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發明之路(3)(2 / 2)

1919年至1923年間,竟然逐漸增加到2.5億馬克的資本股票,以及0.5億馬克的優先股金。不過,這顯然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所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造成的。

1925年,這家公司成立60周年之際,公司股金已穩定在3000萬馬克。

在這家漢堡公司發達後不久,諾貝爾還為奧地利和匈牙利另建了一家公司,即“諾貝爾達納炸藥有限公司”,其總部設在維也納。

值得提及的是,克魯梅爾工廠,這座曾經將諾貝爾手中的發明轉變為具有實用價值的爆炸物,從而使諾貝爾贏得了大量財富的工廠,在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整個工廠的炸藥產量急劇下降。

這個工廠當時擁有雇員已達2700名。

雖然遭到了戰後經濟蕭條的嚴重影響,但是不久便完成了工廠轉產的問題。

工廠裏的工程師和工人們,利用未遭破壞的機器和實驗室,來製造和平時期需要的產品。

接著,在克魯梅爾,又建造了一座大型的研究實驗室、兩座新工廠。

一座工廠生產人造絲,另一座工廠製造“維斯特拉”化纖。這兩種紡織纖維產品,都是以低硝處理的纖維素為材料織成的。

這些新型產品,對後來紡織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然而,這些新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所遇到的許多技術問題,則都是依據諾貝爾在1893年至1894年間在意大利聖雷莫的實驗室裏進行的開創性研究和設計,才得以解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魯梅爾工廠發展到了擁有9000名雇工,德國最大的彈藥廠。

1945年4月的一天。

克魯梅爾工廠在一次空襲中,被一千多枚重型炸彈摧毀。而這些炸彈所采用的炸藥,也正是以諾貝爾自己的發明為基礎而製造出來的。

戰後,在廢墟中,人們找到了為紀念達納炸藥發明者和工廠創始人而聳立的諾貝爾塑像。此時的它,已經彈痕累累,遍體鱗傷,雙眼流露出憂傷的神情。

諾貝爾從年輕時開始,多次到過法國。

1851年他18歲那年,就在巴黎的大學實驗室學習,並且留下了他那刻骨銘心的一段初戀。

1858年,麵臨著破產的父親,讓通曉法語的諾貝爾來到巴黎貸款。諾貝爾不幸告貸無門,空手而歸。

事隔三年之後,諾貝爾又一次來到巴黎求助。這次幸虧得到了法國“動產信貸總協會”的10萬法郎貸款,最終發明了“諾貝爾專利炸藥”。

在以後的旅行中,他曾多次訪問過拿破侖三世統治的法國。

他非常喜歡這個國家,曾經試圖將他的發明介紹給他們。然而,這個國家對生產和銷售炸藥,采取了國家壟斷的措施,並且設有“火藥與硝石管理局”這樣的壟斷機構,從而使他遇到了很大的障礙。

就是在硝化甘油炸藥上市以後,仍然被法國視為壟斷產品。

諾貝爾曾經親臨法國,進行早期考察。

經過考察,他發現政府壟斷的黑色火藥,其價格要高出德國的三倍。於是他想,如果能夠在法國建廠,生產達納炸藥新產品,銷路豈不更好。

1868年,諾貝爾到了法國。他在南錫附近的利韋丹,同“巴布父子鐵器工廠”的小老板保羅·巴布,有了初步接觸。

巴布是一名有才華的工程師,曾任炮兵上尉。他對達納炸藥很有興趣,當即拍板,拿出20萬法郎,作為在法國建廠的投資,條件是得到6%的利息,加上分享一半的利潤。

諾貝爾同他的合股人巴布,熱心地做了多次說服工作,當局仍然堅持不準建廠的規定。

諾貝爾感到很焦急。他對巴布說:

“為什麼法國不懂得達納炸藥的價值呢?很明顯,法國不使用達納炸藥,是個極大的損失。”

巴布點頭稱是,一麵問道:

“諾貝爾,德國是否已經使用達納炸藥?”

諾貝爾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