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概述

書信源遠流長,流傳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寫給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寫的,即使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寫信,因為書信是感情聯絡的紐帶、信息傳遞的橋梁。信在古代有許多名稱和種類:書、書信、書疏、書記、信;音、音訊、雁書、雁音、雁信、魚雁、魚書、魚箋;啟、啟事、書啟、緘劄;素、帛、帖;紙、簡、箋;牘、函、劄、牋、牒;尺書、尺牘、尺簡、尺紙、尺函、尺素;玉劄、玉函、玉音;瑤函、瑤章、瑤劄、瑤緘;華翰、華簡、華劄;大劄、大樂、手劄、手書、手翰、手筆、手示、手教;慈諭、嚴諭、鈞諭、賜書、賜函、翰諭;惠書、惠翰;來書、來函、來稟等等。

書信由信封和信文兩部分組成。信封的寫法大致如下:

左上角六個小方框寫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右上方是貼郵票處。

中間空白處大體包括如下內容:

①收信人地址,如果太長可分兩行書寫。地址一定要寫詳細、寫清楚。

②收信人姓名,姓名後麵的稱謂一般用同誌、先生或女士等通用稱呼,不要用寫信人與收信人的關係來稱呼,如父親大人、大哥、吾兒之類,因為信封主要是寫給郵遞員看的。稱呼後麵寫個“收”或“啟”,“啟”的意思是“開”,“打開”。

③信封下麵空白處偏右寫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地址也應寫詳細,以防投遞不到退回寄信人。姓名後麵可寫個“寄”或“緘”,“緘”(jian)為“封”的意思。信封最下麵偏右處寫寄信人的郵政編碼。

如果信件不通過郵局郵寄,而是托人帶交,信封上的地址可寫可不寫。

信文包括下列內容:

1.稱呼

頂格寫,後麵加冒號。如:“大哥:”。稱呼單獨成行。

稱呼一般寫清收信人與寫信人之間的關係,如爺爺、外婆、父親、大伯、二叔、舅舅、姑母、大哥、二姐、小妹;給平輩或晚輩的信,可以直呼其名或名後加稱呼,如國強或國強弟,正瑛或正瑛姐,雲逸或雲逸同學,良富或良富侄;有時還可寫出對方職務、職稱,前麵加上姓或名,但一般不能連名帶姓一起寫,如,王廠長、李主任、張校長、陸教授、明方教授、明方老師;如果寫給不熟悉或關係不密切的人以及寫信內容不屬私人事務時,可以連名帶姓一起寫,再加上稱呼,如陸明方同誌、陸明方先生、陸明方教授、陸明方老師;根據需要,對方姓或名的前後可加“小”、“老”,稱呼前加“敬愛的”、“尊敬的”、“親愛的”之類詞語,如小張、老李、陸老、明老、明方老、敬愛的陸明方教授、親愛的芳。

本書附有“稱謂表”(見本書第12頁),供讀者查閱。

2.問候語

表示對對方的禮貌用語,可獨立成段,起始要空兩格。常用的問候語有“你好”、“近來身體好”、“新年好”、“春節愉快”、“節日如意”、“首先祝你考進大學”、“祝你新婚幸福”、“恭祝喬遷之喜”等,後麵用驚歎號。

3.啟始語

這是問候語與信文正文的過渡語,可以緊接著問候語寫,粵可獨立成段,另起一行,空兩格再寫。如,“近況如何?甚念”、“久未通信,很想念你”、“來信收悉,勿念”、“喜讀來信,甚感欣慰”。

4.正文

換一行,空兩格再寫。正文要求敘事述理層次清楚、表述簡潔,同時注意感情真摯、語言得體、意見成熟。正文可以分成若幹自然段。

5.結束語

正文後往往有幾句結束語,可接著正文寫,也可自成段落。如,“信中所托之事,尚望鼎力相助”、“恕不多談,餘待麵罄”(麵罄:當麵細說詳談)、“書不盡意,餘言後談”、“務盼撥冗作複”(撥冗:推開繁忙事務,抽出空來)、”大伯、二嬸不另寫信,均此問候”。

6.祝頌語

一般分兩部分,前半部分換行空兩格再寫,後半部分換行頂格寫,不用標點符號。比如,“祝你進步”,“祝你”換行空兩格寫,“進步”換行頂格寫,“進步”後麵不用驚歎號。祝頌語的前半部分常用的有“祝”、“祝你”、“敬祝”、“順祝”、“恭祝”、“順頌”、“敬頌”、“恭頌”、“謹請”、“敬問”等;後半部分要視對象的具體情況而定,常見的有“進步”、“健康”、“安好”、“春安”、“夏綏”、“秋祺”、“冬祉”、“儷安”、“旅安”、“編安”、“學安”、“教安”、“撰安”、“著安”、”戎安”、“愈安”、“闔家安好”、“萬事如意”、“鵬程萬裏”等。給不大熟識的人寫信或帶有公務性質的信件一般換行空兩格寫“此致”,再換行頂格寫“敬禮”。

