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月十五雪打燈(1 / 2)

正月十五雪打燈

故事名家

作者:於全軍

麵對誘惑,能有多少人守得住清貧?人無完人,可以說,誰都有那一閃念、一恍惚。然而馬貴識路,人貴回頭,正像故事中所寫那樣,隻要能幡然悔悟,就難能可貴,大有希望,像正月十五紅燈籠上的雪花,仍然純潔無瑕。

在全國上下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在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大好時節,我寫下這個故事,企盼政壇清明、社會富足、人心祥和。馬年過去羊年到來,今年必將是個好年成!

馬年過去羊年來臨,眼看到正月十五了,鄉黨委副書記大劉把在塞北農村寡居的老母親接到縣城,打算一起熱熱鬧鬧地過個元宵節。

要說大劉的老母親張奶奶,這輩子可真不容易,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不說,難能可貴的是從小就教育大劉要站得直走得穩,不能搞歪門邪道。這不,如今大劉身為一鄉主管紀檢的副書記,仍然兩袖清風。不說別的,就拿縣城裏這所住宅來說,至今還欠著一屁股房貸,兩口子省吃儉用的,連過年也不敢大手大腳。

提著大包小包的張奶奶進了兒子大劉的家門,一進屋,孫子小亮就跑了過來,翻看奶奶帶來的東西。左一翻,是小米;右一翻,是臘肉,小嘴就噘起來了。為啥?他在找燈呢。小亮今年才九歲,眼看別家的樓房陽台上都披紅掛彩,十分漂亮,尤其對門小鬆家,陽台上放了一棵聖誕樹燈,上麵掛滿了玩具不說,還一閃一閃的,像是在眨眼睛。可是自家陽台隻貼了一個大福字,難看死了。

張奶奶最疼的就是孫子小亮,見他不高興的樣子,忙問是怎麼回事。小亮抽抽噎噎地一說,張奶奶就笑了:“小亮乖,你爸爸是個小氣鬼,過年了連燈都不買。這樣吧,我會紮走馬燈,咱們就紮一個掛出去,保證比他們的都好看。”

就這樣,張奶奶和小亮買齊了材料,紮起走馬燈來。張奶奶在村裏紮過燈籠,小亮又在學校參加過航模興趣小組,這祖孫倆幹起來倒也像模像樣。剛幹不久,對門的小夥伴小鬆過來找小亮玩,見了之後也學著紮起來。

走馬燈是我國傳統手工藝品,裏麵點上蠟燭,由於空氣受熱上升,就能推動上方的一個輪盤轉動,而輪盤周圍貼著硬紙折的四匹小馬,這樣小馬就轉了起來。從燈籠外麵一看,就像四匹馬你追我趕一樣。輪盤、小馬都需要用膠水粘,小亮和小鬆畢竟是小孩子,都搶著擠膠水,結果一不小心,小鬆把膠水弄到自己眼裏了,立刻疼得大哭起來。

大劉聽見了,趕緊過來用水給小鬆衝眼。還好,由於處理及時,小鬆的眼睛沒事了。大劉就責怪小亮:“你看你,為什麼這麼不小心?”小亮受了委屈,邊哭邊說:“是他自己不小心嘛。”張奶奶也小聲地說:“這事兒不怪小亮。”

這話一說,小鬆覺得受了委屈,又哭起來。大劉見狀悄悄對張奶奶說:“小鬆的爸爸是我們鄉的鄉長,這隻是小孩子鬧別扭,可不能影響了我們的關係——”張奶奶歎了口氣,原來小鬆爸爸是兒子的頂頭上司啊,她拿起走馬燈又紮了起來:“好啦好啦,都別哭了,我給你倆每人紮一個走馬燈。”

過了一陣子,兩個一模一樣的走馬燈就紮好了。張奶奶先給了小鬆一個:“你拿回家吧,可以掛在陽台外麵,一點亮蠟燭,小馬就跑起來啦。”小鬆這才高興起來,擦擦臉上的淚痕,拿著燈籠走了。張奶奶又拿燈籠給小亮,小亮卻一扭小臉,說:“不要!哼,誰讓你們冤枉我!”

張奶奶沒辦法,隻好安慰小亮:“奶奶給你講個‘塞翁失馬’的故事吧。從前,塞北有個老頭丟了一匹馬,大家都說他倒黴了。可老頭說,也許是福氣呢。過了沒幾天,那匹馬居然回來了,還帶來一匹小馬!”

小亮最愛聽故事了,聽完心情好多了,就和奶奶一起點亮了走馬燈,然後掛在陽台外麵的鐵鉤上。從這邊陽台望過去,正好看見小鬆也掛出了走馬燈。

可是剛掛上不久,外麵就刮起了大風,把走馬燈吹跑了!小亮連忙下樓,撿了走馬燈往回走。進樓門的時候,他看到小鬆正往外走,就沒好氣地呸了一口,然後上了樓。

張奶奶笑眯眯地從小亮手上接過燈籠,回到房間檢查有沒有摔壞。忽然,她一下子愣住了。

沒過一會兒,大劉家的房門響了。小亮搶先跑過去開門,發現門外是小鬆和他的媽媽。小鬆媽媽滿臉都是歉意:“剛才小鬆回家,告訴了他和小亮鬧別扭的事兒。這事兒不怪小亮,是小鬆自己不小心。還有,張奶奶給了他那麼好的一個走馬燈,我真是過意不去呢。我是帶小鬆向小亮賠禮道歉的。”

大劉見狀,忙說:“小孩子嘛,今天惱明天好的,就讓他們一起玩吧。”

小鬆媽媽看了看小亮,把身後的燈籠拿出來說:“小亮你剛才是不是下樓撿了一個走馬燈?我家的走馬燈剛才也被風吹跑了,小鬆撿回來一看,發現不是他的,可能跟你家的弄混了。他還想要原來的那個,你看能不能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