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處世禪5(1 / 3)

下篇 處世禪5

禪說管理:善管人者必善管心

在管理中,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容”;而在佛教裏,有一個字可以來形容這個包容,那就是“空”。空是因緣,是正見,是般若,是不二法門。空的無限,就如數字的“0”,你把它放在1的後麵,它就是10;放在100後麵,它就變成了1000。

——星雲大師

最好的管理者會先管理自己

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管理,就是自己言行不一。

——星雲大師

管理就是管人,而人的管理就是心的管理。禪宗又名心宗,講究明心見性,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心的管理就是禪的管理。將佛教的平常心、包容心、慈悲心運用於自我管理與管理他人,就能善管自己的心,理順下屬的心。

但是,想要管理別人,先要管好自己。一個管理者首先應該具備令人信服的素質,才能得到下屬的認可。“待人要平和有禮,做事要精簡有道,論理要中道有分,領導要融和有義。”星雲大師認為一位好的管理者必須符合以上四點。

管理是一項能力,而不是一項權力;管理是一份責任,而不是一份享受;管理是一個崗位,而不是一個地位。所以,任何一個管理者都切不可將自己置於特殊的位置上,而是應該將自己當成普通的員工,或者為普通員工服務的人,通過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完善,進而達到自我實現、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由此也自然會得到下屬的認可和尊重。

自我管理的關鍵是充分調動自身的各種調節功能,通過發現優勢,準確定位自己,並且遵從自身的價值觀,激發自身的潛能。對於當今社會的任何一個人,尤其是管理者,自我管理都顯得極其重要。那些在世界範圍內締造了財富傳奇的人物——如比爾?蓋茨、鬆下幸之助、韋爾奇、艾柯卡、李嘉誠都是自我管理的經典範本。他們的成長經曆證明了,一個普通人,隻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天賦並管理好自己,就能調動起生命中最大的能量。

“缺少自我管理的才華,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魚,眼看動作不斷卻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後,還是原地打轉。”一個不能管理自身的人,我們無法期待他去妥善地管理一個團隊。華人巨商李嘉誠先生曾經談到他對企業經理人的看法:“想當好經理人,首要的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責任,在流動與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麼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是培養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驗轉化為能力的催化劑。”

管理自己主要也是要管好自己的心。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與彼得?聖吉談管理的時候曾經說:“想做個領導者,你必須是個真正的人,你必須先認識生命真正的意義。”領導者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必須要有博大的胸襟、寬厚的態度、正直的人品、理智的頭腦,不被狹隘偏私所限製,不為情緒所左右,不為利益所誘惑,不為暴力所恐嚇,如此才能真正約束好自己,成為識人才的伯樂,以高遠的眼光令那些比自己更加優秀的人才折服。

戰國時期,楚莊王賞賜群臣飲酒,日暮時正當酒喝得酣暢之際,一陣狂風吹來,燈燭滅了。這時有一個人因垂涎於莊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飲酒過多,難於自控,便乘黑暗混亂之機,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驚,左手奮力掙脫,右手趁勢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係纓,並告訴莊王說:“剛才燭滅,有人牽拉我的衣襟,我扯斷了他頭上的係纓,現在還拿著,趕快拿火來看看這個斷纓的人。”

莊王說:“賞賜大家喝酒,讓他們喝酒而失禮,這是我的過錯,怎麼能為顯示女人的貞節而辱沒人呢?”於是命令左右的人說:“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斷係纓,說明他沒有盡歡。”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斷了帽子上的係纓而熱情高昂地飲酒,一直到盡歡而散。

過了三年,楚國與晉國打仗,有一個臣子衝在前麵,最後打退了敵人,取得了勝利。莊王感到驚奇,忍不住問他:“我平時對你並沒有特別的恩惠,你打仗時為何要這樣賣力呢?”他回答說:“我就是那天夜裏被扯斷了帽子上係纓的人。”

楚莊王管住了內心本該萌生的憤怒,以寬容大度和遠見卓識感動了下屬,也使自己在後來的戰鬥中幸免於難。

人才永遠是所有管理者最需要的,但是人才難得,想要發現千裏馬並讓千裏馬為自己所用,就得首先修煉自身,使自己成為出色的馴馬師。

性格也是一場艱難的修行

性格就是性能,性能不好則不易被人接受。

——星雲大師

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選擇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前途。性格成功學家楊濱曾說過:“生活的矛盾、衝突大部分都源自我們的性格。”毋庸置疑,性格決定命運。

在《包容的智慧》中,星雲大師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性格:

也常有人問我:“是什麼力量,使您在這麼多的橫逆阻難下,還能屢挫屢起,永不灰心?”我想,這與我生來容易感動的性格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我很容易被一個人、一件事所深深感動,所以,有了感動,就能心甘情願;有了感動,就能不怨不悔。尤其,從事推動佛教文化和佛教教育的人,更要具有永不消失的熱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正是這種容易感動的性格造就了星雲大師這樣普度眾生的佛者。

英國作家毛姆曾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人生就是性格的悲喜劇。一個能夠妥善管理自己的人,首先得能管理自己的性格: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得先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挑戰命運,首先要從挑戰自己的性格開始。

