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倫河畔之草原,
汝榮登大汗寶座之場地!
凡此一切之一切。
均在漠北之草地!
孛兒帖,汝之結發愛妻,
盛友如雲,不渝之友誼,
統一團結,偉大之民族,
強盛安定,鞏固之社稷。
凡此一切之一切。
均在漠北之草地!
嗚呼,我主!
汝奈何欲棄汝之蒙古百姓耶?
豈因此地風和日麗耶?
豈因唐兀惕已服汝之法律耶?
豈因西夏王後更為嬌麗耶?
嗚呼,我主!
我等已不可為汝之盾牌也。
但願運回汝之高貴遺體也,
將汝不朽之軀交與汝妻也,
慰汝之百姓殷切心意也。
嗚呼,我主!
汝其行也,且莫遲疑。
客列古台的招魂詞剛一念完,原來紋絲不動的靈車忽然又啟動了。送靈車的隊伍緩緩向蒙古北部走去。
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在一段時間內是嚴格保密的。不讓這一消息在尚未臣服或剛剛表示臣服的人們中傳播,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當時蒙古人尚未采取適當的預防意外事件的措施。為了不走漏風聲,送靈車的隊伍沿路遇人則盡殺之。那些偶然碰到送靈車隊伍的人都被或多或少當成可疑的人而遭到了不幸。同時,這也是阿爾泰山地區的古老風俗:為死者尋找其在陰間的奴仆。所以,送靈車的人除了殺掉所碰到的人以外,同時還殺掉了這些人的牛馬等牲畜。當時,送靈車的人一邊殺一邊說:
“到陰間侍候我的君主去吧!”
等到靈車被送到位於克魯倫河上遊的皇家大營時,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才得以公布。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遺體被陸續輪流放在各斡兒朵。翰兒朵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宮帳或行宮,也是其主要妻室所居之宮。諸親王、公主和將領得到拖雷發出的訃告後,即從這個龐大帝國之各地前來奔喪,哭泣著向遺體告別。遠道者走了三個月才趕到。
三、下葬
全體蒙古人都來到這位為他們建立“世界帝國”的人物的靈柩前排隊哀悼。接著,下葬儀式開始。墓地在不兒罕合勒敦群山的一個山坡上。這個墓地是成吉思汗生前自己選擇的。不兒罕合勒敦山是古代蒙古人的聖山。以前,成吉思汗年輕遭難之時,不兒罕合勒敦山曾救過他的性命,以那稠密的森林掩護了他。後來,每當他要作出重大決定時,在他一生的各個轉折關頭,在他要進行大規模戰爭之際,他都要登上不兒罕合勒敦山,祈求蒙古人的上帝長生天的護佑,因為據說長生天就在不兒罕合勒敦峰頂。不兒罕合勒敦是三河之源,斡難河、克魯倫河和土拉河從不兒罕合勒敦山奔騰而下,灌溉著蒙古部祖傳的牧場。據說當年有一天,成吉思汗在不兒罕合勒敦山打獵,在一棵大樹下休息,默思多時,起身時說:將來死後,司葬於此。
成吉思汗死後,其諸子遵其遺命葬他於此地。葬儀結束後,這裏成了禁地。人們讓樹木叢生,成為密林,為的是蔭蔽其葬地,使人不辨其墓在何樹下。至今這裏沒有任何標記表明墓之確切地點。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從此就長眠在這床由雪鬆、冷杉和落葉鬆大樹林組成的大被下了。北麵,是無邊無際的茂密的西伯利亞泰加森林,泰加森林一年之中8個月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南麵,是向遠方伸展的廣袤而起伏不平的大草原,春暖時節,草原上繁花點綴,蝴蝶亂飛。該草原一直向南伸展,最後變成了黃沙滾滾的浩瀚的戈壁灘。在蒙古,有時人們會看到,一隻黑羽金眼雄鷹——蒙古的天之驕子在天空振翅翱翔,迅速地飛越地麵上的一個地區又一個地區。這是成吉思汗一生經曆的形象體現。他一生東征西討,南攻北伐,從森林環繞的貝加爾湖到流水滔滔的申河(印度河),從鹹海周圍的大草原到古老中國的華北大平原,到處都有他戰馬馳騁留下的足跡。
其他的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子孫)最後也長眠在不兒罕合勒敦山,但他們的酣夢常常受到絡繹不絕的來訪者的打攪。這些來訪者在他們的墓地上,沒完沒了地打聽著他們命運的秘密。而他,卻安息在山上,任何人不得入其林,也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確切的墓葬點。他出生於蒙占土地上,又回到了這片土地的懷抱。這片土地保護著他,藏匿著他,他永遠地同這片土地融成了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