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商業的本質
卷首語
作者:王巧貞
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像現代商業社會一樣,能夠提供如此多的產品,讓用戶有如此多的選擇。無限豐富的產品與擁有無限選擇權的用戶之間,產生了多條可能的連接通道,這讓很多企業無所適從。也從來沒有一個時期,機會的誘惑如此之多,讓企業迷茫,對目標、方法不知所措。於是乎,無數所謂的商學院、總裁班、行業論壇上人頭攢動、浩浩蕩蕩,人們交流著或迷茫或無助的眼神,即使當時感覺信心爆棚,回去以後卻依然故我地漫無頭緒著。
在2013年的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央視有意無意策劃了雷軍和董明珠這兩個代表兩種完全不同思維類型的企業家的10億元對賭。自大的央視完全沒有預料到企業家的“不配合”,董明珠的表現似乎讓多數人大跌眼鏡,認為她完全不懂得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而屌絲代言者形象的雷軍得到了更多的支持。然而,《產品為王——“10億賭局”蘊含的邏輯》無疑提供了一個更為深刻的思維方向:雷軍和董明珠,代表傳統企業也罷,互聯網企業也好,在其滿滿信心的背後,產品是他們真正的底氣。
大到國家政策,小到市場策略,隻有準確把握方向,才能順勢而為,借勢上位。無論商業環境多麼千變萬化,無論經濟結構如何繁雜多枝,作為企業,隻有看清現實的商業環境,認準目標,才能明晰路徑。
2013年以來,商業熱詞中溫度最高的無疑是“互聯網思維”。對互聯網思維應用最為得心應手的典範是小米,而羅輯思維正成為踐行這個模式的一個新典型。由更懂得“商業的常識”的申音推出的羅輯思維這個產品,無疑是羅胖和會員之間最有效的紐帶。
互聯網思維就是把商業的本質做到極致的思維。
商業的本質是什麼?不同角度有不同答案,但得到最多認可的,應該是為用戶提供產品(包括有形和無形的產品),自己獲取利益的一個過程。在這個概念中,商業的本質有兩個要素,就是用戶和產品。
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和商業形態,為企業、品牌提供了更多的直麵用戶的機會,其他的營銷要素正在退到幕後,萬達的O2O玩法似乎比銀泰與天貓的結合更準確地詮釋了產品與用戶直麵對接的方向。此時,以讓用戶尖叫的價格,提供讓用戶尖叫的產品,足矣。
科技商業觀察家金錯刀認為,這個時代最大的變化是傳統思維失效,這表現在:用戶不再相信廣告,而是相信社交網絡;不再相信渠道,而是相信產品;不再相信明星尖叫,而是相信用戶尖叫。新的商業思維給出的是個老答案:商業的本質是用戶和產品。
馬雲曾說,隻有敢於革自己命的人,才能在互聯網時代生存下去,他用的產品是天貓。然而,強大的天貓似乎沒有革了淘寶的命,這給了京東壯大自己的機會。而馬化騰也在用微信革QQ的命,至少現階段看來是成功的。正是微信這個產品,讓目光如炬的馬雲大急,讓移動、聯通這對昔日的對手團結起來一致“攘外”。凡客在痛定思痛之後,決定學習小米的產品策略,也是這個時代產品理念的市場力量。
羅胖為處於選擇強迫症狀態的人們開出的藥方是,放下虛榮、懶惰和妄念,趕路要緊。在這裏,我們也提醒處於方向選擇強迫症的企業們一句話:拋棄各種花團錦簇的誘惑,抓住商業的本質,做事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