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追求卓越,與公司一起快速成長
追求卓越,拒絕平庸
追求卓越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境界。卓越就是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在別人苟且隨便時自己仍然一如既往地堅持操守,這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無論人才需求如何變化,是否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終是老板用人的一個重要標準。
卓越不是完美。因為完美會使你受挫,使你被削弱,而卓越卻是一個盡其所能去做到更佳的、不斷前進的目標。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你可以不斷地取得更佳,不斷地打破個人紀錄,提高過去取得的成績,從而讓自己變得堅不可摧。
卓越很昂貴,你必須付全價;卓越很昂貴,但回報豐厚;卓越是真理,真理是不會被否定的。你可以把卓越推倒,掩蓋卓越,忽視卓越,但無論你做什麼,它總能脫穎而出上升到頂部,這就是精華法則——最優秀的將上升到金字塔頂部。
洛克菲勒是美國的石油大亨,他的老搭檔克拉克這樣評價他:“他有條不紊和細心認真到極點。如果有一分錢該歸我們,他會爭取;如果少給客戶一分錢,他也要給客戶送去。”他就是這樣從賬麵數字——精確到毫、厘,分析出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和弊端所在,從而有效地經營著他的石油王國。
成功最怕“卓越”二字。做事細心、嚴謹、有責任心,是卓越;做人堅持原則,不隨波逐流,不為蠅頭小利所惑,“言必信,行必果”,也是卓越;生活中重秩序,講文明,遵紀守法,甚至小到起居有節、衣冠整潔、舉止得體,也是卓越的體現。
追求卓越的人對工作有一種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並為之孜孜不倦、樂此不疲。
他們在別人都放棄時仍堅持不懈。
在所有人都認定事不可為時仍殫精竭慮。
他們不僅僅維持工作或恪盡職守。
他們深入內在,尋求更多的東西。
當一般人放棄的時候,他們找尋下一位顧客。
當顧客拒絕他的時候,他追問:“你到底要不要買?”
當顧客不買的時候,他繼續追問:“你為什麼不買?”
他們總是在找尋自我改進的方法,以及顧客不買的原因,他們永遠在不斷地改善自己的行為、舉止、態度和人格;他們總是希望知道人們為什麼買,為什麼不買,他們總是希望更有活力,更有行動力。
古語有雲,“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魔鬼往往隱藏於細節之中。失敗的最大禍根,就是養成了敷衍事的習慣。而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盡善盡美,讓自己經手的每一件事,都貼上卓越的標簽。
阿基勃特是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一名小職員。他有個外號叫“每桶四美元”,這是因為他每次在旅館住宿、書信或收據上簽名時,總要在自己名字的下方認認真真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幾個字。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後說:“竟有這樣努力宣揚公司聲譽的職員,我一定要見見他。”於是盛情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多年以後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做了第二任董事長。
阿基勃特做的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小事,也許別人不做或不屑做,或根本就沒想到要去做,唯有阿基勃特特別細心精明,發現這是一個做免費廣告的辦法,並且認認真真把這件小事堅持做下去了。他因此而得到了應得的回報。
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蒂芙尼公司在業內聲名顯赫。為了長期維護良好的聲譽,他們對外保證出自公司的任何產品,如不滿意,都可以無條件予以退貨。為什麼蒂芙尼公司能夠享譽世界?靠的就是一絲不苟,靠的就是竭盡所能,靠的就是絕對地值得信賴。出自蒂芙尼公司的每一件產品都無可挑剔,並且絕對是同類產品中最好的。
對蒂芙尼公司而言,出自公司的每一件作品都至關重要,對你來說,出自你手的每一件作品,其重要程度更甚於此。
你也許並不經營商店,但你一定是在經營某種“商品”。什麼是你的“商品”呢?經由你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份零件,每一個報告,每一個方案,都是你的“商品”。你向世界展示你的才能,你以此來服務於大眾。你的“商品”應該具有你的性格特點,應該打上你個人的魅力商標,你不應該容忍在自己偉大的生命織錦中,存在低劣易斷的絲線。你所做的一切都應該代表著優秀,代表著卓越。你應該讓所有的人知道,你的作品不是漫不經心的潦草之作,而是完美的傑作——無論是你自己,還是別人,都不可能做到比這更出色的了。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商業社會中,是否注重細節的完美就體現在這些小事上。因為我們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的。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極其完美的程度,必須付出你的所有熱情和努力。完美的細節體現出一種專業化的品質,而隻有經過專業化訓練、具備專業精神的人,才能鑄造完美的細節。
