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鋼鐵之師”的鍛造?——構建落實文化,建立落實型組織 ?(1 / 3)

第十一章 “鋼鐵之師”的鍛造——構建落實文化,建立落實型組織 

建立落實型組織,要先建立“學習型組織”

當某一現象在眾多組織中都有顯露時,就要考慮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有著深層的文化意義,有一種文化因素在背後起著操縱的作用。軍隊能夠普遍地具有強大的落實力也絕非個別現象,這說明有落實文化在背後支撐,所以,軍隊才能夠成為落實型的組織。

建立落實型組織,就要先建立“學習型組織”。社會的變化是無時不在進行的,現有的很多知識具有時效性,並且時效周期越來越短。要想更好地落實工作,就必須與時俱進,進行學習。而一個人的學習是不足以提升組織的落實效率的,這就需要構建一種學習的文化氛圍,組織成員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成為“學習型組織”。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養彌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扁平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這種組織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具有高於個人績效總和的綜合績效。

解放軍一直注重自己的先進性,也同樣重視組織的學習。紅軍長征途中,為了改變大部分戰士都是文盲的狀況,張聞天開創了“看後背”的學習方法。當紅軍成一路縱隊前進時,戰士們在背上都掛塊白布,上麵寫著漢字。他們邊走邊認字,許多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客觀條件和自身條件,決定了紅軍如果不學習,就不能很好地作戰,就不能生存。

在當今和平年代,我們不必再受槍彈炮火的威脅,但生存仍是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需要麵對的問題。尤其是在商界,商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企業要在這個戰場上生存、立足,就要學會學習,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學習型組織所強調的是組織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如果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組織就必須了解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並開發應對這些變化的有效方法。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提高整體競爭能力。未來真正出色的落實型企業是使全體員工全心投入並善於學習、持續學習的組織——學習型組織。通過營造學習型組織的工作氛圍,引領企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調整新觀念,從而使組織擁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和強大的落實力。

應該如何創建學習型組織呢?

1創造不斷學習的機會

管理者應當能感悟到學習者什麼時候接受性高,什麼時候成了封閉式的,學習者下麵應學習什麼,什麼樣的話能使人理解、進步。

而且,要使學習取得成功,必須不斷改變工種。向員工不斷提供反饋,變動他們的工作,就可以激勵他們持續學習;人們在輪換工作、進行種種培訓中學習,就可以掌握複雜的工作。

最後,還要擴大職務內容,對作業班組賦予技能開發的責任,並且利用配備數據信息係統加強信息反饋,促進業務人員和顧客及供應商的接觸。通過外出調查、對需要創造性分析能力的項目和工作進行輪換等,把學習融入個人成長和實際工作中。

2促進探討和對話

把個人學習和團隊學習聯係起來的對話,需要有熱烈的氣氛和開放的交流,探討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在可能對話的人們之間,隱藏著架起橋梁的可能性。

3鼓勵共同合作和團隊學習

團隊、集體、網絡,起著向整個學習型組織推廣新知識的中介作用。學習技能時,團隊製定出標準,不斷試驗和改進,就會強化團隊學習。

4建立學習共享係統

把學習組合到組織中,與人共享,能形成產生出新的設想的組織能力。學習型組織,要把學習到的東西作為組織的記憶保持下來,就必須拿到係統中來。組織成員在哪裏沒有關係,即使人員分散了,也要能夠從其他成員那裏學習,必須找出可把學習到的東西推廣的方法。

我們所熟知的優秀企業都積極地創建學習型組織,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微軟認為創建學習型組織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習理念”。微軟提出的理念是:學習是自我批評的學習,信息反饋的學習,交流共享的學習。

為此,微軟提出了四個原則:

1係統地從過去和當前的研究項目與產品中學習。為此開展了五大活動:事後分析活動、過程審計活動、休假會活動、小組間資源共享活動、“自食其果”活動。

2通過數量化的信息反饋學習。微軟把產品的質量問題分為四個不同程度的要求:整個產品不能使用;一種特性不能運行,並無替代方案;一個產品不能應用,但是可以替代;表麵的、微小的問題。

3以客戶信息為依據進行學習。這是外部的信息反饋。學習有兩種:一是通過內部獲得的信息;二是從外部獲得信息,即把客戶信息作為重要的學習資源。

4促進各產品組之間的聯係,通過交流共享學習成果。微軟公司為了交流共享,采取了三個措施:成立共同操作、溝通係統;開展相互交流活動;開展“東走西瞧”活動。

 中美上海施貴寶製藥有限公司則是從管理創新著眼,從學習“五項修煉”下手,不斷改善企業管理,逐步向學習型企業邁進。

如結合“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活動,開展了“卓越經理證書”培訓、“領導才能與團隊建設”培訓。

結合“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活動,開展了高級管理決策層反思總結活動。

結合“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活動,開展了公司“個性係統”設計,包括:戰略目標、形象口號、企業精神、核心價值、信念承諾、經營理念、職業道德、行為規範。

結合“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活動,開展了“績效夥伴”學習活動、“靜思”技能訓練。

結合“第五項修煉”——“係統思考”活動,開展了對傳統管理模式與現代管理模式九方麵的係統比較,先後係統地組織了五項修煉、時間管理、領導才能、團隊建設等活動。 

企業成員又可以通過下麵幾種途徑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落實能力:

