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首戰奇功(2 / 2)

一戰驚破敵軍膽,魏軍主力不知何處冒出了這樣一支生力軍,據逃回的士卒說,最少也有十萬精兵在攻打他們!於是,在離駝澗四十裏處紮下營寨。陳子雲等則不慌不忙,讓隊伍吃飽喝足,休息了一夜之後,才徐徐向渦陽進發。

第二天傍晚,陳子雲帶著兩百人進了渦陽城。一路之上,直到帥府,城上城下和沿街士卒都樹立注目著他們。既是像看英雄歸來,又仿佛不敢相信這些人的所作所為。

之前,城裏已經接到戰報,陳子雲帶領兩百士卒,大破敵軍兩萬,殺敵一萬有餘,剛接到探報時,元法僧的大兒子元景和元略根本都不相信,還以為這探報是北魏的探子,來謊報軍情。元略甚至先給了探報一記耳光,罵他是胡說八道,等仔細盤問了半天,才確認無疑。

如今,陳子雲得勝歸來,元略作為大帥無論如何都要做做樣子。他正想上前去迎接陳子雲。誰料元景搶先,跨出大步,走上前去,雙手抓著陳子雲的雙臂說:您就是陳子雲將軍吧,父皇常向我說起你,說你謀略過人,哪知更是勇武過人,以兩百精兵,大破兩萬之眾,著實厲害,厲害。說著,舉著雙手的大姆指說:你們見過這樣的將軍嗎?有陳將軍在此,我大宋無憂矣。

韋放等人雖和元略一樣,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北魏將官,但對陳子雲此戰結果,還是表示出一個將軍應有的尊敬,紛紛上前給他道賀,並為前日所說的不敬之詞道歉。陳子雲自然回禮,客氣地說:我也是利用有利地形,乘其不備,僥幸得手,後麵守城全要倚仗大帥和各位將軍。

元略也有些不好意思的,自己十餘名將軍兩萬精兵未動,倒讓白麵書生先上了戰場,於是說:我已把將軍功勞上奏皇上,相信皇上定會對將軍和有功士卒予以嘉獎,元某先給將軍道賀。

古時作戰,一般由主帥將戰報上奏朝廷,但古人不會冒領他人功勞,元略會一五一十地把陳子雲戰績功勞寫的十足,但他這種精於世道之人,也不會埋沒自己,會寫上他如何主動策應,如何指揮士卒加快行程,搶先占領渦陽,取得戰場先機。一個勝仗下來,是你有功我有勞,大家利益共享。

此時,城中已有七萬兵馬,與北魏伐兵實力不相上下,據城扼守,應該不成問題。陳子雲決定抽這個空隙,留下耿仲替自己監軍。自己則帶著蕭關等十幾個人趕往彭城,一是看望一下何氏和從未謀麵的兒子,二是要和元法僧商議接下來的戰事。

七萬人馬光是糧草就是個大問題,陳子雲在軍中查看了一下,城中糧草,隻夠七萬人吃半個月不到。他問元景後續糧草輜重何人負責何時可運到,元景也答不上來,全是糊塗蟲,還要稱王稱帝的,真不知道元法僧是如何想的?陳子雲無奈,少不了自己幫他謀劃擔當一些,就算是為了自己家人親屬謀些福祉吧。

元法僧早就收到戰報。在慘敗之後,陳子雲奇兵突襲得手,大破北魏軍隊的消息傳來,無疑是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打了一針強心劑一般,他頓時又感到信心十足。聽說陳子雲來到彭城,他不惜以大宋國皇帝之尊,親自迎出宮來(還是原來府第隻是換了名字)。

既然他貴為皇帝如此禮賢下士,陳子雲也隻有耐著性子先和他寒喧一番。又是關於自己以少勝多的讚譽,又要講解給他聽如何以二百之兵力取得大勝的原因,陳子雲自己都有些煩躁。好容易等元法僧平靜下來,陳子雲這才問道:元大人(因為此時元法僧已經答應歸降大梁國,陳子雲不便稱他為皇上)下一步有何打算?兵馬糧草安排的是否妥當,前方兵馬的輜重何時可以發往?北魏那邊情況又是如何?

說到具體的事情,元法僧明顯感到頭痛,說:聽說北魏主帥元延明已經申請朝廷再加十萬兵馬,定要將我剿滅。我原以為,北魏已經是強弩之末,稱帝之後,朝廷無暇顧及,哪知他們鐵了心的要滅我元氏一族。

陳子雲大吃一驚,也就是說,元法僧根本就是心懷僥幸,沒有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後續手段根本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