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亮 最野蠻的絲創業者(3 / 3)

2011年中,360與我接觸談與遊久的合作,老周說了對遊戲的期望,說360不太有遊戲基因,希望能由一個外麵的團隊在遊戲上走出一條創新之路。他願意把一個月開啟量過億的產品拿出來給我。同時提到了在遊戲上的一些布局和看法,當時我聽完特別興奮,覺得老周很有誠意,坐擁這麼大的用戶群,一定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施展。價格都沒談,我當即表示願意加入,隻要給我留點股份就行。

其實,那時盛大對遊久的並購已經談到實質的階段,1.8億現金加期權。但一聽360的戰略,我就直接跟盛大拜拜了。那時,騰訊也給出了書麵投資意向書,我也拒絕了。當時鐵了心要跟360合作,因為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做互聯網這麼多年最大的一次機會了。

但是,事情並沒按我的期望發展。在遊久和360合作之後, 很多事情與我想象的並不一樣,我一直是一個人幹慣了,屬於沒有規矩,隨心所欲的類型,突然各種束縛讓我覺得自己像被綁住了手腳無法施展。同時原來想象的非常好的產品也需要自己一點點重新撿起來,接手過來的時候這個產品隻剩下5個人。我突然非常後悔,覺得跟誰合作,都比跟360合作強啊。

心裏不痛快,就一天到晚各種找老周的茬跟他吵。記得有一回,他火了之後衝外麵公司高管大喊一聲,“你們都給我過來!”他氣得不得了,大叫“你們給我評評理!”他們就勸我說,“老周一天到晚也忙也累,你別老折騰他”。記得那會聽得最多的就是老周說,如果不是他當年在雅虎深受其苦,所以一直反思他必須給創業品質的人空間,他才不願意受我這氣呢。其實那時我也不是有意,就是心裏不平衡。

於是,我和老周坐下來重新談,他說把客戶端這塊業務交給我,我可以接聯運產品,嚐試新的發展方向。其實,當時在整個業內沒有任何一家大型端遊做聯運的先例,尤其大公司的成熟作品都是自己做,因為利潤太高了。

我找到巨人網絡副總裁、《征途2》製作人紀學鋒。我和老紀認識四五年了,私交非常好。而且,我也給《征途2》出過很多策劃上的建議。這次我想盡一切辦法跟他談,請他答應把《征途2》交給我做聯運,我決定要背水一戰。

360遊久與《征途2》的合作算是開出了國內大型端遊聯運的先河。所有人都不看好這個事。結果,《千軍》月流水很快就超過1500萬,出乎所有人預料。

其實,《千軍》在開服當天,人數到達5萬時,出現了一次大的服務器崩潰,這是開服最忌諱的。但就這樣子,還做到了這個收入。《千軍》的推廣渠道主要就是360內部渠道,我們馬上發現,360的資源,其實在遊戲上還是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的。

隨著《千軍》的成功,也逐漸認識到360的價值,我的心態逐漸調整過來,不跟老周吵了。現在看來覺得也挺理解他的,自始至終,他是有誠意跟我合作的,隻是遊戲本來就是需要開疆擴土的一塊領域。

進到360之後,也看到老周對公司的管控之嚴格。有一個軟件工具的幾個性能設計,沒有先跟公司申報,老周就把這個產品直接砍掉了。《千軍》因為申報沒按流程走,竟也被360報錯了許多次,因此還流失了不少用戶。老周不僅對別人的產品,對自己公司產品更為苛刻。

他還有一點非常強,能從一堆雜亂的信息裏迅速挑出有用的。有一次二十多個產品經理一起討論,我很小聲跟旁邊的人說了一個想法,老周聽見了,“你把那個再說一下”,我大聲講了一遍,老周想了想,把會停了,“就按這個方案執行吧”。他會把問題拋給大家,在裏麵聽,很快做出判斷和選擇。而且,事實證明,選出的這條方案一定是最後執行出來最好的。

老周生活也特別儉樸,一輛2000年的寶馬730,坐了將近十年了,從來就沒換過。

為遊戲行業“帶鹽”

在遊戲這個行當摸爬滾打了這麼些年,有一點我感觸很深,就是整個社會對遊戲行業的成見,隻要一說到遊戲,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我最近參加一檔招聘節目,幫我的公司招人,發現這種誤解和成見還是很嚴重。雖然說得沒那麼直接,但是很多人的觀念還是老一套,覺得遊戲害人,玩遊戲會玩物喪誌。

我一開始特委屈特生氣,因為我覺得玩遊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自己玩遊戲玩了20多年,做遊戲做了小十年,到現在也沒被遊戲“毀掉”。說到底,遊戲隻是一種娛樂休閑方式,為什麼對遊戲的質疑這麼多?所以剛上節目時隻要有嘉賓質疑遊戲,我就會非常生氣和衝動。

冷靜下來後,我也在思索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還是遊戲行業的人為產品說的多,為遊戲說的少。既然做遊戲這麼長時間,也從遊戲裏獲得了很多,我有責任為自己所熱愛的行業做些事情。所以我開始在各種場合去一遍遍的講遊戲是什麼,遊戲行業是幹什麼的。希望從我能接觸到的人開始,逐漸地去改變大家對遊戲、對遊戲行業的認識,扭轉那些誤解和偏見。

《千軍》成功之後,我堅定了走聯運這條路的信心,開始考慮怎麼樣才能做大規模,做成平台。我的手上有兩張王牌,一個是360遊戲保險箱,另一個是遊久網。360遊戲保險箱擁有海量用戶群體,能夠幫助我快速到達用戶。遊久網在遊戲領域有接近9年的積澱,編輯、內容、人脈都不缺,還掌握了一大批高端玩家,這都是我的寶貴資源。留給我的問題是,我怎樣發揮和利用這些資源,打造一個共贏的平台。

這件事情沒有想象中容易。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嚐試。國外的Steam、Origin,國內的QQ、YY,乃至於眾多的遊戲盒子,都是研究的對象。然後我們需要結合360遊久的既有特點和優勢,去找到適合我們的路。

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一個是開放,在用戶方麵開放,接入合作方的資源,和整個行業共享用戶。比如遊戲特權卡,我們跟行業分享用戶,與所有的遊戲資訊站合作,在平台上可以領他們的卡。一個是創新,大家一直質疑遊戲沉迷,我很不服氣,一直希望能創造出類似2小時(電腦)加N個2分鍾(手機)的遊戲模式,讓大家既能感覺到遊戲的快樂又不會有那麼強的壓迫感。

從2001年到現在,創業12年,其中遊戲行業9年,有苦有樂,冷暖自知。創業是一件需要堅持的事情,我想我會繼續堅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