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卷首語
“兩基”攻堅取得曆史性輝煌成就
在初步實現“兩基”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在推進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方麵,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到2007年,全麵完成了“兩基”攻堅任務,農村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農村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義務教育基礎薄弱的狀況得到了扭轉。
第二件大事,是在全國城鄉全麵實施真正免費義務教育。從2003年開始,國家對中西部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免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住宿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並逐步推向全國,到2008年城市也開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2010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全部落實到位。至此,全國城鄉真正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1億多適齡兒童少年上學不花錢成為現實。
第三件大事,是建立健全國家助學製度。從2006年到2011年6年間,國家財政投入從53.6億元增加到674.1億元,累計投入2429.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從20.1億元增加到317.4億元,增加了近16倍。全社會投入助學資金總額更是達到3638.8億元。
在新的起點上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要全麵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繼續堅持教育優先戰略,推進教育更好更快發展,讓教育更好地惠及全民。
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作為初始的學校教育和國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領域。衡量義務教育公平性的主要標誌,就是均衡發展。
全麵推進素質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麵發展,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當前迫切需要把教育從應試和高考指揮棒下解放出來,解放學生、解放教師、解放學校。隻有這樣,學生、教師、學校才能按素質教育的要求去學習、去教學、去管理,真正提高教育質量。
深入推進教育改革 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必須不斷深化改革。政府在教育發展方麵最重要的職責是保基本、促公平。要加快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和民辦共同發展的格局。
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是立教之本。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政策舉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方麵辦了幾件實事。如建立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製,將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等,通過這些措施,教師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明顯提高,教師的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更加濃厚。
但我們必須看到,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還亟待進一步提高,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師資源配置還不平衡,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相對薄弱,教師結構不盡合理,管理體製機製有待完善。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充分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