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連連擺手,道:“秦大俠說笑了。隻是,這次大戰,你不計前嫌前來相助,已是與我大隋有恩,何不就此機緣,歸順大隋。單憑秦大俠這一身本事,便是上柱國、大將軍,乃至封王封侯,也是小事一樁。”
秦嶷突然眉頭一皺,手上的酒壇在桌子上一頓,沉聲道:“衛王,你又錯了!我秦嶷是何樣的人?若是貪圖功名利祿,三年之前我就降了,六年之前我就降了!不是我見外,你們的皇帝是我的殺父仇人,教我與殺父仇人為伍,斷斷不可為!”
楊爽歎了口氣,道:“你既然恨朝廷,為何卻又要幫我大敗突厥?”
秦嶷道:“我恨朝廷不假,但若是不助你平定外侮,那確實置我族而助異族了!這般賣國賊,我更當不來!”說著又飲了一口酒,“想那突厥南下,又複當年五胡亂華之形,我中原百姓,豈不生靈塗炭?我是為天下百姓,不是為你楊家朝廷!”
楊爽點了點頭,道:“秦大俠教訓的是。隻要心懷天下、心係百姓,便是不在朝堂又如何?若是身居高位而屍位素餐,倒不如埋沒鄉間碌碌無為了。”
秦嶷點了點頭,道:“這才是英雄的見地!”說著,將酒壇裏剩餘的酒一口氣喝了個罄盡。
楊爽見秦嶷酒已喝盡,卻不顯半分醉意,反而一雙眸子越發的澄亮,不由得暗自驚歎秦嶷內功之高。
秦嶷突然搖了搖頭,道:“對了,衛王,我險些忘了,那日與沙缽略可汗對陣,你那五千騎兵好生神駿,竟似不下於我姐夫羅藝的王牌黑燕騎呢!卻不知有何稱謂?”
楊爽道:“此事當是我大隋軍中的機密……”
他方說到這裏,便見秦嶷擺了擺手,秦嶷道:“罷了,既然是機密,那不說也罷。”
楊爽道:“無妨,秦大俠是義士,說也無妨。”當下清了清嗓子,道:“我皇兄當初改革其府兵,使將官皆是通過兵部選任,而非由一家一姓所世襲,如此則加強了他對軍權的控製力。但是有利則必有弊。因為將官由選拔產生,且不能長任,所以就將會造成將不知兵,兵不識將,效率低下的後果。所以我皇兄在改革府兵的同時仍然保留了八支直係世襲的的精銳。”
秦嶷問道:“哪八支?”
楊爽道:“這八支精銳。第一支名叫‘衛龍’,便是由我統帥,人數為兩萬四千人,全是騎兵,橫行天下,向無匹敵。若說能媲美的,隻怕隻有黑燕騎了。當日破沙缽略時的五千騎兵,不過是其中一個方陣。第二支名為‘禁羽’,由禁衛大都督魚俱羅督管,人數兩萬六千,輕騎、重騎、輕甲、重甲、弓弩手各占二成,主負責鎮守皇宮。第三支名為‘丹鳳’,由禦史大夫清河公楊素率領,人數為一萬八千,騎兵占三,步卒為七。第四支名為‘飛雲’,由雙槍將槍霸定彥平管製,人數有九千八百,皆為甲士。第五支名為‘摩天’,為昌平公邱瑞麾下,人數有一萬三千,騎步參半。第六支名為‘徹地’,由左仆射伍建章統領,人數為一萬三千步卒。第七支名為‘坤行’,由大將韓擒虎所率領,人數為一萬七千,騎步參半。最後一支名為‘落日’,為大督都長孫晟所率領,人數為一萬二千,多弩手。”
一口氣說完這些,楊爽頓了一頓,續道:“這十三萬餘大軍,不同於其他府兵,吃的是皇糧,拿的是俸祿,就連盔甲製服,都遠勝其他。若是突厥敢大舉南下,隻要憑借這十三萬精銳,再加上幽州七萬黑燕騎,二十萬大軍,足以蕩平草原!”言談中無限自豪。
秦嶷漸漸點頭,道:“單單從那日一戰,便已知此軍之凶悍。好,好,好!”卻不知他在稱讚什麼。
楊爽微微頷首,道:“卻是不知,秦大俠此行來京城,卻是為了何事?”
秦嶷道:“我殺了那大盜,奪了他的兵刃,在塞外逗留了數日,這才往回走。昨日在城外落腳,晚上無聊,出來繞著長安故城走了一番,卻發現當初我在城牆上用長槊刺出的坑洞。不由得想起當年在京城的種種,是以過來瞧瞧。”
楊爽道:“卻是不知,秦大俠還有念著京城裏幾個人。”
秦嶷一愣,過了半晌,突然說道:“也見過衛王了,我喝完酒就走。”
卻不知秦嶷要去何處,後文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