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劍影兵戎天下亂(2 / 2)

“將軍息怒!”望著秦旭冷到攝人的目光,高阿那肱連忙站起,不住的擺手道:“還容下官細稟。”

隨著目中寒氣的消散,秦旭頹然坐下,道:“說吧。”

高阿那肱亦是一臉頹然,道:“那日宇文邕親率二十萬大軍攻打晉陽,因周兵勢大,主上暫避鄴城,留下令尊秦子晟將軍助高延宗王爺守城。兩位大人與周軍相持月餘,但終因寡不敵眾而敗。王爺被擒,而秦老將軍他……”高阿那肱抬眼看了一下正在發呆的秦旭,續道:“他老人家身披十餘創,箭簇滿身,以身殉國了……”

雖然自己已經預料到了結果,但聽高阿那肱說出來,秦旭還是隻覺眼前一黑。接下來,他隻看見高阿那肱嘴巴動啊動,卻絲毫沒聽見他說什麼。

秦旭吃力的搖了搖頭,努力把悲傷晃出頭腦,才聽見高阿那肱的最後那句“……從晉陽晝夜不息的趕來齊州。”

高阿那肱有抬眼看了秦旭一眼,道:“如今大齊危急,隻有將軍能擔此重任了。”

秦旭壓下心頭的痛苦,冷冷的看了一眼高阿那肱那畏縮如鼠的神情,哼道:“這倒更讓小將受不起了。丞相大人,五年前你們殺‘落雕都督’斛律光,四年前你們誅殺蘭陵王時,可曾想過今日之禍?如今兩柱已隕,大勢將去,卻讓我來收拾這般爛攤子。我若不受,必是留下千古的罵名了。可若是受了,卻又如何承擔得起。”

高阿那肱連聲應道:“不敢,不敢,這是老將軍臨終時囑咐的。”

秦旭長歎一聲,道:“父親的遺誌我自是知道。隻是我心有餘而力不足啊!”他看了一眼高阿那肱,問道:“丞相,你此番從晉陽來此,還有多少人馬?現在何處?”

高阿那肱道:“隻剩了一千五百餘騎。來齊州時我怕人馬太眾易被周兵發覺,故令他們在城北的長葉林隱藏了起來。我是鑽周兵的空子溜進來的。將軍,怎麼……”

秦旭“嗯”了一聲,道:“齊州城外乃是楊堅所率領的四萬精兵。我部於城內尚有萬餘人馬,守城或許有餘,但突圍卻萬萬不能。如今有了丞相的一千五百餘騎兵,我倒想搏上一搏。丞相大人,今夜三更天,你便率領你的一千五百餘騎夜襲周營。不需要正麵交鋒,隻要虛張聲勢,引開周軍主力便可。我則率領本部人馬突圍,待我們會師,便一道往鄴城救駕。丞相大人,此計何如?”

高阿那肱的臉上浮出一絲微不可察的自得之情,卻重重的點了點頭,應道:“將軍好計策!事不宜遲,下官這就去準備。”

秦旭道:“那就有勞丞相了。”高阿那肱應了一聲,轉身出了府衙。

看著高阿那肱遠去的背影,秦旭不由自主的敲擊著桌案,片刻後說道:“好了,便依計行事。大家散了吧。”

故事,還要從數百年前的亂世說起。

眾所周知,三國入西晉。然西晉統一天下,不足十年便爆發了“八王之亂”以及“永嘉之亂”。此後“五胡亂華”,開始了長達兩個半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麵。公元317年,西晉琅琊王司馬睿於建康稱晉王,次年稱帝,劃地江東,建立東晉。此後江南地界政權迭變——公元420年,劉裕廢晉,建宋;公元479年,蕭道成廢宋,建齊;公元502年,蕭衍廢齊,建梁;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建陳,雖然各有國號,紹襲正統,名為天子,其實天下微弱,偏安江左。宋、齊、梁、陳因皆處江南,故並稱南朝,與北朝相對。北朝,顧名思義,即江北之朝。西晉崩潰之時,中國北方與西部的匈奴、鮮卑、羯、氐、羌(史稱五胡)相繼崛起,在長江上遊以及黃河流域先後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六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故言五胡亂中華。後鮮卑族拓跋氏大興,建國北魏,逐漸一統北方。後因內訌出現加之各族人民起義不斷,北魏於534年崩解為東魏與西魏。不久,高陽篡東魏稱北齊,而西魏也於556年被宇文覺所建立的北周所取代。從北魏興起到北齊北周的對峙再到北周吞並北齊,史稱北朝。

此時,北齊疆域幾乎已被北周侵並完畢,北齊後主自鄴城倉皇出逃,卻被周兵所執,唯有齊州孤城一座,亦被團團圍住,半分訊息也放不出去,故此有此一議。

而秦旭能否憑此計逃出樊籠,卻又是未知之數。齊州的存亡,就在這一夜之間,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