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抱團高飛——團隊精神讓雄鷹成為永恒的強者
善於團結,才能成為強者
我們常常看到的鷹是孤獨地翱翔天際,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是一意孤行的動物。雄鷹所以成為強者的代名詞,除了它自身的聰明才智,強健的體魄,勇敢無畏的品質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那就是它們都具有強烈的團隊精神,它們能夠互相取長補短,把所有的鷹團結在一起。
人也是一樣,隻有善於團結別人,你才有可能成為強者。
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隻用了一把椅子,就輕易地得到了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器重,從此走向令人羨慕的成功之路。
那是一個陰雲密布的午後,大雨瞬間傾瀉而下,行人紛紛逃進就近的店鋪躲雨。這時,一位渾身濕淋淋的老婦,步履蹣跚地走進費城百貨商店。看著她狼狽的姿容和簡樸的衣裙,所有的售貨員都對她愛理不理。
這時,一個年輕人誠懇地對她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老婦莞爾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兒雨,馬上就走。”隨即老婦又心神不定了,不買人家的東西,卻借用人家的屋簷躲雨,太不近情理了。於是,她開始在百貨店裏轉起來,哪怕買個頭發上的小飾物呢,也給自己躲雨找個光明正大的理由。
正當她眼露茫然時,那個小夥子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
兩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了謝,並隨意地向他要了張名片,就顫巍巍地走了出去。
幾個月後,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寫信人要求將這位年輕人派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並讓他負責自己家族所屬的幾個大公司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采購任務。詹姆斯震驚不已,匆匆一算,隻這一封信帶來的利益,就相當於他們公司兩年的利潤總和。
當他以最快的速度與寫信人取得聯係後,才知道這封信是一位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叫菲利的年輕人推薦到公司董事會。毫無疑問,當菲利收拾好行李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升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那年,菲利21歲。
隨後的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踏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在事業上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僅次於卡內基的富可敵國的靈魂人物。菲利29歲時,已經為全美國的近百家圖書館捐贈了800萬美元的圖書,他希望用知識和愛心幫助更多的年輕人走向成功。
生活中的奇跡,其實就發生在你不經意的言行之間,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友善的致意或一項小小的援助計劃,都能讓對方體會到你的愛心和真誠。同時,也能夠成為你事業發展的基石!
有一句俗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話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不就是人們互相幫助嗎?的確,道理的確簡單,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共同渡過人生的難關,或者共同走向人生的成功。
在職場中也是一樣。“獨行俠”和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現代企業強調更多的是統一標準、流程和規範。個人的意願要想通過集體來發揮作用,團隊意識非常重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靠一個人的力量顯然是無法打天下的。
一個人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如果把自己的能力與別人的能力結合起來,就會取得更大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
一加一等於二,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術,可用在人與人的團結合作上,那就不再是一加一等於二了,而可能是等於三、等於四、等於五……合作就是力量,這是再也淺顯不過的道理。
一個人能否與人合作,決定了他是成功還是失敗。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賜: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則要了一根漁竿。帶著得到的賜品,各自分開了。
得到魚的人走了沒幾步,便用幹樹枝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好好體味鮮魚的香味,一會兒,連魚帶湯就都被他一掃而光。沒過幾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終於餓死在了空魚簍的旁邊。
另一個選擇漁竿的人隻能繼續忍饑挨餓,他一步步地向海邊走去,準備釣魚解饑。可是,當他已經看見不遠處那蔚藍的海水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上帝搖了搖頭,決心再發一回慈悲。於是,又有兩個饑餓的人同樣得到了上帝恩賜的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的魚。這次,這兩個人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互相協作,一起去尋找有魚的大海。
一路上,他們餓了時,每次隻煮一條魚充饑,以有限的食物維持他們遙遠的路程。終於,經過艱苦的跋涉,在吃完了最後一條魚的時候,他們終於到達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幾十年過去了,他們居住的海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漁村。村裏人都承繼了兩位創業者留下的傳統,互相協作,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漁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前兩個人因為不知道合作,所以兩人都失敗了;而後兩個人因為懂得合作,最終雙雙取得了成功。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理想往往是遙遠的“海洋”,現實往往是眼前的“饑餓”。要克服現實的困難去實現理想,隻有毅力是不夠的,還要像雄鷹一樣學會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相攜共進,才能實現雙贏。
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個人的力量很難突破時空和環境的障礙。以至於有人說,一個人是一條蟲,兩個人才是一條龍。由此可見合作的重要性。
一個職場人士,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將直接關係到能否取得成功。
因為在一個企業或辦公室,幾乎沒有一項工作是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大多數人隻是在高度分工中擔任一部分工作。隻有依靠部門中全體職員的互相合作,工作才能順利進行,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那麼怎樣才能加強與同事間的合作,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有團隊精神的人呢?