祝頌語表見本書第18頁,讀者可以參閱。

7.具名

換行偏右署上寫信人的名字,名字後麵寫具名語,常見的具名語有:寫給長輩的信用叩上、謹上、謹呈或單寫一個“上”;寫給平輩的信,可用謹啟、敬述或手書,也可不用;對晚輩可以不具名光寫稱呼,後寫“字”、“白”、“複”等字,如“父白”、“母字”、“叔複”。給長輩或平輩的信,具名的左上角還可寫上稱謂,如“(女)淑珍”、“(侄)小虎”、“(弟)雙傑”、“(姐)佩芳”。

8.日期

寫信日期寫在具名後麵稍偏下,或下一行緊靠具名偏右。日期一般用公曆,也可寫農曆,可以不寫年份、光寫月、日;也可寫節日名稱,如“戊寅元宵”、“1998年端午”;如果強調時間性,也可寫明時刻,如,“8月9日晡”(晡:15時至17時,或黃昏)、“9日下午2時”、“7日深夜”。

9.附言

信寫完後,發現有些內容漏寫或有些內容需補充,可在日期下麵換行空兩格,寫上“附”、“又”、“另”、“再者”、“還有”等字,加上冒號,再補寫內容。也可以換行後,空兩格,直接寫補充內容,但寫完後必須寫“又及”兩字,表明是附言的內容。附言的位置上還可寫上“請代問令尊好”、“請轉令兄一閱”、“嫂夫人、令郎均此不另”、“舍弟附筆問候”、“明道兄囑代致意”等。對長輩的問候,應另寫信,一般不宜寫在附言的位置上。代人問候與對方有關係的人或代人問候對方的內容可寫在“結束語”的位置上。

信文的九個部分內容,不一定每封信都要求齊全,有些部分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省略。

下麵舉一信文的實例,供參考:

稱呼……××學兄:

問候語………你好!

啟始語………多日不見,甚念。

正  文………周五(11月28日)是中學班主任黃老師花甲大壽,是日上午9時來你家,與你一起去老師家祝壽,望能事先辦好單位內的調休手續。

結束語………恕不多寫,見麵再談。

祝頌語………順頌

冬綏具名…………………………………………………弟

××日  期……………………………………………×月×日

附  言…………知道你很忙,老師的壽禮由我來辦,到時以兩人名義合送,你就不必再為之操心。

又及。

第二節  家庭書信

家庭書信又稱家書,它是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之間的來往書信。家庭交往是社會交往中最密切、最頻繁的交往,是一切交往的基礎。家庭書信是家庭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少寫得較好的家書甚至成為散文名篇。比如諸葛亮的《誡子書》、陶淵明的《與子儼等書》、歐陽修的《與十二侄》、司馬光的《與侄書》、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林覺民的《與妻書》等。著名的《鄭板橋家書》、《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至今仍很暢銷,擁有廣大讀者;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偉人、名人的家書到處被人傳誦。

家庭書信大體可分成夫妻書信、父母子女書信、兄弟姐妹書信、親戚書信。

家庭書信寫作時要注意真切地向親人傾訴藏於心底的肺腑之言,暢快地向親人表達喜怒哀樂之情;寫信時可以比較隨意,不必拘束,有啥說啥,直截了當,但也要注意相互尊重以及必要的禮貌語言;特別是晚輩寫給長輩的信,更應尊重對方,禮貌相加。

家庭書信又是教育子孫後代的好教材,我們從流傳較廣的《鄭板橋家書》、《曾國藩家書》和《傅雷家書》中各選錄一封,以饗讀者。

鄭板橋家書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

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雖嬉戲玩耍,務令忠厚悱惻,毋為刻急也。

平生最不喜籠中養鳥,我圖娛悅,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適吾性乎!至於發係蜻蜓,線縛螃蟹,為小兒玩具,不過一時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絪縕而出。上帝亦心心愛念。而萬物之性人為貴,吾輩競不能體天之心以為心,萬物將何所托命乎?蛇玩、蜈蚣、豺狼、虎豹,蟲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殺之?若必欲盡殺,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驅之使遠,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結網,於人何罪,或謂其夜間咒月,令人牆傾壁倒,遂擊殺無遺。此等說話,出於何經何典,而遂以此殘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

我不在家,兒子便是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淩虐他。凡魚飧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奈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剜肉乎!

夫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可將此書讀與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哥哥字。

說明:鄭板橋,名燮,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上麵這封信是他57歲單身在外任濰縣知縣時寫給老家弟弟的信,信中強調對兒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文中的郭嫂、饒嫂是他的妻、妾。

曾國藩家書澄侯四弟左右:

二十七日劉得四來,接弟十三日信,欣悉各宅平安。沅弟是日申刻到,又得詳問一切,敬知叔父臨終毫無抑鬱之情,至為慰念。

餘與沅弟論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為法,大約有八個字訣。其四字即上年所稱書、蔬、魚、豬也,又四字則日早、掃、考、寶。早者,起早也;掃者,掃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顯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該也;寶者,親族鄰裏,時時周旋,賀喜吊喪,問疾濟急,星岡公常日人待人無價之寶也。星岡公生平於此數端最為認真。故餘戲述為八字訣日:書、蔬、魚、豬、早、掃、考、寶也。此言雖涉諧謔,而擬即寫屏上,以祝賀弟夫婦壽辰,使後世子孫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風趣也。弟以為然否?順問近好

國藩手草

(鹹豐十年閏三月二十九)

