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些之前,為了保持合法性,凱恩已經召開了翡冷翠商盟會議,把四海商會吸收了進去。然後丁誌濤被翡冷翠議會選舉為新一任的執政官。
丁誌濤心中還是有點誌得意滿的,半年之內他就登上了這座城市的頂端,成為了執政官。
不過這不是放鬆的理由,他現在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劍聖的期望,基地的發展,還有翡冷翠十萬人民。。。。不過既然走到了這個地方了,就要走下去,斷不能半途而廢。男人嘛,生在這天地間,就要做大英雄,領袖群倫的大英雄。
翡冷翠的市民們很快就感受到了翡冷翠的變化。雖然叛亂被鎮壓,但是還是給他們留下了慘痛的回憶。不過生活還是要繼續的,但是生活裏已經有了變化。
沒聽說過的執政官,沒見過的各個長官,還有沒有見過的軍隊。
從布告欄和每天例行的廣播裏,他們知道了這一切。當知道丁誌濤平定了叛亂時,他們心中是感激的。但是當他們聽到了丁誌濤的施政綱領之後,他們是驚訝的。
沒錯,就是施政綱領,全名是《翡冷翠三年發展計劃》。之所以三年,是因為丁誌濤這一任任期就是三年。
這份施政綱領很簡單,就是發展經濟,減小收入差距,發展社會保障事業。但是在後世的大陸史上卻占據了相當光輝的一頁,日後提到發展,人們都會提到它。也會提到發展的意義,為了社會的共同富裕。
拋開其中的共產特色,丁誌濤還是希望能夠消滅貧困的。
這個施政綱領一出,立刻就沒有人和丁誌濤爭鋒了。他們一直以為丁誌濤隻是勢力強大,沒想到丁誌濤對於統治也是很有心得的。翡冷翠這些年雖然是大陸的貿易中心,但是地位已經受到了挑戰,而原因就是爭權奪利,罔顧發展。而丁誌濤卻很成熟,把經濟發展放在了首位,這就很成熟了。再說他們在叛亂也是有損失的,發展自然是硬道理。
忙完這些事情,丁誌濤也是花了好長時間的。主要是和各大家族在人手安置上的一些爭議,不過丁誌濤也沒有太妥協。各個部門的主管都是丁誌濤的,工作人員也是丁誌濤的。這樣就算把副職讓出去了,他們也沒有拿到什麼大權。
這些事情還沒完,又來了事情。不過這次是好事,亞曆山大帝國派出了使節要贖回被俘的軍人。
亞曆山大帝國以武立國,對於軍人待遇相當的高,這也是亞曆山大帝國境內傭兵較少的原因。這也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
這些讓商人出身的翡冷翠高層們很高興,亞曆山大帝國也是叛亂的推手,不能兵戎相見,總之也要付出一些代價吧。而對於手裏捏著大量亞曆山大戰俘的丁誌濤來說,有人想做豬,還把自己擺上了案,不宰都對不住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