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反:反其道而行,條條大道通羅馬1(1 / 3)

第十章 反:反其道而行,條條大道通羅馬1

古人曰:事有反經而合權者。有時候倒打一耙,是擊退敵人的最好方法;有時候回頭走路,是到達目的的唯一正確道路。所以我們要具備逆向思維,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各種辦法都行之不通,不妨倒著想,往往會山重水複疑無路,驀然回首,路在燈火闌珊處。

將計就計,巧妙應對別人的刁難

故事回放:

20世紀30年代,英國首相丘吉爾在訪問美國時,被一位反對他的美國女議員詆毀:“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會在您的咖啡裏下毒藥的。”對此,丘吉爾並沒有勃然大怒,而是不露聲色地回答說:“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一定會喝下那杯咖啡。”由於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多次發表演說主張與前蘇聯共同抵抗德國納粹的侵略。在記者發布會上,一位記者尖聲問道:“您為什麼要替斯大林說好話?”這個問題涉及兩個不同體製的國家,對此,丘吉爾從容地回答說:“假如希特勒侵略地獄,我也會為閻王爺講好話的。”這兩個事例中,丘吉爾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不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觀點,而是用幽默含蓄的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寓於其中,語言充滿耐人尋味的魅力,讓聽者自己去體會他的觀點,同時也恰到好處地回擊了對方不友好的態度。

維特門是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的著名律師,當選為加州議員。有一次,他剛從農場回來,因為時間的緣故,穿著一身農場工人的衣服趕去參加一個聚會。他一進入房間,就不斷地聽到那些紳士淑女們在議論他,言語間十分不尊重鄉下人。沒過一會兒,那些紳士淑女們便圍坐在維特門周圍,向他提出各種各樣的怪問題,企圖嘲弄他,讓他出洋相。

維特門站起身來,對這群庸俗的人說:“女士們,先生們,請允許我祝願你們愉快和健康!在這個快速前進的時代裏,難道你們不可以變得更有教養些麼?你們穿著如此高貴,言辭卻如此刻薄無禮,你們是虛偽的。而我,一直以為你們是真正的紳士和淑女。其實,我們都錯了。”當這群自以為是的人正要向他發作的時候,從外圍走進來主人,恭敬地對他說:“維特門先生,您好!剛剛怠慢了,他們沒想到是您。請您到書房來,我還有些問題要向您請教呢。”維特門對那群呆若木雞的人們說:“再見了,祝你們玩得愉快!”維特門的反唇相譏簡短直接,噎得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偽紳士、偽淑女們啞口無言,頃刻間,就把對手的嘲諷、責難一掃而光,更凸顯了自己人格的高貴。

聆聽老經驗:

工作和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處處和你為難,一有機會就出難題刁難你,意圖使你陷入難堪的境地。這時候就需要你在維護自己尊嚴的情況下,運用技巧來輕鬆化解。應對刁難時,要善於以智取勝。當對方提出的問題使你實在無法回避又難以作出正麵回答時,不妨順著對方的話茬往另外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引申。這就是換位思考,它可以使自己的論據更為充分、合理、貼切,這種化解自己窘境的方法大都是對問題單刀直入,語言直接,使對方難以招架而被擊潰。

生氣不如爭氣,翻臉不如翻身

故事回放:

南北朝時的高洋就是一個懂得適時彎曲的人。高洋在尚未稱帝時,政權在其兄長高澄的手裏。高洋的妻子十分美豔,高澄很嫉妒,而且心裏很是不平。高洋為了不被高澄猜忌,裝出一副樸誠木訥的樣子,還時常拖著鼻涕傻笑。高澄因此將他視為癡物,從此不再猜忌高洋。高澄時常調戲高洋的妻子,高洋也假裝不知。後來高澄被手下刺殺,高洋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朝中大臣素來輕視高洋,而這時高洋大會文武,談笑風生,與昔日判若兩人,頓時令四座皆驚,從此再不敢藐視。高洋篡位後,初政清明,簡靜寬和,任人以才,馭下以法,內外肅然。

當時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聽到高洋篡位,借興義師的名義,進攻北齊。高洋親自督兵出戰,宇文泰見北齊軍容嚴盛,不禁歎息道:“高歡有這樣的兒子,雖死無憾了!”於是引軍西還。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已不存在這種不忍讓就會動輒丟性命的屈伸之道了,但適時彎曲是必需之策。彎曲時更容易看清彼此更多的東西,更有利於溝通和進步。

一個名叫拉升·彼德的男士在海軍服役兩年後,回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之前服務的那家廣播公司正等待他繼續去做播音工作,但是換了個新上司。由於某種原因,這位新上司好像不大願意接受他。

他憋著勁兒要在各個方麵和他的上司比個高低,於是他冷靜、謹慎地工作著。新上司對他主持的節目時間重新安排以後,他按捺不住了。他一直是和老搭檔主持某個喜劇節目的,而新安排的時間差得不能再差了——將近午夜。