說明:曾國藩,曾任清代兩江總督、欽差大臣,創辦湘軍,鎮壓太平軍,晚年與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創辦軍事工業。文中“敬奉顯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該也”,意思是“敬奉父親、祖父、曾祖父,並應包括母親、祖母、曾祖母在內”。曾國藩的評價,曆史上褒貶不一,但他的家書卻相當有名,頗獲好評。

傅雷家書親愛的孩子:

很高興你有了一個女友,也高興你現在就告訴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多指導你。對戀愛的經驗和文學藝術的研究,朋友中數十年悲歡離合的事跡和平時的觀察思考,使我們在兒女的終身大事上能比別的父母更有參加意見的條件,幫助你越過這一人生大關。

首先,態度和心情都要盡可能的冷靜,否則觀察不會準確。初期交往容易感情衝動,單憑印象,隻看見對方的優點,看不出缺點,便是與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對異性更是常有的事。感情激動時期不僅會耳不聰,目不明,看不清對方,自己也會無意識的隻表現好的一個方麵,把缺點隱藏起來。保持冷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至於為了談戀愛而荒廢正業,或是影響功課,或是浪費時間,或是損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時擾亂心情。

所謂冷靜,不但表麵的行動,尤其內心和思想都要做到這點,這樣做是很難。人總是人,感情上來,不容易控製,年輕人沒有戀愛經驗更難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時與各人的氣質有關。我生平總不能臨事沉著,極易激動,這是我的大缺點。幸而事後還能客觀分析,周密思考,能客觀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至於使當場的意氣繼續發展,鬧得不可收拾。我告訴你這一點,讓你知道如臨時不能克製,過後必須由理智來控製大局;該糾正的就糾正,該向人道歉的就道歉,該收篷時就收篷。總而言之,以上兩點歸納起來就是:感情必須由理智控製。要想做到,必須下一番苦功在實際生活中長期鍛煉。

我一生從來不曾有過“戀愛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義至上”,這種種都應當作為立身的原則。戀愛不論在如何狂熱的高潮階段也不能侵犯這些原則。

其次,人是最複雜的動物,觀察決不可簡單化,而要耐心、細致、深入,經過相當的時間、各種不同的事故和場合。處處要把科學的客觀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結合起來。對方的優點,要認清是不是真實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或者是誇大的。對方的缺點,要分出是否與本質有關。與本質有關的缺點,不能因為其他次要的優點多而加以忽視。次要的缺點也得辨別是否能改,是否發展下去會影響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點,談戀愛的男女雙方都是如此。問題不在於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此點很重要,有些缺點雙方都能容忍,有些則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最好雙方盡量自然,不要做作,各人都拿出真麵目來,優缺點一齊讓對方看到。必須彼此看到了優點,也看到了缺點,覺得都可以相忍相讓,不會影響大局的時候,才談得上進一步的了解,否則隻能做一個普通的朋友。可是要完全看出彼此的優缺點,需要相當時間,也需要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故來考驗,絕對急不來!更不能輕易下結論(不論是好的結論或壞的結論)!惟有極坦白,才能暴露自己;而暴露自己的缺點總是越早越好,越晚越糟!為了求戀愛成功而盡量隱藏自己缺點的人其實是愚蠢的。當然,在戀愛中不自覺地表現出自己的光明麵,不知不覺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在此列。因為這是人的本能,而且也證明愛情能促使我們進步,往善與美的方向發展,正是愛情的偉大之處,也是古往今來的詩人歌頌愛情的主要原因。

事情主觀上固盼望必成,客觀方麵仍須有萬一不成的思想準備。為了避免失戀等痛苦,這一點“明智”,我覺得一開頭就應當充分掌握。

一切不能急,越是事關重要,越要心平氣和,態度安詳,從長考慮,細細觀察,力求客觀!感情衝上高峰很容易,無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隻能維持一個短時間,要久而彌篤的維持長久的友誼可很難了。

除了優缺點,兩人性格脾氣是否相投也是重要的因素。剛柔、軟硬、緩急的差別要能互相適應調劑。還有許多表現在舉動、態度、言笑、聲音……之間說不出也數不清的小習慣,在男女之間也有很大作用,要弄清這些,就要冷眼旁觀,慢慢咂摸。……詩人常說愛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愛畢竟更健全更可靠。人的雅俗和胸襟器量也是非常注意的。……你自幼看慣家裏的作風,想必不會忍受量窄心淺的性格。

以上談的全是籠籠統統的原則問題。

長相身材雖不是主要考慮點,但在愛美的人也不能過於忽視。

交友期間,盡量少送禮物、少花錢。一方麵表明你的戀愛觀念與物質關係極少牽連;另一方麵也是考驗對方。

傅雷

1962年3月8日

說明:傅雷,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家書》深受廣大讀者歡迎,一版再版,長銷不衰。

