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效推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方式的幾點思考
名家觀察
作者:周翔 胡海鷗
摘要:2004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就開始逐步放開存貸款利率的管製,利率市場化成為我國金融改革深化的必要條件和必然趨勢。選擇一種正確而有效的利率市場化推進方式,對於實現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在借鑒發達國家利率市場化的基礎上,分析了利率市場化應具備的宏微觀配套條件和進一步推行利率市場化的步驟。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市場化利率;貨幣發行
一、 利率市場化的含義功能
1. 利率市場化的含義。所謂利率市場化就是利率自由化,也就是逐步消除對市場利率和資本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管製後,建立起資本自由流動,經濟主體自主套利,利率自發波動的均衡的利率體係。市場化利率並非不要政府幹預,而是政府隻能用市場化手段,即通過國債買賣的方式來幹預。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是經濟主體的權益得到尊重、管理層的權力受到約束、雙方的理性化程度得到提高,共同走向合作博弈的過程。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金融創新能力得到充分釋放,市場的風險和機會得到充分的表現,所以利率市場化隻能循序漸進,謹慎展開。
2. 市場化利率的功能與特征。市場化利率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與功能:
(1)市場化利率是貨幣供求決定的利率。作為貨幣供求的價格,市場化利率隻能為貨幣供求所決定,而貨幣的供給必須為央行的國債,而不是外彙的買賣所決定。這就決定了貨幣供給量與利率之間就有著直接必然的聯係,利率水平的高低應該由貨幣供給來決定,而這也正是利率市場化能夠實現的基本前提和現實保障。
(2)市場化利率不能由央行主觀製定。我國央行不能主觀製定或幹涉利率,而隻能買賣國債,改變國債的收益率,促使所有金融機構相應進行調整,資金富裕則降低利率,資金短缺則提高利率。也就是央行高價買進國債,增加貨幣供給,降低利率;低價賣出國債,減少貨幣供給,提高利率。
(3)市場化利率是反映資金風險和期限的利率。不同期限和不同風險的債券利率會有相對穩定的估值,當實際利率高於這個估值,資金就會流入市場,促使利率回落到估值附近;當實際利率低於這個估值,資金就會退出市場,促使利率上升到估值附近。這樣可以讓實際利率充分反映資金使用的不同風險和期限,並與後者成同方向變動。
(4)市場化利率是是金融市場一體化的利率。由於市場化利率允許經濟主體自主套利和資金自由流動,這就決定了哪裏的回報高,資金就往哪裏流動;哪裏的回報低,資金就從哪裏退出,由此形成個市場之間穩定的利差,隻要有一個市場發生波動,所有的市場都會相應調整,這就是金融市場的一體化。
(5)市場化利率一定含“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基準利率。因為市場化利率是個均衡的利率體係,其中必有一個利率風險最小,期限最短,其他利率根據資金使用的期限和風險和應相對高於這個利率。如果該利率波動,則其他所有利率都相應調整,這就是基準利率。通常隻有短期國債利率和隔夜同業拆借利率可以具備基準利率的功能。
(6)市場化利率是由央行間接調控的利率。市場化利率含基準利率,央行隻要瞄準和調控基準利率,就可以實現對整個利率體係的調控。也就是高價買進國債,低價賣出國債,經濟主體相應套利,各市場利差回到原來水平,整個利率體係相應變化。
3. 其它國家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與啟示。很多國家都經曆了由管製利率走向市場利率的進程,以下僅以美國和台灣為例。
美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大致經曆三個階段,從1970年到1980年稱為過渡階段,此時美國逐步取消了對大額可轉讓存單的利率管製,並準許全國存款金融機構開辦可轉讓存單賬戶。1980年到1983年為美國利率市場化的立法階段,此時美國取消各州政府對政府保險的存款金融機構存款利率限製,允許存款金融機構開設存款賬戶,允許存款機構可開辦超級可轉讓存單賬戶。1983年後,美國進入全麵實施階段,當年4月,美國取消商業銀行及儲蓄金融機構期限在2.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上線,並在10月份取消了31天以上的定期存款及最小餘額為2500美元以上的極短期存款利率上線。1986年1月,美國取消所有存款餘額的要求和可轉讓存單賬戶利率上線,並在同年4月取消存折儲蓄賬戶利率上線,至此徹底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
台灣從1975年開始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初期允許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為0.25%,並成立票券金融公司,建立貨幣市場,讓貨幣市場利率由市場短期資金供求關係決定。1979年,台灣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擴大為0.5%,並允許銀行自行訂定可轉讓定期存單利率、金融債券利率及短期票券的貼現利率。1984年,台灣將原來13種存款利率簡化為4種,廢除《利率管製條例》,放款利率基礎由原來台灣中央銀行核定的上下限改為對信用最佳的客戶進行短期放款的利率。到1989年,台灣修正《銀行法》,刪除有關利率管製的規定,徹底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
美國和台灣的利率市場化進程有一些共性的經驗。首先,他們都是在完善金融市場,豐富金融產品的基礎上推進市場化;第二,市場化進程都遵循一定的順序,基本上是“先大額後小額、先長期後短期”;第三,利率市場化都不是孤立地放開利率,而是伴隨著彙率市場化、證券經營自由化、金融業務自由化和資本移動自由化等同時進行。可見,利率市場化不是簡單地一放了之,而是先準備好利率放開的環境--活躍的國債市場、豐富的金融產品、健全的監管體係以及同步的彙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