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修煉快樂的心靈
快樂好像很難。讀書的時候有考試升學的壓力,我們快樂不起來;畢業了我們有找工作的苦惱,我們快樂不起來;我們身無分文的時候,連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自然無法快樂;當我們有錢了,可以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生活得很舒適,可是我們整天被呼來喚去,我們依然不快樂;等我們可以使喚別人了,我們還是快樂不起來……
美國有項快樂指標的調查,對22個國家一共2萬多人的調查結果顯示,英國的快樂指標為36%,印度37%,美國為46%,中國僅為9%。就是說10個中國人中有9個不快樂,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快樂。我們到底怎麼了?是什麼偷走了我們的快樂?
彌爾頓說:“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快樂與美貌、財富、地位、權力等無關,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佛法也有類似的觀點——“境由心造”、“心能轉境”、“心動煩惱生,心靜煩惱止”。
為什麼有些人身居豪宅依然掩藏不住內心的愁苦彷徨?為什麼有些人在寒風瑟瑟的街頭買兩個烤紅薯吃都能十分快樂滿足?為什麼有些人經濟上十分拮據卻整天笑嗬嗬的?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靈。
我們經常覺得疲憊,愛情、家庭、工作、人際等種種生活都不盡如人意,還要背負各種各樣的壓力。我們經常在落寞痛苦中回憶起最初的夢想,看著夢想像翩躚的柳絮般漸行漸遠,徒留悲歎。其實,快樂是一種能力,需要修煉。隻要我們將自己的心靈修煉到足夠級別,快樂便能常伴左右。
為什麼有煩惱,為什麼不快樂,皆是因為我們有一顆舍不得放下的心。一旦心被外物所糾纏,失去了本真,就如天空中飄散著霧氣,很難明朗,也就很難快樂。在這個冰冷的城市森林裏,我們需要一種可以讓自己堅強地活在當下、可以讓自己不時感覺到溫暖的東西,這就是快樂的心靈。
快樂其實不難。隻要我們靜下心來看看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是如此幸運。我們有家人,家人是我們情感的歸宿,家人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有工作,工作著是最美麗的。我們有書閱讀,書是人類心靈的朋友。我們活著,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們如此的幸福,卻仍執著於我們並不擁有的東西。假若我們能夠舍得,能夠放寬心,就會發現深藏在心底裏的快樂。
人最大的滿足就是心靈和情感的滿足。隻要我們認真去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心靈早已經滿足了。我們不快樂,隻因為我們為心靈加上了束縛,金錢、名利、榮譽,等等。我們要的遠遠超過自己真正想要的,超過自己真正需要的。
試著為心靈鬆鬆綁,還心靈以本色。人生隻不過是一場旅行,每個人都是過客,有什麼舍不得和放不開的呢。在這旅途中,是悠遊自在地享受旅行的樂趣,還是要抓住一切匆匆走過,就看我們如何選擇。
在本書中,我們會找到自己在情感、職場、交際等各個方麵遇到的不快樂因素,在其中一個個智慧激勵的小故事的啟發下,我們將學會修煉快樂心靈的方法,快樂地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