寫信時常感困難的是稱謂和祝頌語的寫法,現將常用的稱謂和祝頌語整理成稱謂表和祝頌語表,以供查閱。

稱謂表

┏━━━━┳━━━━━━━━━┳━━━━━━━━━┳━━━━━━┳━━━━━━━━━┳━━━━━━━━┓

┃序號  ┃  關  係    ┃  稱  謂      ┃  自  稱  ┃  他人稱      ┃  對他人自稱  ┃

┣━━━━╋━━━━━━━━━╋━━━━━━━━━╋━━━━━━╋━━━━━━━━━╋━━━━━━━━┫

┃    ┃          ┃  曾祖父、    ┃  曾孫、  ┃  令曾祖父、    ┃  家曾祖父    ┃

┃  1   ┃父親的祖父母    ┃          ┃      ┃          ┃        ┃

┃    ┃          ┃  曾祖母      ┃  曾孫女  ┃  令曾祖母    ┃  家曾祖母    ┃

┣━━━━╋━━━━━━━━━╋━━━━━━━━━╋━━━━━━╋━━━━━━━━━╋━━━━━━━━┫

┃    ┃          ┃  祖父(爺爺)、┃孫(孫男)、┃令祖(尊祖父)、  ┃  家祖(家公)、┃

┃  2   ┃  父親的父母  ┃          ┃      ┃          ┃        ┃

┃    ┃          ┃  祖母(奶奶)  ┃  孫女    ┃令祖母(令大母)  ┃家祖母(家大母)┃

┣━━━━╋━━━━━━━━━╋━━━━━━━━━╋━━━━━━╋━━━━━━━━━╋━━━━━━━━┫

┃    ┃  父親的叔父、  ┃叔祖父(叔公、  ┃  侄孫、  ┃  令伯祖、    ┃  家伯祖、  ┃

┃  3   ┃          ┃          ┃      ┃          ┃        ┃

┃    ┃  叔母(嬸母)  ┃叔祖)、叔祖母  ┃  侄孫女  ┃  令伯祖母    ┃  家伯祖母  ┃

┣━━━━╋━━━━━━━━━╋━━━━━━━━━╋━━━━━━╋━━━━━━━━━╋━━━━━━━━┫

┃    ┃父親的叔父、    ┃叔祖父(叔公、  ┃  侄孫、  ┃          ┃  家叔祖、  ┃

┃  4   ┃          ┃          ┃      ┃令叔祖、令叔祖母  ┃        ┃

┃    ┃叔母(嬸母)    ┃叔祖)、叔祖母)  ┃  侄孫女  ┃          ┃  家叔祖母  ┃

┣━━━━╋━━━━━━━━━╋━━━━━━━━━╋━━━━━━╋━━━━━━━━━╋━━━━━━━━┫

┃    ┃          ┃  伯父(伯伯)、┃侄(侄兒)、┃  令伯、    ┃        ┃

┃  5   ┃  父親的哥嫂  ┃          ┃      ┃          ┃家伯、家伯母  ┃

┃    ┃          ┃  伯母      ┃  侄女    ┃  令伯母    ┃        ┃

┣━━━━╋━━━━━━━━━╋━━━━━━━━━╋━━━━━━╋━━━━━━━━━╋━━━━━━━━┫

┃    ┃父親的弟、    ┃叔父(叔叔)、  ┃侄(侄兒)、┃          ┃  家叔、    ┃

┃   6  ┃          ┃  叔母      ┃      ┃  令叔、令叔母  ┃        ┃

┃    ┃  弟婦      ┃          ┃  侄女    ┃          ┃  家叔母    ┃

┃    ┃          ┃(嬸嬸、嬸母)  ┃      ┃          ┃        ┃

┣━━━━╋━━━━━━━━━╋━━━━━━━━━╋━━━━━━╋━━━━━━━━━╋━━━━━━━━┫

┃    ┃          ┃  姑母      ┃  內侄、  ┃          ┃        ┃

┃  7   ┃  父親的姐妹  ┃          ┃      ┃  令姑      ┃  家姑    ┃

┃    ┃          ┃(姑媽、姑姑)  ┃  內侄女  ┃          ┃        ┃

┣━━━━╋━━━━━━━━━╋━━━━━━━━━╋━━━━━━╋━━━━━━━━━╋━━━━━━━━┫

┃    ┃父親的姐夫、    ┃  姑父      ┃  內侄、  ┃令姑父(令姑丈、  ┃家姑父(家姑丈、┃

┃  8   ┃          ┃          ┃      ┃          ┃        ┃

┃    ┃  妹父      ┃(姑媽、姑姑)  ┃  內侄女  ┃  令姑夫)    ┃  家姑夫)  ┃

┣━━━━╋━━━━━━━━━╋━━━━━━━━━╋━━━━━━╋━━━━━━━━━╋━━━━━━━━┫

┃    ┃          ┃  表伯父(表    ┃  表侄、  ┃  令表伯父、    ┃  家表伯父、  ┃

┃  9   ┃父親的表兄嫂    ┃          ┃      ┃          ┃        ┃

┃    ┃          ┃  伯)、表伯母  ┃  表侄女  ┃  令表伯母    ┃  家表伯母    ┃

┣━━━━╋━━━━━━━━━╋━━━━━━━━━╋━━━━━━╋━━━━━━━━━╋━━━━━━━━┫

┃    ┃  父親的表弟、  ┃表叔父(表叔)、  ┃  袁侄、  ┃  令表叔父、    ┃  家表叔父、  ┃

