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刻,我覺得我被他騙了上當了。
但很快我就把這種想法丟開了。這八兩雖說市儈,雖說是他那個妖怪般的爺爺一手帶大的,可終究天性魏敏,還是個山野間成長起來的好漢子,這心思不說純淨如赤子,那也算是難得一見了,這等忠厚漢子,看來要真不幸被我言中繞出了這古墓,這後麵幾天免不得好生做準備,再陪他進來一遭了。
說話間,我與八兩便繼續往前走,走了差不多有個把裏地,我們便轉入了一條更大更寬比值向前的甬道。
這甬道完全由漢白玉鋪就,兩邊牆壁上有各色石雕成的祥禽瑞獸,頭上天花板也繪有不少神仙仙境般的飄然飛升之景,而那每隔百米便有的一盞盞銅燈,更能說明此地的非凡。
“怎麼樣八兩,按我說的沒錯吧,這條路頭上要不是後堂冥殿,回去我請你喝花酒!”我看到如此氣派景象,知道自己賭對了,這裏肯定就是後堂冥殿前的正道了。
這古墓結構其實都是有講究的。
古人修陵墓,不過是想活著的時候的一切榮華富貴,死後也仍能享受,而這古墓修建流派裏,則就有仿照墓主人生前所居院落一說,而按照古代人家院落來看,這古墓則正是分為了前堂、中堂與後堂三進院落的排布。
這古墓終究是死人用的,雖說與三進院落相仿,可實際上這聯絡前堂、中堂與後堂的線路,可就沒平日人家的花園小路那麼幽靜美麗了,這聯絡三進院落的,則就成了甬道、陪葬坑與最後的升天路。
甬道很簡單,就是修建古墓的匠人來回走動,墓主人子孫祭拜和將墓主人棺槨送入後堂冥殿的路,一般都不會太高大寬廣,但漢唐時期以及漢唐以前的則不然,因為國力強盛,所以陵墓一般都極為輝宏浩大,這甬道嗎,也就比後世陵墓修建的要氣派的多。
至於陪葬坑,一般都是在中堂或後堂周圍,看這古墓的設計,是將陪葬坑放在了聯通中堂與後堂的橋梁,省了不少工程量,也說明這古墓到了明朝,也就沒以前那麼宏偉高大了,這也能說明,那時候的國力,早就比不上漢唐雄風了。
而這升天路嗎,顧名思義,就是讓墓主人升天所走的最後一段人間路。此路已過,則入高天,那這路盡頭,就是後堂冥殿無疑了。
我想及致此,便對一直默不作聲的八兩追問道:“怎麼樣八兩,聽你宋哥的,沒錯吧?”
“宋……宋哥,說實在的我一直有個問題想問你。”八兩緩聲開口問我道。
“什麼話你問啊,我還能不搭理你咋的?”我洋洋得意地渾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