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城下決戰(2 / 2)

曹仲宗緊張地說:隻回來兩萬多,加上我們梁軍和守城的也隻有三萬不到,魏軍不會馬上前來攻城吧。

陳子雲搖搖頭說:不會,如果要攻,早就來了。這一仗就算他們設伏成功,元景隊伍戰鬥力不差,他們的折損也不會小,我估計昨日一戰,他們最少也失了六萬人馬,加上前些日子的戰損,剩下的人馬也不多了,給他攻城也攻不動了。蕭關,你那裏有什麼消息?

回將軍,我的人剛剛來報。魏軍設伏後,反而向後退了五十裏紮營,守備很嚴,像是很怕我們突襲。蕭關回答說:隻不過,魏軍剛傳書一封,屬下還未敢拆看。

拿來給我。陳子雲邊說著,邊展看文書。看完之後,他沉吟不語。曹仲宗和元法僧顯得很著急,但陳子雲不說,他們又不便催促。陳子雲考慮了一會,讓馮三把文書傳給眾人觀看。並叫人拿來筆墨,他要下床寫奏折請示皇上。

曹仲宗急忙扶著他說:大人昏倒,我做主給皇上擬了奏張,估計後日就有回複。眼下大人身體虛弱還是把這件事了結吧。

原來魏軍提出連日血戰,將帥士卒苦累不堪,故昨夜天狗食月,此不祥也,如兩軍再戰乃有違天意,故請雙方暫時罷兵休戰十天。另元景被俘,但魏軍對他禮遇有加,不敢有絲毫怠慢,請梁軍也善待主帥元珍之弟忠勇將軍元雩,並於明日將二人交換。

不等陳子雲開口詢問,元法僧說:交換交換,明日一定交換。陳子雲目視曹仲宗,曹也連聲說換。陳子雲當然落得人情點頭同意,他真是累到骨頭裏了,實在支撐不住,又躺下了,眾人見他如此,隻好退出。

兩日後,南朝大梁國聖旨到,眾人皆戰戰兢兢,生怕皇上還要再戰。沒想到,這次雖是先勝後敗,旨意卻絲毫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厚加撫恤,還封了死去的元朗為東海王。各有功將士均獲封賞。旨意最後說,等陳子雲身體恢複後,選一良將留兩萬人馬守城,親引宋王等回建康城。

眾人是有喜有憂,或喜或憂。有人很高興,如曹仲宗等人,又有人很擔憂,生怕要自己孤軍留下守城。還有人喜憂參半,元法僧就是其中一個。同意自己南歸,但不能帶一兵一卒到了建康,豈非毫無勢力,朝廷封他為王,又沒有封邑給他,就算他的兵馬去當佃戶,他也有個保障啊。

元景受了點輕傷,換回後,和父親兩人又請了陳子雲赴宴,說是給他補養身體。陳子雲心想,你龜也吃了,這次又有什麼補呢?但不好推辭,還是去了。

元法僧還是有心的,拿了支老參出來,說:子雲將軍,這隻百年老山參產自北方極冷之地,尋常難見,別看重量不足二兩,價值可著實不菲,有人出白銀1000兩我都沒舍得賣。子雲為我勞苦功高,又救了我兒元景,這個給你補補身子,請萬萬不要推辭了。說著讓人裝在盒內,交給馮三。又讓人上了酒菜邊吃邊談。

陳子雲也實在不想跟他繞圈子,稍用了些酒菜說:我和宋王相交已久,有什麼話,直說無妨。

元法僧鬆了口氣說:我就知道子雲一定會幫我的,是這樣,現在城中的兩萬多人,都是跟我多年的,其實也不算士卒,沒有戰事的時候,大多在城外屯田開荒。我想帶著他們一起走,建康城南邊,原是元略等人住處,聽說有良田數萬畝,元略兵敗後,已經無人耕作,我想帶人前往居住,子雲能否幫我上奏皇上?

陳子雲說:如果子雲上道奏折,必被皇上駁回,但如果宋王親自上奏,我看還有回旋餘地,不過,我有一個主意,宋王用了,把握會更大一些。

等陳子雲說完,元法僧父子都稱妙,忙依計行事,並在城中著手安排各項南撤事宜。不過陳子雲心中也暗自責怪自己,這也是個損招,雖然對元法僧和蕭衍來說雙方都滿意了,但要害不少人受皮肉之苦的。

因為陳子雲知道,皇上蕭衍就是怕北魏降者帶兵過江,如果隻身前來,沒有問題,封王封候都好說,隻是多養幾個人罷了。但帶兵前來就是一個隱患,萬一兩國交戰,這些北人是否有異心哪裏料的準,萬一做出裏應外合的事就不好收場了。所以陳子雲出了一個主意,讓元法僧在願和他南下的農戶臉上刺字,這些就成了囚農,這種囚農和當時的囚犯差不多,是不能到處跑的,也不能去做生意,隻能在城外老老實實當一輩子農民,皇上有什麼不允許的?這也表明元法僧無非是想當個大地主,有人供養著他,皇上也可以不要再給他封賞,省了國家的錢糧,是一舉兩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