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白樸《雙調·慶東原·忘憂草》(1 / 1)

第77章 白樸《雙調·慶東原·忘憂草》

白樸生逢朝代交替的曆史時期,在南宋滅亡之後,原本渴望一展其才華、報效祖國的他放棄了對官場功名的追求,長期生活於民間,專心從事文學創作,也因此結識了不少誌趣相投的文人。後來有朋友非常欣賞他的才華,於是就勸他出仕,然而,他不僅不願出仕,還勸友人不要貪戀富貴和功名,盡早辭官歸隱,這首《雙調·慶東原》就是他在當時寫下的。

雙調:慶東原·忘憂草

白樸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①冠宜掛。那裏也②能言陸賈!那裏也良謀子牙!那裏也能豪氣張華!千古是非心③,一夕漁樵話④。

注釋:

①聞早:早聞的倒裝,早些聽從勸說之意。

②那裏也:哪裏去了,設問句。

③是非心:辨別是非、褒貶得失之心。

④漁樵話:意思是成了漁翁、樵夫這類閑人談天說地的話題。

賞析:

這是作者在歸隱後為表明心聲,並規勸友人及早辭官歸隱而寫的作品。作品在對曆史人物的追懷中,表現了作者豁達的胸襟、瀟灑的性格以及淡泊名利的情懷。

作品以“忘憂草”、“含笑花”兩種植物名起筆,引出了勸友人辭官歸隱的主題。句子的意思是說,看看忘憂草,想想含笑花,勸你忘卻憂愁,趁早離開官場。作者在此以“忘憂草”和“含笑花”這兩種植物表明了忘卻憂愁,笑口常開的蘊意,深刻而有趣。作者認為要想實現忘憂和含笑的目的,隻有辭官歸隱,也就是“掛冠”才能達到,由此表達了作者對於功名的厭棄和否定。

在接下來的三句中,作者接連運用了三個曆史典故,力圖以三個曆史人物的事跡及其最終命運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勸慰友人。“那裏也能言陸賈”說的是秦末漢初陸賈的故事:當年陸賈先是輔佐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又招撫越南趙佗歸漢,因功被封為太中大夫;“那裏也良謀子牙”說的薑子牙的故事:薑子牙先是輔佐周文王建立了功業,後輔佐周武王伐商滅紂,建立西周王朝,因此被尊為師尚父,受封於齊;“那裏也能豪氣張華”運用的是晉朝時張華的典故:張華博學多才,幫助晉武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也因此而受到賞識和器重。這三個典故說的都是曆史上英雄人物建功立業的故事,很容易就能讓人想到對於功名的追求,而作者的用意卻並非於此,他在每個典故之前都加了一個“那裏也”來表示設問,意思是說在如今的朝代已經找不到這樣的英雄人物了,由此就指出了元王朝並不重視人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現實。

最後兩句說的是,千古萬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漁人、樵夫們一夜閑話的資料。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認為曆史和英雄人物終究會成為過眼雲煙的看法,同時也表達了他淡泊名利的情懷。

知識鏈接:

陸賈的故事:

陸賈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外交家,早年時他跟隨劉邦起兵抗秦,成為劉邦手下的一名年輕將領,經過多年的征戰,他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劉邦建立了漢朝,他也因此而受到了封賞。

陸賈智勇雙全,尤其是口才極佳,能言善辯。他一生政績卓越,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這樣的四件事情:一是在漢朝建立之初,他奉命出使南越,成功地勸說起兵作亂的南越王趙佗去帝號,向劉邦稱臣,由此平息了一場幹戈;二是成功地勸說了“在馬上奪得天下”的漢高祖學習《詩》、《書》等經典著作,使其明白“逆取順守”、“文武並用”的道理,從而能更好地治理國家;三是在呂後專權時,成功地勸說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捐棄前嫌、團結一致,從而為日後平定諸呂之亂奠定了基礎;四是在漢文帝時期,南越王再度起了謀反叛亂之心,他再次奉命出使南越,最終又成功地勸服了南越王,使得南越王趙佗打消了稱帝的想法,恢複與漢王朝的臣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