┃  10  ┃          ┃          ┃      ┃          ┃        ┃

┃    ┃  表弟婦      ┃表叔母(表嬸)  ┃  袁侄女  ┃  令表叔母    ┃  家表叔母    ┃

┣━━━━╋━━━━━━━━━╋━━━━━━━━━╋━━━━━━╋━━━━━━━━━╋━━━━━━━━┫

┃    ┃          ┃  表姑母(表    ┃  袁內侄、  ┃          ┃        ┃

┃  11  ┃父親的表姐妹    ┃          ┃      ┃  令表姑    ┃  家表姑    ┃

┃    ┃          ┃  姑媽、表姑)  ┃  袁內侄女  ┃          ┃        ┃

┣━━━━╋━━━━━━━━━╋━━━━━━━━━╋━━━━━━╋━━━━━━━━━╋━━━━━━━━┫

┃    ┃  父親的表    ┃  表姑父      ┃表內侄、  ┃          ┃        ┃

┃  12  ┃          ┃          ┃      ┃  令表姑父    ┃  家表姑父    ┃

┃    ┃姐夫、表妹夫    ┃  (表姑丈)    ┃表內侄女  ┃          ┃        ┃

┣━━━━╋━━━━━━━━━╋━━━━━━━━━╋━━━━━━╋━━━━━━━━━╋━━━━━━━━┫

┃    ┃          ┃父親(爸爸)、  ┃子(兒)、  ┃          ┃  家父(家嚴)、┃

┃  13  ┃  父母      ┃          ┃      ┃  令尊、令堂    ┃        ┃

┃    ┃          ┃母親(媽媽)    ┃  女    ┃          ┃  家母(家慈)  ┃

┣━━━━╋━━━━━━━━━╋━━━━━━━━━╋━━━━━━╋━━━━━━━━━╋━━━━━━━━┫

┃    ┃          ┃  外曾祖父、    ┃外曾孫、  ┃  令外曾祖父、  ┃  家外曾祖父、  ┃

┃  14  ┃母親的祖父母    ┃          ┃      ┃          ┃        ┃

┃    ┃          ┃  外曾祖母    ┃外曾孫女  ┃  令外曾祖母    ┃  家外曾祖母  ┃

┣━━━━╋━━━━━━━━━╋━━━━━━━━━╋━━━━━━╋━━━━━━━━━╋━━━━━━━━┫

┃    ┃          ┃外祖父(外公)、  ┃      ┃          ┃        ┃

┃  15  ┃母親的父母親    ┃  外祖母      ┃  外孫、  ┃  令外祖父、    ┃  家外祖父、  ┃

┃    ┃          ┃          ┃  外孫女  ┃  令外祖母    ┃  家外祖母    ┃

┃    ┃          ┃(外婆、姥姥)  ┃      ┃          ┃        ┃

┣━━━━╋━━━━━━━━━╋━━━━━━━━━╋━━━━━━╋━━━━━━━━━╋━━━━━━━━┫

┃    ┃          ┃  外伯祖父    ┃      ┃          ┃        ┃

┃  16  ┃母親的伯父母    ┃  (外伯祖)、  ┃外侄孫、  ┃  令外伯祖父、  ┃家外伯祖父、  ┃

┃    ┃          ┃          ┃外侄孫女  ┃  令外伯祖母    ┃家外伯祖母    ┃

┃    ┃          ┃  外伯祖母    ┃      ┃          ┃        ┃

┗━━━━┻━━━━━━━━━┻━━━━━━━━━┻━━━━━━┻━━━━━━━━━┻━━━━━━━━┛

┏━━━━┳━━━━━━━━┳━━━━━━━━┳━━━━━━┳━━━━━━━━┳━━━━━━━┓

┃    ┃        ┃  外叔祖父    ┃      ┃        ┃        ┃

┃    ┃        ┃  (外叔祖)  ┃外侄孫、  ┃  令外叔祖父、  ┃家外叔祖父、  ┃

┃  17  ┃母親的叔父母  ┃        ┃      ┃        ┃        ┃

┃    ┃        ┃  外叔祖母    ┃外侄孫女  ┃  令外叔祖母  ┃家外叔祖母  ┃

┃    ┃        ┃  (外叔婆)  ┃      ┃        ┃        ┃

┣━━━━╋━━━━━━━━╋━━━━━━━━╋━━━━━━╋━━━━━━━━╋━━━━━━━┫

┃    ┃        ┃        ┃外甥(甥)、┃        ┃        ┃

┃  18  ┃  母親的弟兄  ┃  舅父(舅舅)  ┃外甥女    ┃  令舅    ┃  家  舅  ┃

┃    ┃        ┃        ┃(甥女)  ┃        ┃        ┃

┣━━━━╋━━━━━━━━╋━━━━━━━━╋━━━━━━╋━━━━━━━━╋━━━━━━━┫

┃    ┃        ┃        ┃外甥(甥)、┃        ┃        ┃

┃  19  ┃        ┃舅母(舅媽、妗)┃外甥女    ┃  令舅媽    ┃  家舅媽  ┃

