵具有共同的目標、愛好或見解以及心靈的溝通,但並不能說明你們之間是毫無間隙,可以融為一體的。過於親近,有時會被刺傷,過於疏遠,又感受不到友情的溫暖,隻有把握好相處的距離,才能讓友誼之樹常青。
例如,當你要去拜訪別人時,應盡量做到不當不速之客,要在拜訪前先與對方打好招呼;在交談中如果發現對方有比較忙的暗示時,應盡快把話說完,迅速起身告辭;談話中不要對人家的家庭情況像查戶口似的問個沒完沒了;不要亂動人家的東西,等等。
好朋友之間見麵和交往的機會雖然比其他人多,可是任何事都要有個“度”,超越這個度你得到的就是相反的結果。
藝術型人格追求個性
藝術型人格的人認為個性很重要,他們想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作品,為此不停自我探索、自我反省,也正是因此藝術型人格常常逆潮流而行,表現反傳統的觀念和與眾不同的行為方式。但是,他們的這些做法常常會招來別人的誤解,認為他們不過是嘩眾取寵,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過分保持自己的個性,活得太自我,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是很危險的,因為你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很多代價。
很多人熱衷於張揚的個性,相當一部分是一種習氣,是一種希望自己能任性地為所欲為的願望。他們不希望把自己的行為束縛在複雜的條條框框中,他們希望暢快地發泄自己的情緒。
但作為一個社會人,真的能這麼“灑脫”嗎?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僅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規則的話,警察就會來幹涉你,會罰你的款。如果你在開車時也要張揚個性,一味橫衝直撞的話,還有可能出車禍,為張揚個性付出血的代價。
鶴立雞群被雞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種態度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大行得通的。
當你張揚個性的時候,必須考慮到你張揚的個性是什麼,必須注意到別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這種個性是一種非常明顯的缺點,你最好還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張揚它。不要使張揚個性成為你縱容缺點的借口。社會需要你創造價值,社會首先關注的是你的工作品質是否有利於創造價值。個性也不例外,隻有當你的個性不會影響到別人,你的個性才能被社會接受。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個性,愛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節,巴頓將軍性格極為粗野,畫家凡·高是一個缺少理性、充滿了藝術幻想的人,但這並不代表個性就是正確的、必需的。名人因為有突出的成就,所以他們許多怪異的行為往往被社會寬容,有些人甚至產生這樣的錯覺:怪異的行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標誌,是其成功的秘訣。
我們隻要認真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種想法十分荒謬。
名人確實有突出的個性,但他們的這種個性往往表現在創作的才華和能力之中。正是他們的成就和才華,使他們的特殊個性得到了社會的理解和認同。如果是一般的人,一個沒有多大本領的人,他們的那些特殊的行為可能隻會遭到別人的嘲笑。
隻有將個性融入到創造性的才華和能力之中,才能被社會接受。所以,藝術型人格的人,如果你的個性沒有表現為一種才能,僅僅表現為一種脾氣,它往往隻能給你帶來不好的結果。
適當的收斂你的個性,盡可能與周圍的人協調一些,這才是一種成熟、明智的選擇。
領導型人格好命令
領導型人格豪爽,不拘小節,清楚自己的目標並能為之努力奮鬥,領導型人格具有一定支配力,有著做領袖的潛質,但有時會因好勝且控製力強而使人感到有壓力。
領導型人格的人在與周圍的人們溝通時,習慣用指導性語言去教導、指正別人。不管自己懂不懂,也不管自己做得好不好,就習慣指導別人該怎麼做。
雖然,有時“善意的指導”確實對別人有益,但對不熟悉、剛認識的人,或在公開的場合,動不動就要以“自己很棒、很厲害”,“我來指導你”的態度來指正對方,則常會引來別人的反感與討厭。
因此,具有領導型人格的人,千萬不能使用過多的指導性語言。因為這些語言如果用得不恰當,或用得太多,就會變成批評,甚至是找碴。指導性語言通常帶有上對下的教訓口吻,對方聽起來會感到不舒服。
比起“讓我做”這句話,人們大概更喜歡聽到“請給我一個機會”。同事之間,因雙方彼此都不了解,就有必要保持一種節製。再者,“讓我做”聽起來有些盛氣淩人的意思,這是我們所不喜歡的,而“請給我一個機會”就比較婉轉,既保持熱忱又使別人感到很舒服。
此外你還應該學會添加一些親切的話題。比如:“早上好!今天真熱啊!”“辛苦你了!今天很忙吧?”