在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自動自發的精神,更需要苛求細節完美的精神,我們的產品不允許有任何的瑕疵,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僅僅滿足於盡力而為,而要全力以赴地追求產品的完美無缺。
我們常說要追求卓越,其實卓越就是苛求細節的具體表現,卓越並非高不可攀,隻要我們認真從自己做起,從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並把它做精做細,就可以達到卓越的境界。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在成功之前,早已默默無聞地努力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成功是長期努力和積累的結果,更是苛求工作細節的最佳詮釋。在實際工作中,不論你是老總還是普通員工,唯有把“每一件尋常的事做得不尋常的好”,苛求細節的盡善盡美,才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徑。如果凡事都沒有苛求完美的積極心態,那麼你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頂峰。
公司是船,你在船上
有個企業家被問到他為什麼喜歡航海。他的回答是,航海和經營企業有強烈的共同點: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就像一艘船要破浪前進需要全體船員各司其職,共同配合,才能順利抵達目的地一樣。
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樹立“這是我們的船”的理念,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把自己服務的組織看成是一艘船,一艘自己的船,這樣你才會竭盡所能貢獻自己的力量,主動、高效、熱情地完成任務,用心去打造屬於自己的“船”;還要將你的上司、同事看做是和你同舟共濟的夥伴,你們是一艘船上的合作者,而且隻有每一個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這艘船才會前進。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將和這艘船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與船同生死、共命運。所以,你不但要為你的船貢獻自己的全部能力,你還要保護你的船,不讓它在中途拋錨。
這也就是我們強調的“主人翁精神”。英特爾總裁安迪·葛魯夫曾應邀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生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出了以下的建議:“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而應該把公司看做是自己開的。自己的事業生涯,隻有你自己可以掌握。不管什麼時候,你和老板合作,最終的受益者也是你自己。”
但是,這種心態在當今的職場卻是並不多見的,他們總認為:“公司是老板的,我隻是替老板工作,工作付出得再多,幹得再出色,最後得到好處的永遠是老板。”如果你有做軍人的朋友,或者你多少了解一些軍隊的事情,那麼你就會改變這種不合理的認識。每一個軍人都非常清楚,他必須和他的長官、他的戰友同舟共濟,否則他犧牲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在戰場上就意味著生與死,每一個錯誤都可能意味著死亡。沒有長官的智慧,沒有戰友的配合和掩護,你是無法獨自完成任務的。我們常說“商場如戰場”,這樣的處世原則在商場也是通用的。
在商場上,當然一次的失誤並不意味著死亡,但沒有一個老板喜歡這種事情一再地發生。而且,你所從事的企業發展不順利,你的個人利益就會受到影響;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最後倒閉,你還得重新選擇職業。所以,你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企業的發展也是保障你個人利益與發展前途的基礎。因而,我們說企業如同一艘船,它需要所有船員(員工)全力以赴、共同配合把船劃向成功的彼岸,同時,這條船也承載著它的船員(員工),避免他們掉入大海。
