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山雨欲來(1 / 2)

這一路狂奔南下可謂是曆經艱險。直到四日後,陳子雲憑借著一張地圖,依仗地形,才僥幸逃脫。關鍵時刻地圖起到了關鍵作用,這是陳子雲根據南朝和北朝的資料,加上自己當偵察參謀時的記憶,在來的路上繪製的。這次北上,逃離洛陽真是驚險之至,爾朱榮為了鏟除勁敵,派出一萬鐵騎在二十名刺客的率領下,窮追不舍,尾隨追殺。最危急之時,已被小股追兵趕上短兵交接,幸好金朝及時趕來,擋殺了一個時辰才讓眾人脫離了險境。陳子雲帶眾人在江邊上船後,懸著的心才落了地。兩艘水師大船順江而下,直發建康,終於是算安全回家了。

到了建康城入宮見了皇上蕭衍,眾人才知,原來那日爾朱榮大開殺戒,將騙到紫山的五百多名大小官吏,不分青紅皂白,全部一骨腦地殺了。據探子回報,屍首填滿了紫山邊的小湖,一湖碧水盡成血色。爾朱榮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凶神惡煞了,之前,還沒有人這麼殘殺過朝廷官吏,一次五百人,這些人可都是國家頂尖的人才,不管是政治軍事還是文學藝術上,在北魏都是人上之人龍中之龍。可憐偌大的北魏王朝,一日之間,國家元氣盡喪,已名存實亡。

隻有極少數的元魏重臣僥幸逃得性命,元顥暗自慶幸聽從了陳子雲的建議,否則此時,早就身首異處,成了孤魂野鬼。酈道元雖遊曆四方,不太相信鬼狐神怪,但那天被陳子雲一番說詞弄得是雲裏霧裏的,還真沒有去紫山,在聽聞爾樂榮暴行後,下午的時候便逃出都城,去向不明。

元顥世襲北海王,是投奔南朝的北魏官位最為顯赫之人,蕭衍待他著實不錯,封他為魏王,賞了四個宮女為妾,專門賜了府第,又賞了錦緞金銀珠寶無數,就連仆傭都給他兩百餘人。可元顥每天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去求見皇上,肯請蕭衍派兵,幫他複國。

皇帝蕭衍召見陳子雲問計。

陳子雲說:“皇上,我以為出兵乃是上策,符合皇上一貫的治國方略,既能保境安民,又有可能統一中國,成就大業。我大梁現國富民強,理當實現皇上的韜略。”

蕭衍連連點頭,這話說到了他的心裏麵,於是,又問:“依你看,所需多少人馬,要備多少糧餉?”

陳子雲早就考慮過這些問題,所以毫不猶豫地說:“如果出兵就要有必勝把握,為國家百姓計,最少用兵也要十萬兵馬,另外還有準備五萬人馬預備接應,其它軍械糧草藥材軍餉供應按此數撥給即可,兩年之內北方大局可定。”

這個帳蕭衍也反複計算過,他心裏也是猶豫不定。如果按十萬人算,每個月的消耗實是一筆驚人的數字,這兩年來,他一直輕徭薄賦,百姓安樂,如果一改仁政,窮兵黷武,隻怕又是朝野震動,萬一一著不慎,全軍敗北,那時爾朱榮提百萬雄師趁勢南下,國家就會處於守勢,好不容易才換來的安定局麵又會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蕭衍想了良久,最後連下棋的心思也沒有了,草草收了殘局,擺擺手讓陳子雲先退下了。陳子雲對他最了解不過,對他的這番心意當然心知肚明。

元顥複國心切,他也一直想過過皇帝癮,當然是不甘心寄人籬下。且他認為在南朝萬是不可久留的,現在北國已經有不少人開始罵他是南朝的奸細,反而站在了爾朱榮一邊。所以他回朝心切,一邊每日進宮來央求蕭衍,一邊說服元法僧和元珍等北魏降人一起在宮裏宮外為他鼓吹。

這時,蕭衍也有些騎虎難下。因為他事先對這班降人有過承諾,答應他們這些元氏宗親隻要肯麵南稱臣,就一定會派兵相助。一味推托食言而肥,就會失了大梁國皇帝的臉麵。無奈之下,當著幾名元氏的麵下了旨意,命陳子雲持假節,為奮威將軍率五千人馬,護送元顥北上清君側,複興北魏,十日後即可出兵。

明詔下發後,蕭衍頓時感到解決了一件大事,一身的輕鬆,借沐佛節之名,再也不見人了,對此事也不管不問了。對他來說,五千人馬就算全軍覆沒也無關緊要,以大梁國目前實力,據長江天險,那是無人敢犯,自保是綽綽有餘。

這個結果卻是大大出乎陳子雲的意外,他萬沒有想到蕭衍會出如此損招。北朝各地刺史加爾朱榮,足有上百萬軍隊,這點兵去北上助元顥複國,如羊入虎口,給人家填牙縫都不夠。陳子雲想:五千人馬?就是五萬也遠遠不夠!十天?就是一個月也無法準備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