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將計就計(2 / 2)

西戎王不假思索的答應了,不過他有一個條件:拿下邊城,自己的那份糧食要占總量的四成,他才肯出兵一萬,少一粒都不行。

戎狄王答應給他四成,自己要四成,剩下的兩成歸赤狄王。

赤狄王敢怒不敢言,要知道一開始發起攻擊的就是他,付出組多努力的也是他,現在倒好,淪為拿最少一份的人,這幫白眼兒狼!

西戎人加入進來,戎狄兵力從一萬五變成了兩萬五,超過姬傑兩倍好要多。

這些天姬傑不出戰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積極備戰,就算邊城牆矮溝淺,也總好過於一馬平川的開闊地,利用好以這一點,就能慢慢的磨光敵人的銳氣。

滾木、礌石,這些東西基本屬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要多多準備;把數十根長矛做成一輛刀車,一共做了數十輛,放在城牆上,到戰時移動至敵人雲梯將要砸下的位置,對付上麵的敵人。

把硫磺和硝石砸成小塊,塞進柴草捆中,堆放與城牆上,這玩意兒燒起來不比純硫磺和硝石冒的煙少。

雙方都做好了戰鬥準備,正要大打出手的時候,天公不作美,一場秋雨不期而至,看樣子至少要持續半個月左右,不管是攻城還是守城一方,都受到很大影響。

戎狄王下令暫不攻城,他仔細的研究了地圖之後,定下一個新的計策——水攻。

綿綿秋雨將附近的幾條河流連在了一起,水位跟著升高,他命人在高處築起堤壩蓄水,待水量足夠的時候開閘水淹邊城。

隻要能造成邊城尺餘深的積水,燕國士兵的雙腳就得泡在水中,不肖幾天的功夫就會潰爛從而喪失戰鬥力,盔甲、兵器也會跟著生鏽,弓弦也會腐爛斷裂,待雨停之後定能一舉拿下城池。

戎狄王想到的,姬傑也想到了。

他派人一方麵在城中挖排水溝,將大軍營帳移到高處,另外讓人在城外開鑿導流渠道,一旦戎狄王下令開閘,他也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計策是多麼的愚蠢。

雨整整下了十天,河中蓄水量是下雨前的三倍還多,戎狄王親自指揮手下扒開了口子,

直泄而下的洪水猶如萬馬奔騰,朝著邊城咆哮而來,在他的眼中,邊城仿佛已是一座魚鱉之城。

眼看洪水就要灌城而入,卻在城牆前發生了變化,大部分被導流渠疏導到其他幾條河中,小部分留在導流渠中,在城外形成三道圓圈。

明明是三道護城河!

最遠的一道距離城牆數十丈遠,想要接近城牆隻有兩個選擇,遊過去或者在箭矢如雨的情況下架設橋梁。

一道也就算了,現在是三道護城河,單單越過這三條河要傷亡多少將士?戎狄王傻眼了,本以為自己的計策是萬無一失的,沒想到幫了姬傑的忙。

姬傑很成功的玩兒了一招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