這樣的話題,可以說也屬於問候語的範疇,所以,如果添上這麼一兩句問候,無疑會有更佳的效果。
對你身邊的人多加一些關心的問候語,他一定會在驚訝之後感到快樂。說不定這一問候就是你倆友誼的開端,使你們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活躍型人格愛吹牛
“萬人迷”這個詞語用在活躍型人格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們非常合群,而且能說會道;他們魅力十足,喜歡享樂。無論你提議幹什麼,他們都感興趣;無論你提議去哪裏,他們都願意去。活躍型人格熱情直率,他們習慣於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如擁抱、拍打或撫摸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不過,在成為萬人迷的同時,他們逃避問題活躍型人格的性格傾向常常使他們成為吹牛大王,戰國時期的季孫氏便是這種人。
艾子是戰國時齊國人,在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嚐君家裏做食客已有三年,他得到了孟嚐君的尊重,被視為嘉賓。後來他又從齊國回到魯國,與季孫氏相遇。
季孫問他:“您在齊國住了那麼久,那麼請問齊國最有德才的人是誰?”艾子說:“沒有比孟嚐君更好的。”季孫說:“孟嚐君有什麼德行?”艾子說:“孟嚐君家裏有食客三千,食客們穿好的吃好的,而孟嚐君一點兒也不厭煩。他若不是個大好人,能做到這樣嗎?”
季孫冷笑了一聲說:“您這是在瞧不起我啊,我家也養著三千食客,難道就隻有那個號稱孟嚐君的田文才有這個德行嗎?”聽他這麼一說,艾子不覺肅然起敬,說:“失敬,失敬,我現在才知道您也是魯國的大賢人啊,我明日就登門造訪,到您府上會會那三千食客。”季孫說:“好吧。”
第二天一早,艾子穿戴齊整前去拜訪,一走進季孫的大門,靜悄悄的;到了大廳裏,連個人影也沒有。艾子納悶:莫非食客們住在別的館舍?過了好一會兒,季孫才出來,艾子問他:“食客在哪裏?”季孫裝出一副悵然若失的樣子說:“先生您來得太晚啦,三千食客各自回家吃飯去了!”艾子方知季孫是個不知羞恥的吹牛大王,就打心眼裏對他嗤之以鼻,冷笑兩聲就走了。
為什麼季孫喜歡自我炫耀,說出一些和事實不相符的事情來呢?心理學家認為,補償自我的需要是吹牛者的常見心理。同樣,活躍型人格喜歡誇大自己的能力和身份,實際上是出於心理補償。這時吹牛既是為了彌補落差,也是希望得到其他人的崇拜和愛慕。其次,他們期望借助大話提高自信、減少內心的恐懼和焦慮,例如當對手向自己進行挑戰時,就可以通過吹牛在刻意蔑視對手的同時,增強自信心。
了解到活躍型人格慣於吹牛的原因,與其交往,我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1.給他自我展示的機會
例如,明明知道他在吹牛,也要認真傾聽,並適時讚美;在參加集體活動時,鼓勵他表演節目,適當表現自己。總之,利用一切辦法滿足他們自我表現的欲望。當他們認為別人已經看到自己的價值時,自然不會再用吹牛的方法來換取別人的注意。
2.不要對他進行過分的誇獎
過度的誇獎,易給活躍型人格帶來心理負擔,使他朝兩個方向發展,要麼變得焦慮,遇到困難容易退卻;要麼產生我比誰都強的心理,不允許或不能接受別人超過自己的事實。每當這種情況出現時,經常逃避現實的活躍型人格便開始編織一個又一個理想中的情景來麻痹自己。因此,在誇獎他們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在表揚的前提下給他們指出不足之處。
智慧型人格難接近
張愛玲,梁朝偉,愛因斯坦……都是智慧型人格者,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內向、孤獨、喜歡思考多於交談、喜歡獨處勝過聚會等智慧型人格者的性格特征。張愛玲一生孤獨寂寞,最後老死在美國的寓所,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朋友;梁朝偉小時候家庭的不幸讓他學會對著家裏的鏡子傾訴心事,這些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能夠在《花樣年華》中出演對著樹洞傾訴的周慕雲。
智慧型人專注工作的樣子很迷人,然而當你要走進他們的世界時,你會發現很難。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像是一個門禁森嚴的城堡,你永遠隻能在外麵徘徊而無法獲準進入。
與人交往,保持適當的距離很必要,但與別人的距離太遠何嚐不是一種風險?因為這些將意味著你不容易得到友誼,孤獨也會伴隨你一生。
19世紀的時候,有一個勇敢的年輕探險家,想嚐試《魯賓孫漂流記》中主人公的荒島生活。於是,他獨自來到一個荒島上,獨居了4年。在這4年中,他可以自如地應付自然界的殘酷,滿足自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卻無法忍受孤獨的感覺。為此,他學魯賓孫養了一條狗、一隻鸚鵡,以及幾頭野獸為伴,每天和這些動物們進行長談。但是,他仍然常常陷入精神恍惚的狀態,不能自拔。4年後,他雖然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邊,卻無法完全恢複以前與人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