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在遭到蒙古軍的兩次進攻後,看出成吉思汗的總意圖是奪取中都,因此,特別加強了中都及其北部屏障居庸關一帶的防守。
此前,金帝完顏永濟曾命元帥右都監術虎高琪,率10萬大軍屯駐居庸關北懷來、縉山(今延慶)一帶。聞蒙古軍複從野狐嶺突人縱深,金帝特命尚書左丞完顏綱為主帥,統轄懷來,縉山地區軍政,以增強居庸關屏障。同時,又命工匠把鐵熔化封固居庸關門,並在關門之外布設專傷蒙古騎兵的鐵蒺藜百餘裏,在關上部署重兵鎮守。
成吉思汗偵悉金軍上述部署後,決定將奪取居庸關分為兩步走,首先進行懷來一縉山之戰,獲勝後再組織居庸關之戰。
懷來一縉山之戰,蒙古軍打得很漂亮。因為,戰前成吉思汗已通過各種渠道掌握了金軍正、副帥之間的矛盾和兵力部署等情況。原來,術虎高琪曾在進攻南宋時立有戰功,號平南虎威將軍;在1211年蒙古軍進攻中都時,又因守城有功累升縉山防禦使、權元帥右都監;他急於再立戰功高升。但左丞完顏綱在攻宋戰爭時曾兵敗四川,此次充任主帥後,想爭頭功,故不聽右丞相徒單鎰的勸阻,親帶精兵10餘萬至縉山,改變術虎高琪的部署,因而金軍戰守不定。成吉思汗據此率軍先打敗將完顏綱一個措手不及,繼而攻打坐山觀虎鬥的術虎高琪,金軍全線潰敗。蒙古軍乘亂掩殺,全殲金軍主力20萬人。此役蒙古之勝,促使金朝宮廷的矛盾更加激化。金大將胡沙虎殺死金帝完顏永濟;接著回到中都的完顏綱又被胡沙虎以兵敗罪殺於市中;術虎高琪兵敗後畏罪,自率親兵竄人中都宮廷,先下手為強,殺死胡沙虎。金廷內的相互殘殺,極大地削弱了抗蒙力量。
成吉思汗在獲捷於懷來一縉山之戰後,乘勝率軍逼近居庸關北口。見居庸關備禦有序,實難力取,遂采取避堅就瑕之策,隻留一小部兵力在北口虛張聲勢,牽製金軍;自率主力從右翼迂回南下,偷越五回嶺(今河北淶源東),襲破紫荊關,奪取涿州城,從西南方威脅中都。另遣大將哲別率領精騎,在曾出使金國的劄八兒引導下,在夜間走小路,通過黑樹林的澗道,繞至居庸關南口,乘守軍不備,金鼓之聲齊鳴,不待金兵從睡夢中驚醒,便一個個死於刀斧之下。隨之,蒙古軍南、北夾擊,迫居庸關守軍投降,打開了通往中都的大門。
成吉思汗召集諸將商議戰事,針對諸將急於攻城的情緒,指出:中都雖在眼前,但強攻必然傷亡過大,得不償失。遂決定兵分3路,深入金國腹地,進行掃蕩作戰。時至次年春,3路大軍除中都等11城未克外,幾乎掃遍舊黃河以北廣大地區,中原大地出現了“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隻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家”的殘破景象(元好問詩句)。然後,成吉思汗及各路大軍會師中都城下。他再次製止諸將急欲攻城的建議,而以大軍作威懾,遣使入城逼降。金宣宗完顏殉無可奈何,隻好答應成吉思汗的條件,向成吉思汗奉獻岐國公主及金帛,童男女500人、馬3000匹,並派丞相完顏承暉陪送成吉思汗出居庸關,戰事又告一段落,
八、建蒙古炮軍
成吉思汗為什麼不敢攻打中都?這裏自有他的苦衷。他記起1211年,哲別兵臨中都城下,遭到城上炮火轟擊,傷亡一片,隻得無可奈何地撤退。教訓更為深刻的是1212年的西京之戰,成吉思汗不僅未能破城,反而身中流矢,被迫撤圍。1213年奪占居庸關,不是靠的強攻,而是靠的智取。1214年春大軍屯於中都城下,眼看即將到嘴的肥肉不敢伸手去取,就是因為缺乏攻城能力。如何攻克堅城深池?成吉思汗陷入冥思苦想之中。
一天,成吉思汗問部將喳木海:“攻城略地,兵仗何先?”唵木海對此已有研究,從容地回答說:“攻城應以炮石為先,力重而能及遠故也。”(《元史。喳木海傳》)成吉思汗為久思不得其解的難題找到答案,十分高興,當即命喹木海為炮手。又他令人去把大將木華黎喚來,說:“喳木海告訴我,攻城用炮之策,甚好!甚好!我要重用唵木海,建立自己的炮軍,何愁堅城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