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守軍孤注一擲,率先出營突襲。陳子雲考慮十分細致,他先讓元景派出五十輛戰車在前,接著是三千騎兵在後。其實這些戰車和騎兵根本就通不過壕溝,他隻是要阻嚇營中之人出戰。在這之後出馬的才是投石機,前麵的戰車騎兵主要目的是掩護投石機到達射程範圍。
等營中主將反應過來,已經遲了,四十台投石機已經拋出了三輪大石。這些大石呼嘯著就衝著營柵和木哨樓砸了過去。雖然士卒訓練未久,運用的不是很熟練,但也有將近一半的石頭砸在了木柵上,頓時多處營柵受損,有的連續在相同的位置受擊,明顯就要癱塌下來。營中稍稍出現些混亂,陳子雲從望遠鏡裏看到,有人在指揮加固木柵,並不顧士卒傷亡,催促做好防守準備。
按照投石機的規則,每台投石機需預備大石五十個,但陳子雲隻準備了三個,其餘每個投石機隻準備了四十個瓦罐。裏麵裝滿了油,外麵拖了油布,點著火,再投放出去。這時士卒們通過三顆大石的投放,已經掌握了準頭,所以,大部分的油瓦罐都投在了營柵上麵。很快,營寨正麵的木柵燃起,一千多個油火罐接二連三,一刻都不停歇,把前方木柵燒得烈火熊熊,光火衝天,魏軍中拿了木桶出來救火,哪知對以水救油根本沒有多大作用,何況營中哪有許多存水?有的油罐射程較遠,把後麵的營帳都燒著了。
趁著大火把兩軍隔開之際,元景命人把投石機全部向前,放倒在壕溝之上,變成了天然的進攻道路,並著人除去地麵上的尖樁,隻等火勢小了,便開始衝入大營。
這邊還等著入營,但耿蕭二人的壓力卻越來越大,兩邊合計是四萬人馬,像一堵鐵牆一樣壓過來,是他們二十倍之多。
可是就在魏軍第一波人馬快要接近鐵鏈之時,一千人馬又開始變陣。兩邊各分出兩百騎兵迅速向兩側移動,中間六百人突然從盾牌陣中殺出。
魏軍正準備要強破鏈鎖與盾牌陣的,沒想到他們這點人馬還敢反擊,從盾牌陣每百麵相連,不是全部連在一起就可以看出,這次進攻是有意而為。而且反擊的速度和凶悍遠超想像,且加上槍長刃利的優勢,魏軍被殺的頓時有些慌了手腳。
兩側騎兵是作為機動用的,到達位置,馬上開始向魏軍後方射箭,魏軍又要抵擋前方衝擊,兩邊的狼牙箭又像下雨一般落了下來。隻是一炷香的功夫,第一支萬人隊傷亡不下近半,主將仍在督促人馬向前,但士卒們大多心生膽怯,看上去仍是呐喊著向上湧,但速度越來越慢幾乎是停頓下來。
耿蕭二人指揮手下揮動藍旗,中間六百人迅速退回原地防守,兩側騎兵也回到原位。一時間形成對恃。
此時火勢漸小,元景的一萬五千人馬也做好了短兵相接的準備,他高舉令旗,率先衝去。戰前陳子雲反複對他說:你要做的就是不間斷的進攻,大營正麵一次可容一千人,那你的人馬就分十五個波次,全軍盡出,全力向前攻寨,不給魏軍一點喘息的機會,任何軍隊都受不了連續的打擊。不管前麵遇到什麼人或什麼事,不管此戰結果如何,跟將士們說好,就是往前衝,直打到後寨門才可。三良帶了一百監軍,早就領了將令,正麵戰場,誰敢向後退一步,不但自己要被斬首,全家亦不能幸免。當然陳子雲不會這樣去做,但說還是要說的。
在元景衝鋒之時,陳子雲並非在城上觀看,等他不利時再接替進攻。這時他已經在城下勒馬觀察,身後大梁兩千精銳兵早已躍躍欲試。他手一揮,兩千兵馬分成兩路,左右各一千鐵騎,從耿仲和蕭關的陣前掩殺過去。
此時,耿蕭二人的隊伍在四萬兵馬連續攻殺之下,也出現了較大的傷亡,即使魏軍傷亡了近萬人,但仍有三萬人馬,而他們各自能戰之人不足六百,形勢危在旦夕。魏軍主將看到對方已經力疲,正在指揮新一輪猛攻,兩側生力軍殺出。
雙方在場上的將士看到這兩股生力軍,不禁都楞住了。不少人在之前從未見過這種裝備與戰法,魏軍更是生出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