性格決定命運,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孔子的大弟子子路身上得到證實。子路性格豪爽正直,為人耿直,在眾多弟子中常常隻有他敢頂撞他的老師,而子路的為人也是令後世之人敬重他的重要原因。隻是可惜,他性格之中刻板的一麵又造成了他的不幸結局。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子路的死狀:

於是子路欲燔台,蕢聵懼,乃下石乞、壺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這段話是說,子路在被攻擊之時,帽子的簪纓斷了,由於謹守禮法,他想整冠之後再戰,然而,敵人並沒有等他,他眨眼之間被對手剁為肉醬。在人們眼中,子路的這番舉動凸顯了一種君子風範。有的人可能對古書中動輒君子如何、君子之風如何一向少有真實的敬意,但看到子路正冠而死時,你無法不真正地被感動。但無論如何,子路卻因他的君子之風而喪命,這又不能不說是他的性格所釀成的悲劇。

星雲大師說得好:性格就是性能,性能不好則不易被人接受。可是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如何優化我們的性格呢?首先我們可以從影響性格的兩大要素,環境和教育來著手。

影響性格的第一要素是環境。例如同樣是屬多血質(活潑型)的人,如果他生長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而又沒有很好的教養,隻是從小被嬌縱慣了。那麼,他就會形成輕浮、散漫一類的性格;如果他的家庭環境很困難,迫使他從小就得幫助家庭做事,應付各種各樣的人物,於是他就會形成機智、靈敏等性格。

影響性格的第二個要素是教育。所謂教育,不一定是指學校教育,而是泛指一切的教育與影響。例如,一個人不幸處在十分艱苦的境遇中,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勸他忍受、安分,久而久之,他會養成安分守己的性格,遇到什麼不幸,他也是安分守己;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鼓舞他去戰勝困難,久而久之,他會形成樂觀、堅強的性格。

我們知道,內心的衝突是性格難以轉變的重要原因。如果本著樸實的純真之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去期待性格的改變,性格可能會奇跡般地改變。性格就是自己做事的一種傾向性,而其根本乃是外向性與內向性。如果能堅持外向性的做法,對自己的性格、感情都能順其自然,可能性格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自然的轉變。

由此可見,性格的形成是與我們每一個人的主觀努力相關的,因此,我們不能把性格作為借口來為自己進行辯解。更何況我們的行為將對我們的性格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說,隻要我們以一種新的“行為方式”來替代以前有缺陷的“行為方式”,直到它變為一種習慣,那我們就有了一種新的性格。而隨著我們的性格向著好的或者壞的方麵改造,我們的命運也在發生轉變,對他人的影響力也在悄然改變。

每天講三句讚美的話

世界上沒有比歡喜更寶貴的東西,有時我們用再多的金錢、物資送給別人,別人未必很歡喜。不如給人一個笑容,給人幾句讚美的話,用歡喜心結緣,不但不需要付出辛苦代價,而且會有很大的收獲。

——星雲大師

“為了表彰我的員工這麼勤奮努力,我就對自己承諾,無論多忙,每天必須對他們講三句讚美的話。現在我一直都在堅持。這個讓他們高興,我自己也很開心。”鳳凰集團的總裁劉長樂先生在與星雲大師的交談中,曾談到過這樣的工作方法。

每天講三句讚美的話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卻不屑於這樣做,他們用“空談不如實幹”的道理做盾牌,將讚美等同於毫無價值的閑言碎語。但是,星雲大師顯然並不認可這種觀點,他說:“在諸多力量中,語言往往是最為驚人的利器。”刻薄的語言會傷害到他人,甚至激發他人的報複心理而給自己釀成禍事;讚美的語言卻能鼓勵他人,讓他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為此更加努力。

星雲大師說自己年輕時從不知惜言,以至在不知不覺間造了不少口業。後來,他參加了為期約一年的“噤語”實踐,隨時注意約束自己的口舌,珍惜每一次說話的機會,將所有的話說到最圓滿。

當星雲大師逐漸認識到語言的作用之後,他發現自己再說出來的話也與以前大為不同。他漸漸形成了自己說話的原則:“若要發揮語言的力量,要不做傷人之語,不說無用之事,用慈悲的愛語化導暴戾的氣氛,用智慧的心語破除貪嗔愚癡。”

既然語言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就要隨時注意不說傷人的話,多說讚美的話。有人曾說過:“隻要一句讚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地活上很久。”喜歡聽好話、受讚美是人的天性之一,每個人都會對來自社會或他人的得當讚美,而感到自尊心和榮譽感的滿足,就連名人也不例外。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訪問美國期間,尼克鬆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尼克鬆夫人還花費了很多心思,親自為宴會布置了一個美觀的鮮花展台:在一張馬蹄形的桌子中央,鮮豔奪目的熱帶鮮花襯托著一個精致的噴泉。

戴高樂一眼就看出這是女主人為了歡迎他而精心設計製作的,不禁脫口稱讚道:“這是一個多麼漂亮、雅致的計劃和布置啊!感謝尊貴而優雅的女主人。”尼克鬆夫人聽了十分高興。事後她說:“大多數來訪的大人物要麼不加注意,要麼不屑為此向女主人道謝,而他總是想到和講到別人。”在後來的歲月中,不論兩國之間的關係發生怎樣的改變,尼克鬆夫人始終對戴高樂將軍保持著非常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