┃    ┃  母親的嫂嫂、  ┃        ┃      ┃        ┃        ┃

┃    ┃  弟婦    ┃        ┃      ┃        ┃        ┃

┃    ┃        ┃        ┃(甥女)  ┃        ┃        ┃

┣━━━━╋━━━━━━━━╋━━━━━━━━╋━━━━━━╋━━━━━━━━╋━━━━━━━┫

┃    ┃        ┃        ┃  姨甥、  ┃        ┃        ┃

┃  20  ┃  母親的姐妹  ┃姨母(姨媽、姨)┃      ┃  令姨媽    ┃  家姨媽  ┃

┃    ┃        ┃        ┃  姨甥女  ┃        ┃        ┃

┣━━━━╋━━━━━━━━╋━━━━━━━━╋━━━━━━╋━━━━━━━━╋━━━━━━━┫

┃    ┃  母親的姐夫、  ┃  姨父    ┃  姨甥、  ┃        ┃        ┃

┃  21  ┃        ┃        ┃      ┃  令姨父    ┃  家姨父  ┃

┃    ┃  妹父    ┃(姨丈、姨夫)  ┃  姨甥女  ┃        ┃        ┃

┣━━━━╋━━━━━━━━╋━━━━━━━━╋━━━━━━╋━━━━━━━━╋━━━━━━━┫

┃    ┃        ┃        ┃表外甥、  ┃        ┃        ┃

┃  22  ┃母親的表兄弟  ┃表舅父(表舅)  ┃      ┃  令表舅父    ┃  家表舅父  ┃

┃    ┃        ┃        ┃表外甥女  ┃        ┃        ┃

┣━━━━╋━━━━━━━━╋━━━━━━━━╋━━━━━━╋━━━━━━━━╋━━━━━━━┫

┃  23  ┃        ┃表舅母(表妗)  ┃表外甥女  ┃  令表舅父    ┃  家表舅父  ┃

┃    ┃  母親的表嫂、  ┃        ┃表外甥、  ┃        ┃        ┃

┃    ┃  表弟婦    ┃        ┃      ┃        ┃        ┃

┣━━━━╋━━━━━━━━╋━━━━━━━━╋━━━━━━╋━━━━━━━━╋━━━━━━━┫

┃    ┃        ┃  表姨母(表  ┃  表外甥、  ┃        ┃        ┃

┃  24  ┃母親的表姐妹  ┃        ┃      ┃  令表舅媽    ┃  家表舅媽  ┃

┃    ┃        ┃  姨媽、表姨)  ┃  表姨甥女  ┃        ┃        ┃

┣━━━━╋━━━━━━━━╋━━━━━━━━╋━━━━━━╋━━━━━━━━╋━━━━━━━┫

┃  25  ┃  母親的袁    ┃  表姨父(袁  ┃表姨甥、  ┃        ┃        ┃

┃    ┃姐夫、表妹夫  ┃姨丈、表姨夫)  ┃表姨甥女  ┃  令表姨夫  ┃  家表姨夫  ┃

┣━━━━╋━━━━━━━━╋━━━━━━━━╋━━━━━━╋━━━━━━━━╋━━━━━━━┫

┃    ┃        ┃        ┃孫女婿    ┃        ┃        ┃

┃  26  ┃妻子的祖父母  ┃  嶽祖父母    ┃      ┃  令嶽祖父母  ┃  家嶽祖父母  ┃

┃    ┃        ┃        ┃(孫婿)  ┃        ┃        ┃

┣━━━━╋━━━━━━━━╋━━━━━━━━╋━━━━━━╋━━━━━━━━╋━━━━━━━┫

┃    ┃        ┃  嶽父    ┃      ┃        ┃        ┃

┃  27  ┃  妻子的父母  ┃(丈人、爸爸)、┃      ┃        ┃        ┃

┃    ┃        ┃  嶽母    ┃女婿(婿)  ┃  令嶽父母  ┃  家嶽父母  ┃

┃    ┃        ┃(丈母、媽媽)  ┃      ┃        ┃        ┃

┗━━━━┻━━━━━━━━┻━━━━━━━━┻━━━━━━┻━━━━━━━━┻━━━━━━━┛

┏━━━━┳━━━━━━━━┳━━━━━━━━━┳━━━━━┳━━━━━━━━┳━━━━━━━━┓

┃    ┃        ┃嶽伯父(伯嶽)、  ┃      ┃        ┃        ┃

┃  28  ┃妻子的伯父母  ┃  嶽伯母      ┃侄女婿  ┃  令嶽伯父、  ┃  家嶽伯父、  ┃

┃    ┃        ┃  (伯嶽母)    ┃(侄婿)  ┃  令嶽伯母.  ┃  家嶽伯母    ┃

┣━━━━╋━━━━━━━━╋━━━━━━━━━╋━━━━━╋━━━━━━━━╋━━━━━━━━┫

┃    ┃        ┃  嶽叔父(叔    ┃      ┃        ┃        ┃

┃  29  ┃妻子的叔父母  ┃嶽)、嶽叔母(  ┃侄女婿  ┃  令嶽叔父、  ┃  家嶽叔父、  ┃

┃    ┃        ┃          ┃(侄婿)  ┃  令嶽叔母    ┃  家嶽叔母    ┃

┃    ┃        ┃  叔嶽母)    ┃      ┃        ┃        ┃