1.勇於交流
交流是合作的開始,所以一定要與同事多交流。比如,與同事一起商討計劃。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被征詢意見所帶來的被尊重感。你也可以從別人的意見中得益,因為無論你如何才華橫溢,也有一些問題是你無法解決的。經常交流,對自己的工作也有所促進,是求之不得的。
石玉是一家公司的員工,無論從能力還是從工作態度等方麵來看,他都是頂呱呱的。然而,他的工作卻總是不能展開。因為石玉一直習慣獨來獨往,每天例行公事後就抱著書看,與同事也很少交流。漸漸地,他與同事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周圍的同事認為石玉目中無人,太過傲慢,於是彼此有了隔閡,出現一些磕磕碰碰的事也就在所難免。這令石玉十分苦惱。
在職場上,隻有放下架子,與同事多多交流,大家才能真正接納你,有什麼事才能彼此關照,你才會領略到工作的樂趣。
2.接受批評
對於同事提出的意見必須嚴肅處理,以顯示對他們的尊重。把同事當成自己的朋友,坦然接受他的批評,他一定樂於同你合作,並且會合作得非常愉快。
3.感激別人的幫助
感激別人的幫助,特別是對於上司的幫忙,更要表示感激。當工作完成,並獲得一定成績後,切記要向每個曾經出過力的同事致謝。
一個團隊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十分巨大,善於合作,像雄鷹一樣具有團隊精神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職場強者,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團隊不需要孤膽英雄
作為鷹的一種,為了更好地捕殺一些哺乳動物或者活鳥,白尾海雕會毫不猶豫地組成一個整體。它們分工協作,以使自己的目標更容易達到。在捕食野兔時,它們各自策劃並擔任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通常有三種,包圍者、驅趕者和攻擊者。當某些白尾海雕守在周圍準備攻擊時,另一些就充當把野兔趕出來的角色,他們用腳踩踏灌木叢,把齧齒動物從中趕出來。同樣,為了更有效率地抓住飛鳥,好幾隻白尾海雕會組織起來進行合作攻擊。這些有組織的攻擊是有明顯目的的,他們要的就是要使飛禽慌亂起來,然後另外一些白尾海雕將這些慌亂的飛禽與其他飛禽孤立起來,這樣,這些慌亂的飛禽便更容易被白尾海雕捉住。
不僅是白尾海雕具有分工合作的精神,其他種類的鷹,在環境變化時,都有分工合作的習性。適者生存,在大自然的嚴酷考驗下,鷹明白隻有合理分工、角色分明才是有效率的,才是最有可能實現生存目標的辦法,於是他們本能地選擇與其他鷹在一起,而不是做孤膽英雄。
鷹在相對嚴酷的環境中分工合作,彰顯了一個人職場上的基本常識:隻有合理分工、角色分明的團隊,才是最有秩序、最有紀律,也最有凝聚力的團隊。
然而許多人不明白合理分工、角色分明是社會的內在需要。他們總是不自覺地在背離和破壞這種規則。
托尼大學畢業後在一家電視台做實習攝影記者,部主任詹姆斯先生安排格林先生帶他一段時間。格林先生是一位老攝影師,人不善言語。在合作中,托尼覺得格林先生的一些所謂“攝影經驗”太陳舊了。一次采訪時就借格林先生晚來之機,自己扛著攝影機獨立拍攝去了。格林先生來到後,因找不到托尼隻好等著他。片子拍回來,托尼自我感覺挺好,就請格林先生提點意見。沒想到格林先生句句說到點上,這讓托尼很不服氣。當部主任詹姆斯先生看到片子以後,對片子中出現的許多失誤感到不可理解,並對片子沒有拍到好幾個關鍵的時刻和角度感到失望。了解真相後,詹姆斯先生狠狠地批評了托尼。
新員工進入公司後,由於對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都不甚清楚,上司往往會安排一些有工作經驗的老職員帶領新員工實習。但不少對自己專業知識或辦事能力十分自信的新員工卻覺得多此一舉。如果你還處於學習的階段,那麼你的任務是虛心學習,千萬不可一時逞能而給工作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美術設計專業的露茜在一家雜誌社做美編,主編詹妮太太工作態度很認真,業務上的事一定要事必躬親。這樣讓露茜感到很難受,覺得自己喪失了創作的空間,有時便據理力爭,以使自己的想法能夠在版麵上實現。詹妮太太考慮到她的工作熱情,對於她的意見也盡量尊重,露茜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一次主編開會,印刷廠來送最後的清樣,請主編閱後簽字,露茜竟大筆一揮簽上主編的名字。誰料那次的清樣還有地方要改,雜誌隻好重印。露茜不僅挨了批評,還被扣發了兩個月的工資。
工作積極的露茜熱情可嘉,但熱情卻衝昏了她的頭腦。簽字是主編的事,那是要負責任的事,這樣的事怎麼可以越俎代庖呢?
很多人覺得隻有當領導才風光,隻有幹重要的工作才有麵子,於是,削尖腦袋為自己找資本,挖空心思想往上爬。
漢娜創辦了一家文化公司,在業界也小有名氣。她有一個朋友叫安妮。上大學時,兩人是無話不談、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安妮好幾年都沒有工作,出於好意,漢娜便提出讓安妮到她公司來,好朋友畢竟更靠得住。但安妮來了以後,漢娜發現事情開始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了。
她安排安妮負責外聯工作,先慢慢熟悉業務,安妮卻很不開心,認為沒有把重要的工作交給她,而是讓她幹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恰巧公司裏有一女孩,在公司創辦之初就來了,所以負責一些重要業務。於是,安妮開始百般挑剔和刁難那個女孩,希望自己能幹她的工作。有的時候甚至罵那個女孩,差點動了手,還動不動就揚言:“你們老板是我的好友,我們倆多少年的感情了!”
安妮這種做法引起了公司很多人的反感,公司裏烏煙瘴氣,完全沒有了從前那種良好的工作環境。為此漢娜都不敢輕易出遠門,害怕自己不在的時候後院起火。
更重要的是,漢娜覺察到,由於畢業後在各自的生活軌道裏成長,兩人已經沒有共同話題,安妮變得很俗氣,總是喜歡聊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她也抱怨漢娜對她沒有過去那麼無微不至了。
漢娜委婉地勸安妮離開:“這件事情當中肯定有個人要受委屈了,你是我的好朋友,我隻能讓你走,你先休息一段時間,過段時間我再找你談。”搞明白漢娜的意思後,安妮先是驚訝,然後破口大罵,兩人從此反目成仇。沒過幾天,以前送出的作為工作服的套裝也被退回來了,看到那身衣服時,漢娜當即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