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而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到了晚上,奔波了一整天的他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全身隻有一角錢。他實在是太餓了,隻好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
當一位美麗的女孩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吃的東西,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這位女孩看到他很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女孩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
數年之後,那位美麗的女孩得了一種罕見的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於是,她被轉到大城市,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製訂。在看到病曆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閃過他的腦海,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
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女孩。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竭盡所能治好女孩的病。經過艱苦努力,手術成功了。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女孩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看到上麵隻寫了一行字,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藥費:一滿杯牛奶。霍華德·凱利。”
美麗的女孩幫助了小男孩並不圖回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源自內心深處對所有平等的生命的熱愛和珍惜。施與愛心,得到的也一定是一份愛心。因為人們都有“相互回報”的心理,你對別人的慷慨付出往往也會得到別人的無償回報。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快樂和幸福不能靠外來的物質和虛榮,而要靠自己內心的高貴和正直。”隻有發自內心地尊重一切生命,熱愛一切生命,才能獲得仁愛,才能讓理解愛的真諦。不要忽視我們所能付出的一點一滴的愛,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善舉,都可以給處於困難中的人帶去溫暖和快樂。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關心,唯有以平等仁愛之心去思索生命的意義,我們才會讓自身的能量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像愛自己一樣愛世人
愛是世界的回音壁,你付出多少愛,世界就會回饋給你多少愛。當你感覺到愛的力量時,也能感受到生命能量的流動。在付出愛的同時,你也會接收到別人傳遞給你的愛的力量。所以,若要世人愛你,你當先愛世人,並且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世人。
特賴因的朋友有一種奇特的自我暗示法,每一次在思考非常重要的事情之前,他都會虔誠地祈禱:“親愛的人們,我愛你們!”最初特賴因有幾分困惑,不知道他為何不隻給親密的人送上祝福,還為世間眾生祈禱。他的朋友為他解開疑惑:祈禱時對宇宙傾注的能量越大,宇宙回饋給你的能量就越多。特賴因突然明白這條原理同樣可以作用於愛的邏輯:付出的愛越多,得到的愛也會越多。
“付出愛”適用於我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是讓世間充滿愛的重要法則。特賴因的朋友正是利用了這種法則:每日虔誠地祈禱,將愛送給世間所有的人。因為愛別人時,我們也會獲得同樣的愛;而愛世間所有人時,我們就會獲得世間所有人的愛。
一個沒有愛的軀體如同喪失了靈魂一般,而沒有靈魂的人自然無法主宰自己的生命。所以,一個人想要真正地掌控自己生命的能量,就要學會如何去愛,如何付出愛。當一個人將自己的仁愛主動撒向他人時,他的生命就像是一曲華麗的樂章,起伏的旋律,跳躍的音符讓他的生活豐富多彩;而被動地等待別人關懷的人,就像在秋風中瑟瑟發抖的落葉,即使博得了他人的同情,也無法擺脫凋零的命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南丁格爾就用自己無私的愛奏響了生命的動聽旋律。
1853年克裏米亞戰爭爆發,25歲的南丁格爾主動申請擔任戰地護士。她每天替傷員消毒、清洗、包紮傷口,還經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清洗戰士們換下的帶血的衣褲。晚上,她常常提著燈,在4000米的巡診線上挨個查看病情,給傷員唱歌,送去愛心,從不間斷。
她常常連續工作20小時以上,並且像照顧家人一樣細致地照顧傷員。她安慰重病者,督促士兵往家裏寫信,並把剩餘的錢給家裏寄去,以補貼家用。
士兵們為了表示對她的感謝,不再罵人,對自己粗魯的行為加以約束。夜靜時,南丁格爾手持油燈巡視病房時,會有士兵躺在床上親吻她落在牆壁的身影,以表示感激和尊敬。
由於她的努力,該戰區傷員的死亡率從60%降為0.3%。直到英俄停戰,最後一名士兵離開戰場,她才回家。在她逝世後,國際紅十字會將她的生日,即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提燈女郎”南丁格爾也被稱為“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人”。
莎士比亞曾說:“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別人。”南丁格爾就像是一支火炬,施與他人的不僅有光,還有熱,她將自己溫暖的愛意送給了每個人,最終也得到了世人的回饋。
當一個人將愛灑向周圍時,身邊的人就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暖意和鮮活的生命能量。當人們像愛自己一樣愛世人時,這種溫暖的能量可以感動很多人。主動去愛世人,因為我們所得到的將會遠遠超過我們的付出。
正確的愛情觀才能傳遞福音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愛到底是什麼?怎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讓我們一起跟隨聖地亞哥的腳步,尋找真正的愛情。
巴西作家保羅·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聖地亞哥是一名尋寶者。在尋寶的途中,聖地亞哥被一個少年騙走了錢財,為了生存,他在水晶店裏打工,隨後他又跟著商隊向埃及進發。在沙漠中,聖地亞哥遇見了美麗的法蒂瑪並愛上了她。
但是麵對聖地亞哥的熱情,法蒂瑪並沒有任何反應。難道她不愛聖地亞哥?不是的,當聖地亞哥講述外麵的精彩世界時,法蒂瑪被深深地打動了。但是,法蒂瑪並沒有選擇把喜歡的人留在自己的身邊,而是鼓勵聖地亞哥去遠行,去實現他的夢想。
法蒂瑪的大度和支持讓聖地亞哥原本堅定的心動搖了,他想留在沙漠。可是,煉金術士告訴聖地亞哥,隻有去金字塔那裏,完成他的天命,才是他現在最應該做的事。煉金術士並沒有急於責怪聖地亞哥,而是為他描繪了他留在沙漠後的情景。這使聖地亞哥意識到,如果自己留在沙漠將會因為放棄自己的理想而終日在痛苦中煎熬,他恍然大悟,決定離開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