┣━━━━╋━━━━━━━━╋━━━━━━━━━╋━━━━━╋━━━━━━━━╋━━━━━━━━┫

┃    ┃        ┃舅舅(舅父)、舅  ┃外甥女婿  ┃  令舅、    ┃  家舅、    ┃

┃  30  ┃妻子的舅父母  ┃          ┃      ┃        ┃        ┃

┃    ┃        ┃母(舅媽、妗)  ┃(甥婿)  ┃  令舅母    ┃  家舅母    ┃

┣━━━━╋━━━━━━━━╋━━━━━━━━━╋━━━━━╋━━━━━━━━╋━━━━━━━━┫

┃    ┃        ┃姑父(姑丈、姑  ┃      ┃        ┃        ┃

┃  31  ┃妻子的姑父母  ┃夫)、姑母(姑  ┃內侄女婿  ┃  令姑父、  ┃  家姑父、  ┃

┃    ┃        ┃  媽、姑姑)    ┃(內侄婿)┃  令姑母    ┃  家姑母    ┃

┣━━━━╋━━━━━━━━╋━━━━━━━━━╋━━━━━╋━━━━━━━━╋━━━━━━━━┫

┃    ┃        ┃  姨父(姨    ┃      ┃        ┃  家姨父、  ┃

┃  32  ┃妻子的姨父母  ┃丈、姨夫)、姨  ┃姨甥女婿  ┃  令姨父、  ┃        ┃

┃    ┃        ┃媽(姨母、姨)  ┃(姨甥婿)┃  令姨母    ┃  家姨母    ┃

┣━━━━╋━━━━━━━━╋━━━━━━━━━╋━━━━━╋━━━━━━━━╋━━━━━━━━┫

┃    ┃        ┃祖翁(爺爺)、  ┃孫媳婦  ┃  令祖翁、  ┃  家祖翁、  ┃

┃  33  ┃丈夫的祖父母  ┃          ┃      ┃        ┃        ┃

┃    ┃        ┃祖姑(奶奶)    ┃(孫媳)  ┃  令祖姑    ┃  家祖姑    ┃

┣━━━━╋━━━━━━━━╋━━━━━━━━━╋━━━━━╋━━━━━━━━╋━━━━━━━━┫

┃    ┃  丈夫的    ┃外祖父(外公)、  ┃外孫媳婦  ┃  令外祖父、  ┃  家外祖父、  ┃

┃  34  ┃        ┃          ┃      ┃        ┃        ┃

┃    ┃  外祖父母    ┃外祖母(外婆)  ┃(外孫媳)┃  令外祖母    ┃  家外祖母    ┃

┣━━━━╋━━━━━━━━╋━━━━━━━━━╋━━━━━╋━━━━━━━━╋━━━━━━━━┫

┃    ┃        ┃  公公(爸爸)、┃      ┃  令翁、    ┃        ┃

┃  35  ┃  丈夫的父母  ┃          ┃兒媳(媳)┃        ┃  家翁、家姑  ┃

┃    ┃        ┃  婆婆(媽媽)  ┃      ┃  令姑    ┃        ┃

┣━━━━╋━━━━━━━━╋━━━━━━━━━╋━━━━━╋━━━━━━━━╋━━━━━━━━┫

┃    ┃        ┃伯父(伯伯)、  ┃侄媳婦  ┃  令伯父、  ┃  家伯父、  ┃

┃  36  ┃丈夫的伯父母  ┃          ┃      ┃        ┃        ┃

┃    ┃        ┃  伯母      ┃(侄媳)  ┃  令伯母    ┃  家伯母    ┃

┣━━━━╋━━━━━━━━╋━━━━━━━━━╋━━━━━╋━━━━━━━━╋━━━━━━━━┫

┃    ┃        ┃  叔叔父(叔    ┃      ┃        ┃        ┃

┃  37  ┃丈夫的叔父母  ┃叔)、叔母(嬸  ┃侄媳婦  ┃  令叔父、  ┃  家叔父、  ┃

┃    ┃        ┃  母、嬸嬸)    ┃(侄媳)  ┃  令叔母    ┃  家叔母    ┃

┣━━━━╋━━━━━━━━╋━━━━━━━━━╋━━━━━╋━━━━━━━━╋━━━━━━━━┫

┃    ┃        ┃舅父(舅舅)、  ┃      ┃  令舅父、  ┃  家舅父、  ┃

┃  38   ┃丈夫的舅父母  ┃          ┃外甥媳  ┃        ┃        ┃

┃    ┃        ┃  舅母(妗)    ┃      ┃  令舅母    ┃  家舅母    ┃

┣━━━━╋━━━━━━━━╋━━━━━━━━━╋━━━━━╋━━━━━━━━╋━━━━━━━━┫

┃    ┃        ┃姑父(姑丈)、  ┃內侄媳婦  ┃  令姑父、  ┃        ┃

┃  39  ┃丈夫的姑父母  ┃          ┃      ┃        ┃家姑父、家姑母  ┃

┃    ┃        ┃姑母(姑媽)    ┃(內侄媳)┃  令姑母    ┃        ┃

┣━━━━╋━━━━━━━━╋━━━━━━━━━╋━━━━━╋━━━━━━━━╋━━━━━━━━┫

┃    ┃        ┃姨父(姨夫、    ┃      ┃        ┃        ┃

┃  40  ┃  丈夫的姨父母  ┃  姨丈)、姨    ┃姨侄媳婦  ┃  令姨父、  ┃  家姨父、  ┃

┃    ┃        ┃          ┃(姨侄媳)┃  令姨母    ┃  家姨母    ┃

┃    ┃        ┃  母(姨媽)    ┃      ┃        ┃        ┃

