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離鄉(1 / 1)

父親在阿富汗喀布什鎮上開了一家中國餐館,煮著上海本幫菜。為什麼要放棄大都市的美好生活去了個鳥不拉屎治安又差的國度生活,很多人不理解,可是父親還是去了,其中原因隻有我才明白。

用父親的話:“戰爭的殘酷帶給老百姓隻有痛苦,失去家園,失去親人,流離失所,原本已經不幸,還不能吃好,那便是最更大的不幸,天大地大,不管到那裏,人的肚子永遠是排第一位的。”所以父親來到這裏,想帶給那些戰亂的人們亨受幸福的一餐,那怕隻是片刻的時光。

見到父親的第一眼就覺得父親黑了,瘦了,眼哐不自覺的濕潤了,其實父親來到在這裏並不掙錢,還很幸苦,在不大房子後院有一塊土地,聽說是老爸自己開的荒地,上在種點蔬菜,還圍了一圈養了幾隻小雞。還要打理餐廳,煮菜,收拾,前前後後都隻有父親一人。

來到這裏所見的到處是一派破敗的景象,當地的居民大都麵黃肌瘦,我本懷著美好學習,快樂遊玩的心態來到阿富汗,想利用大學最後一個假期的這段時光來陪伴離家多年的父親。這次過來父親原本並不同意,在我再三保證下才得到準許探親的機會,加上因為大學副修了阿拉伯語言,溝通問題不是太大,少了語言上的障礙。

父親說當地治安亂不太安全,加上男女問題很不平等,在那裏的婦女地位低下,很多婦女兒童從沒讀過書,很小就要做家務,補貼家用了,有的婦女兒童還會被當作貨物一般買賣他人,有的很小就嫁作人妻,丈夫有可能大她十幾二十幾歲也有。

為此我特地去剪了個男孩子的短發,原本就是一張不太出眾的臉,唯一的優點白了一些,高了一點,剪去了長發,少了頭發的裝飾一下子還真不太好辨別性別,所以父親讓我用男孩子的樣貌見人,穿男裝,一來安全,二來也省麻煩。

來到阿富汗才知道,父親在當地還是坡授歡迎的,因為菜做的好吃,人緣也好,再次因為戰亂很多人沒錢吃飯,父親便少收戓者就不收錢。我在這裏幫父親打打雜,端端菜,收拾碗筷,空閑時聽當地人聊聊天,既忙碌又充實的在這裏度過了一個半月,正準備下周收拾行李回上海。

那天幫父親買一些調味品,在路上便聽人說起部隊的種種事情,也沒有認真當回事,直到聽到槍聲,炮聲,哭聲,喊聲,才傻眼了。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快點回家,我快速的向記憶中餐廳方向奔跑,到處是倒塌的房屋還有滿街亂跑的人群,樸麵的粉塵,廢虛隨處可見,哪裏還有父親的餐廳,那裏還有家。

我著急又害怕的喊叫著父親的名字:“爸爸,胡建國,你在哪裏。”得不到任何回應。耳邊隻有漸遠又近的槍聲,哭喊聲,呼叫聲,早就亂作了一團,怎麼辦,怎麼辦,方寸大亂,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到處問人,得到的回答隻有搖頭。

有個常來吃飯的人給我指了條路,當時是暈了,抱著希望便去尋了,像一隻無頭蒼蠅亂飛,有路便走,是什麼方向不知道,通向哪裏也不知道,父親是死是活更是不知道,隻抱著唯一的一點期望四處奔走著,想到應該去中國大使館,那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