1在工作中學習

工作是職業人員的第一課堂,要想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勝出,就必須學習從工作中吸取經驗,探尋智慧的啟發,獲取有助於提升效率的資訊。

年輕的彼得?詹寧斯是美國ABC晚間新聞當紅主播,他雖然連大學都沒有畢業,但是卻把事業作為他的教育課堂。他當了3年主播後,毅然決定辭去人人豔羨的主播職位,到新聞第一線去磨煉,幹起記者的工作。他在美國國內報道了許多不同路線的新聞,並且成為美國電視網第一個常駐中東的特派員。後來他搬到倫敦,成為歐洲地區的特派員。經過這些曆練後,他又回到ABC主播的位置。

此時,他已由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成長為一名成熟穩健又廣受歡迎的記者。

通過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你可以避免因無知滋生出自滿,進而損及你的職業生涯。不論是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學習的腳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視為學習的殿堂。你的知識對於所服務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價值的寶庫,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監督,別讓自己的落實能力跟不上時代潮流。

2爭取培訓的機會

很多公司都有自己完備的員工培訓體係,培訓的投資一般由公司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成本開支,而且公司培訓的內容與工作緊密相關,所以爭取成為公司的培訓對象是十分必要的。為此你要了解公司的培訓計劃,如周期、人員數量、時間的長短,還要了解公司的培訓對象有什麼條件,是注重資曆還是潛力,是關注現在還是關注將來。如果你覺得自己完全符合條件,就應該主動向老板提出申請,表達渴望學習、積極進取的願望。這樣的員工是非常受老板歡迎的,同時能力的增長也是你升遷的保障。

3注意自修,補搶先機

當公司不能滿足你的培訓要求時,也不要閑下來,可以自掏腰包接受“再教育”。當然首選應是與工作密切相關的科目,還可以考慮一些熱門的項目或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這類培訓更多意義上被當作一種“補品”,在以後的職場中會增加你的“分量”。

有人說21世紀將是一個屬於科技的世紀;有人說21世紀將是一個屬於知識經濟的世紀;還有人說21世紀將是一個屬於中國的世紀。實際上,21世紀將是一個屬於學習的世紀。

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員工素質的競爭。隻有擁有較高落實力的人才,才能成就落實型的企業。而員工的高落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學習能力。從這一意義上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落實力競爭的實質是學習能力的競爭,創建學習型組織是在競爭中製勝的一個關鍵砝碼。

第六項修煉:讓創新成為一種企業功能

海軍陸戰隊會教授每個隊員技能,但卻不會限製他們運用這些技能的方式。同樣,陸戰隊接受任務時,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命令,但任務的最終完成永遠是至高無上的唯一目標。

陸戰隊經常麵臨著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搶灘登陸、巷戰、險惡環境下的人道主義救援。混亂、快速變化、高度緊張的作戰環境通常無法給他們提供太多的信息。有時候,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將要麵臨的是什麼,或者敵人是誰。因此,應對計劃常常是在槍林彈雨的作戰現場臨時決定的,並且馬上付諸落實。這要求每一個落實人員必須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很多時候還要自行冒險地臨時改變作戰計劃。在完成任務這一終極目標之下,所有這些冒險與創新都是被默許甚至鼓勵的,而那些瞻前顧後、畏畏縮縮的態度則不可原諒。

海軍陸戰隊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事實:要成為落實型組織,其成員必須具有創新能力。對於企業,也是如此,創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先生曾經提出,企業隻有兩種功能:一是行銷,二是創新。如果你的企業把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存放在倉庫裏孤芳自賞,感覺自己做了全世界最棒的產品,可就是賣不出去。那麼,這樣的產品沒有用處,因為你沒有做好一件工作——行銷。如果生產了很多產品,也賣出去了,可是買了一段時間之後,顧客不買了,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做好另一件事——創新。

美國學者皮特斯?T繼“第五項修煉”提出了“第六項修煉”,旨在創新型組織的建立。現在,大部分人的觀念都還停留在“創新是一種活動”的層次上,像腦力激蕩研習營、發明新點子比賽就是類似的例子。不過,要把活動中所產生的點子化為現實,多半還得耗費一番工夫。在比較複雜的層次上,創新不僅是一種活動,更成為流程的一部分。換句話說,這表示組織有一套固定的結構可以發掘問題,產生與評估想法,並針對這些想法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進而使組織的問題獲得具體且實際的解決。

無論創新是一種活動還是流程的一部分,這兩個層次的創新行為都是被動的,並不能成為組織行為的常態。

要想讓創新成為一種組織中的主動行為,就要將創新與組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創新成為組織的一種功能。

星巴克在香港開了咖啡廳,在北京開了咖啡廳,在上海開了咖啡廳……星巴克計劃在2009年之前,在中國開5000家咖啡廳。同樣是喝咖啡,年輕人為什麼願意去星巴克?這是因為星巴克不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來賣咖啡,而是賣給顧客一種感覺,叫做“第三個地方”。為什麼叫“第三個地方”?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兩個很重要的地方:一個是住的地方,一個是工作的地方。而星巴克強調除了這兩個地方之外還有第三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