┣━━━━╋━━━━━━━━╋━━━━━━━━━╋━━━━━╋━━━━━━━━╋━━━━━━━━┫

┃    ┃        ┃          ┃      ┃  您先生    ┃  孩子他爸    ┃

┃  41  ┃  丈夫    ┃  夫      ┃  妻    ┃        ┃        ┃

┃    ┃        ┃          ┃      ┃(令夫、令夫君)┃  (拙夫、外子)┃

┣━━━━╋━━━━━━━━╋━━━━━━━━━╋━━━━━╋━━━━━━━━╋━━━━━━━━┫

┃    ┃        ┃          ┃      ┃  夫人(嫂夫人  ┃  內人(拙荊、  ┃

┃  42  ┃  妻子    ┃  妻      ┃  夫  ┃        ┃        ┃

┃    ┃        ┃          ┃      ┃  尊夫人、令正)┃  內子、拙妻)  ┃

┗━━━━┻━━━━━━━━┻━━━━━━━━━┻━━━━━┻━━━━━━━━┻━━━━━━━━┛

┏━━━┳━━━━━━━┳━━━━━━━┳━━━━━━┳━━━━━━━━━┳━━━━━━━━━┓

┃    ┃        ┃  哥哥(兄)、┃      ┃  令兄、    ┃  家兄、    ┃

┃  43  ┃  哥嫂    ┃        ┃  弟、姝  ┃          ┃          ┃

┃    ┃        ┃  嫂嫂(嫂)  ┃      ┃  令嫂      ┃  家嫂      ┃

┣━━━╋━━━━━━━╋━━━━━━━╋━━━━━━╋━━━━━━━━━╋━━━━━━━━━┫

┃    ┃  姐姐、    ┃  姐姐、    ┃      ┃  今姐      ┃  家姐、    ┃

┃  44  ┃        ┃        ┃  弟、妹  ┃          ┃          ┃

┃    ┃  姐夫    ┃  姐夫(兄)  ┃      ┃  令姐夫    ┃  家姐夫    ┃

┣━━━╋━━━━━━━╋━━━━━━━╋━━━━━━╋━━━━━━━━━╋━━━━━━━━━┫

┃    ┃  弟弟、  ┃  弟弟(弟)、┃      ┃  令弟、    ┃  舍弟、    ┃

┃  45  ┃        ┃        ┃  兄、姐  ┃          ┃          ┃

┃    ┃  弟婦    ┃  弟婦(弟妹)┃      ┃令弟妹(令弟婦)  ┃舍弟婦(舍弟妹)  ┃

┣━━━╋━━━━━━━╋━━━━━━━╋━━━━━━╋━━━━━━━━━╋━━━━━━━━━┫

┃    ┃  妹妹、    ┃  妹妹(姝)、┃      ┃          ┃          ┃

┃  46  ┃        ┃  妹夫(妹  ┃  兄、姐  ┃  令妹、    ┃舍妹、令妹夫(舍  ┃

┃    ┃  妹夫    ┃        ┃      ┃  舍妹夫    ┃妹婿、舍妹倩)  ┃

┃    ┃        ┃  倩、妹婿)  ┃      ┃          ┃          ┃

┣━━━╋━━━━━━━╋━━━━━━━╋━━━━━━╋━━━━━━━━━╋━━━━━━━━━┫

┃    ┃  父親的  ┃        ┃堂兄、堂  ┃          ┃          ┃

┃47  ┃  兄弟的  ┃堂兄、黨姐、  ┃      ┃令堂兄、令堂弟、  ┃家堂兄、家堂姐、  ┃

┃    ┃        ┃堂弟、堂姝  ┃姐、堂弟、  ┃          ┃          ┃

┃    ┃  子女    ┃        ┃  堂妹    ┃令堂姐、令堂妹  ┃舍堂弟,舍堂妹  ┃

┣━━━╋━━━━━━━╋━━━━━━━╋━━━━━━╋━━━━━━━━━╋━━━━━━━━━┫

┃    ┃  父親的姐  ┃        ┃      ┃          ┃          ┃

┃    ┃  妹的子女、  ┃        ┃表兄、表  ┃          ┃          ┃

┃  48  ┃  母親的兄  ┃表兄、表姐、  ┃      ┃令表兄、令表姐、  ┃家表兄、家表姐、  ┃

┃    ┃  弟姐妹的  ┃表弟、表妹  ┃姐、表弟、  ┃          ┃          ┃

┃    ┃        ┃        ┃  表妹    ┃令表弟、令表妹  ┃舍表弟、舍表妹  ┃

┃    ┃  子女    ┃        ┃      ┃          ┃          ┃

┣━━━╋━━━━━━━╋━━━━━━━╋━━━━━━╋━━━━━━━━━╋━━━━━━━━━┫

┃    ┃  兒子的  ┃        ┃      ┃          ┃          ┃

┃    ┃  嶽父母、  ┃  親家    ┃      ┃          ┃          ┃

┃  49  ┃女兒的公婆  ┃  (親翁、親  ┃  姻弟、  ┃          ┃          ┃

┃    ┃  媳婦、    ┃  家翁)、  ┃  姻弟婦  ┃  令親家    ┃  敝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