其實,老板和員工都是這條船上的一員,隻是分工不同、角色不同而已。在企業這條船上,老板是船長,這個職位賦予他的不僅有權利,還有責任,他要思考船的航向,要避免觸礁或者碰到冰山,還要保障一船人的安全。你一旦進入一家企業,就如同上了一條船,你唯一的選擇就是盡職盡責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每一名員工都這樣,才能保證船在中途不會出問題,因為,誰也不希望船在茫茫的大海上拋錨,甚至有意外或者事故的發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員工也是企業的主人,公司的興亡不僅和公司裏每一位員工的切身利益有著直接的關係,而且還維係在公司的每一位員工身上。所以,上了公司這條船,就必須和公司共命運,必須和老板同舟共濟。
和老板同舟共濟,意味著你不但可以和老板分享成功的喜悅,更主要的是要在困難時,能夠替老板分憂。
蒙牛剛剛起步時,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作為第一個重點市場,在打下深圳這個戰場的過程中,“三大闖將”之一烏日娜立下了汗馬功勞。
1999年4月烏日娜給楊文俊及牛根生打電話,決定開始做牛奶。
那時市場不太好,伊利在深圳沒幾天就失敗了。烏日娜對牛根生說,相信我吧,我一定幹好。5月8日,牛、楊、鄧拎著十幾箱牛奶來到深圳,到(孫先紅)先行人廣告公司落腳。大家一起在市場上買了各種品牌
的牛奶,進行盲測,結果每個人都感覺蒙牛是最好的。大家充滿了信心。
一個月後,烏日娜穿著皮鞋將所有商場走了一遍,一說內蒙古的產品,都不要。都說,我們老板就喝澳牛,喝保利,內蒙古的牛奶不喝。
萬事開頭難,沒有促銷費,烏日娜自己做T恤衫,登報紙廣告,印DM單,穿蒙古袍促銷……沃爾瑪當時就要1件小奶、1件大奶。第三次,要了3件。沒有送貨車,烏日娜就坐公共汽車送,騎自行車送。
一天走十件八件貨。第一批10噸牛奶,烏日娜沒賣出去,但不想讓大家對她失去信心,又進了第二批貨,20噸。
困難接踵而至,烏日娜咬牙堅持。由於是先賒貨,後付錢,十幾個分銷商,有兩家欠了八九萬元,始終沒給錢。有個被辭掉的分銷商還開車撞烏日娜的房門。
剛開始做促銷時缺乏經驗,用低工資雇傭的促銷員,卷走了貨款,住宅小區內做促銷丟得更多。7、8月間,深圳下大雨,箱底都開始長毛,又損失了一批貨;又累又氣之間,烏日娜的身體也出了問題,做了直腸息肉的手術,不久,又查出了糖尿病;南方雨水多,在外跑業務,鞋裏常浸水,結果腳趾變了形,得了類風濕;9月份,烏日娜父親去世,她又被台風堵在機場……
但烏日娜沒有被困難打倒,她從失敗中總結,找教訓,第一年下來,300萬的合同,她完成了600萬。第二年,合同一下就訂了3600萬,這可是個“天文數字”!聽了這樣的消息,本來應該在呼市治療腳疾的烏日娜,當日就趕回了深圳。當時,原先的一批骨幹聽了這樣的合同,都走了,隻留下了一個人。
但這一年下來,烏日娜把“天書”做成了“地書”,3600萬的數字也不是什麼神話!
烏日娜用全力以赴的精神將深圳戰役演繹成了傳奇,甚至在最困難的時刻也沒有放棄,而是靠著一股堅韌的意誌超越了所遇到的困難。
公司就是你的船,我們應該學習老板的敬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像老板一樣對待工作,像老板一樣思考,在工作中付出熱情,增強責任感,忠於公司,為公司願景的實現貢獻自己的激情和才智。老板也在為我們工作,告訴我們公司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與配合,公司的發展與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是分不開的,每一個人都是公司發展必不可少的力量。優秀的公司背後往往有一個夢幻團隊在支持。
在某種意義上,老板也是員工,員工也是老板。公司的發展需要船長和舵手同舟共濟、群策群力。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夠在事業上出類拔萃,那麼就請你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和老板一起為公司的發展而努力吧!
以老板心態麵對任務
米西爾國際公司的創始人米西爾先生曾是一名西點軍校的優秀學員,1970年,米西爾先生從西點畢業之後參加了美國陸軍,幾年後他成為一名連長。在連長的位子上,米西爾幹了兩年。這個連後來被稱為“西點的米西爾連”。米西爾用兩年的時間把這個美國陸軍最渙散的一支部隊改造成為一支鐵軍,米西爾成功的秘密就是:“讓每一個士兵自覺地認為,這是我的連隊。”
後來米西爾先生因為傷殘從軍隊退役,他成立了著名的米西爾國際公司。在米西爾公司內,所有的員工都做到了這一點:這個公司是米西爾的,也是我的公司。
讓每一個員工都把公司當成自己的,讓每一個員工都以合夥人的心態來工作,米西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應邀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生發表演講,提出這樣的建議:“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應該把公司看做自己開的一樣。”
作為一名員工,首先要有一個企業屬於自己的心態。要把公司看成是自己開的一樣,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主管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都要願意全力以赴、積極主動去做任何事情。這樣最終你將成為自己工作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