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新生事物

COSPLAY的由來

談到COSPLAY(遊戲、動漫的真人秀)最初的起源,現在大家一般比較認同的是將COSPLAY的發源地定位於日本,當然如果這是以現時代COSPLAY理念為基準的話,確是可以如此而言。但是如果從廣義上來說,動畫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絕對是位於西半球的美國,甚至說如果真要探討起COSPLAY原始形態的話,COSPLAY最早出現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數個世紀之中!因為不論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存在的希臘祭司們的裝扮,或是其後共同創作了兩部偉大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那群活躍於公元前8世紀的偉大遊吟詩人們,他(她)們實際上都是在扮演著別人的角色。前者演變為後世的先知、先見,成功地COSPLAY了神之使徒的存在,而後者則如同是現今舞台話劇的鼻祖,出神入化地COSPLAY了那些可歌可泣英雄們的事跡。

知識小鏈接:COSPLAY是什麼

顧名思義,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簡略寫法,其動詞為COS,而玩COSPLAY的人則一般被稱為COSPLAYER。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譯名是出自台灣,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為這種譯法與遊戲中的Role Play Game(RPG)同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有人更傾向於另一種譯法——服飾裝扮。以現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內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裝、小飾品、道具以及化裝來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視覺係樂隊以及電影中的某些人物,從這裏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當廣闊的發揮空間,甚至可以說隻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這一領域便絕對是當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TP,BP#〗

Cosplay

塗鴉的由來

塗鴉(Graffita)的意大利文之意是亂寫,而塗鴉(Graffiti)(其複數形式)則是指在牆壁上亂塗、亂寫出的圖像或畫。塗鴉是一種近於書寫的行為,文字占的比重很大,形象的符號或標誌、圖形也是常見的內容,但多半的形象是以類似書寫的方式,扼要地表明意圖,不刻意地去描製描繪。

塗鴉首先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紐約市區是一個充滿熱忱又講求快速步調的城市,社會的貧富差距懸殊,一群被視為社會問題的失業、輟學的西裔或黑人青年就生活在這種社會壓力下的次文化社會邊緣。他們在反種族歧視、反戰、反性壓抑、反權利壓抑的運動思想潮流中,觸及生存環境所帶來的種族問題、貧窮、就業的束縛,形成一股地域性的反文化社會行為。這些行為包括了街頭籃球、街頭塗鴉、街舞、RAP的饒舌歌曲等活動。其中,塗鴉就起源於瀕臨毀滅的紐約社會邊緣,由一群敢與美國政府當局挑戰的小孩將世俗文化的碎片重新建築起來。80年代後期便不再是單純的反文化社會的行為,而加入了藝術的東西在裏麵,使其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更加合法。

1970年,當罐裝噴漆可以隨處買到以後,從地下鐵的火車車廂到月台上、街道的牆麵,一直到廁所的牆壁,到處可以看到各式各樣、色彩鮮豔、個性鮮明的塗鴉。早期的塗鴉創作以文字為主。後來,這些塗鴉藝術的原始本質卻被整個資本體係收編,由反文化藝術變為一個真正的藝術的分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塗鴉文化已經散布到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如紐約、柏林、倫敦、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並慢慢被人們接受。而且逐漸成為一種藝術,而並非最初美國街頭的反叛與黑人青年地域性的反文化行為。

知識小鏈接:網絡塗鴉的原理

早期java程序隻能畫線、填色,而且畫出來的東西沒法保存。很快Flash技術出現了,產生了一種Flash塗鴉板,對專業網絡塗鴉玩家來說,這種技術也很粗糙,無法表現更好的繪畫效果。現在,已經出現了更新的塗鴉版,就是現在主流的塗鴉板Oekaki。比較傑出的有Picbbs和Paintbbs。這兩種塗鴉板的繪畫功能已經接近Photoshop等主流圖像軟件。甚至有一種結合了網絡聊天室程序,支持多人同時在線繪畫,可即時看到對方的作品。通俗地說,就是一般電腦中都有畫圖程序,不少人喜歡用鼠標塗畫,這就是最基礎的塗鴉,再通過網絡來畫,就變成了網絡塗鴉版。甚至MSN裏的手寫板,也都算是網絡塗鴉的一部分。

博客的由來

Blog,是一種典型的網絡新事物,它的全名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網絡日誌”,後來縮寫為Blog,而寫Blog的人理所當然就被稱為Blogger(博客)。從理解上講,Blog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和網絡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簡單地說博客是一類人,這類人習慣於在網上寫日記。

Blog的思想最初要追溯到計算機誕生的年代,但一直到1997年,blog這個詞彙才被John Barger創造出來,1999年之後它得到了迅速發展,這還要得益於麥特?德拉吉的一則有關克林頓和一位白宮實習生曖昧關係的報道,這則報道引起的各種思考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停止。德拉吉報道其中的一個影響是使人們開始思考個人網絡出版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對未來生活造成的影響。同年,美國一家小軟件公司Pyra的三個創始人為了開發一個複雜的“群件”,編寫了一個小軟件,目的是便於交流想法和團隊協作。使用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這個小軟件對普通人也很有用,於是他們共享了這個軟件。這就是blog的起源,這個公司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Bloggercom的前身。blog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它操作簡單,個人幾乎不需要任何技術就能輕鬆上陣。簡單易用而且完全免費,降低了進入成本,所以從1999年初到2002年底,blogger人數從近百人壯大到近百萬。2002年被稱為“互聯網的博客之年”,各大媒體都注意到了blog的迅猛發展。《華盛頓郵報》年底的總結文章就是《blog goes mainstream》。到目前為止,申請注冊的人數已經超過了百萬,尤其以技術人員數目最多,blog已成為一種時尚的網上活動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知識小鏈接:關於博客的比喻

博客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博客是網絡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博客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絡日記;博客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博客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

黑客的由來

黑客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第一台分時小型電腦誕生,在ARPAnet實驗剛展開的年代,那時有一個由程序設計專家和網絡名人所組成的,具有分享特點的文化社群。這種文化的成員創造了“hacker”這個名詞。

所謂的黑客最早始於20世紀50年代,最早的計算機於1946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出現,而最早的黑客出現於麻省理工學院,包括貝爾實驗室都有,最初的活動一般都是一些高級的技術人員。讀過喬布斯自傳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嬉皮士,當時他們提出一個口號,計算機為人民所用,即COMPUTER FOR EVERY PEOPLE!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那時大部分都是大型計算機,隻有大型公司、國家政府才有可能用得起。他們覺得計算機作為未來的一種重要的工具,應該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使用,所以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才出現了個人PC。

當時的黑客與現在所說的黑客是截然不同的,他們是電腦史上的英雄。黑客們不僅建立了Internet,還發明了現在使用的UNIX操作係統;黑客們使Usenet運作起來;黑客們讓WWW運轉起來。總之,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如此廉價的信息資源。

知識小鏈接:世界頭號電腦黑客——凱文?科特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