他怒火中燒,準備和上司幹一場,但是為了飯碗他還是忍了下來。搭檔和他接受了這個倒黴的時間安排,兢兢業業地工作著,三年後,這個節目成為華盛頓首屈一指的節目。

一天,新上司主動邀他參加電台的聚會,這次是躲不掉了。晚會上,他遇到了上司的未婚妻。她是個聰穎、活潑、務實的姑娘。像她這樣的姑娘怎能喜歡一個沒有什麼可取之處的人呢?通過上司的未婚妻,他對上司的人格品行的看法有了轉變。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態度轉變了——上司的態度也變了。後來,他們成了好朋友。他仍在全國廣播公司工作,並在全國一檔著名的電視節目中主持氣象預報。

聆聽老經驗:

己不如人時,當麵翻臉、發泄怒火隻會自取滅亡,懂得適時彎曲、暗中發力才是求勝之道。當遭遇別人的欺辱時,是生氣對自己有利,還是忍下這口氣對自己更有利?是翻臉對自己有利,還是適時彎曲對自己更有利?這是不言自明的。當然,不能為彎曲而彎曲,要在彎曲時不忘積極進取,最後一鳴驚人,顯示出強者的實力時,自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忍無可忍,還要再忍

故事回放:

範雎是戰國時期政治舞台上一位十分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而他走上政治舞台卻曆經了坎坷。

他原是魏國人,早年有意效力於魏王,由於出身貧賤,無緣直達魏王,便投靠在中大夫須賈的門下。

有一年,他隨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知範雎之賢,饋以重金及牛、酒等物,範雎辭謝沒有接受。須賈得知此事後,以為範雎一定向齊國泄露了魏國的秘密,便將此事報告了魏的相國魏齊。魏齊不問青紅皂白,令人將範雎一陣毒打,直打得範雎肋斷齒落。範雎裝死,被用破席卷裹,丟棄在茅廁中。須賈目睹了這一幕,不置一詞,還往範雎的身上撒尿。

範雎強忍著一時之氣。他待眾人走後,從破席中伸出頭對看守茅廁的人說:“公公若能將我救出,以後定當重謝。”守廁人便去請求魏齊,允許讓他將廁中的“屍體”運出。

範雎曆經千辛萬苦來到了秦國都城鹹陽,並改名換姓為張祿。此時的秦國正是秦昭王當政,而實際上控製大權的卻是秦昭王之母宣太後以及宣太後之弟穰侯、華陽君和她的另外兩個兒子徑陽君、高陵君。這些人以權謀私,秦昭王完全被蒙在鼓裏,形同傀儡。

但範雎看出秦國是最具實力的國家,秦昭王也不是一個無所作為的國君。幾經周折,範雎終於見到了秦昭王。他以其出色的辯才向秦昭王指出秦國政策的失誤,並提出了自己內政外交等一係列主張。

秦昭王立即采取果斷措施,廢太後,驅逐穰侯、高陵、華陽、徑陽四人於關外,將大權收歸己有,並拜範雎為相。

範雎所提出的外交政策,便是聞名於後世的“遠交近攻”,而他所要進攻的第一個目標,便是他的故國魏國。

魏國大恐,派使臣須賈來向秦國求和。不過,須賈隻知道秦的相國叫張祿,而不知他就是範雎。

範雎得知須賈到來,便換了一身破舊衣服,也不帶隨從,獨自一人來到須賈的住處。須賈一見大驚,問道:“範叔別後還好嗎?”範雎道:“勉強活著吧!”須賈又問:“範叔想遊說於秦國嗎?”範雎道:“沒有。我自得罪魏的相國以後,逃亡至此,哪裏還敢遊說。”須賈問:“你現在幹什麼呢?”範雎道:“給別人幫工。”須賈不由得起了一絲憐憫之情,便留範雎吃飯,說道:“沒想到範叔貧寒至此!”同時送給他一件絲袍。

席間,須賈問:“秦的相國張祿,你認識嗎?我聽說如今天下之事,皆取決於這位張相國,我此行的成敗也取決於他,你有什麼朋友與這位相國認識嗎?”範雎道:“我的主人同他很熟,我倒也見過他,我可以設法讓你見到相國。”

第二天,範雎趕來一輛駟馬大車,並親自當馭手,將須賈送往相國府。進入相府時,所有的人都避開,須賈覺得十分奇怪。到了相府大堂前,範雎說:“你等一下,我先進去替你通報一聲。”

須賈在門外等了好久,也不見有人出來,便向守門人問道:“這位範先生怎麼這麼半天也不出來?”這時才明白剛才拉他進來的“範先生”就是他要找的相國。

須賈大驚失色,於是脫衣袒背,一副罪人的打扮,請守門人帶他進去請罪。範雎雄踞堂上,身旁侍從如雲。須賈膝行至範雎座前,叩頭道:“小人有必死之罪,請將我放逐到荒遠之地,是死是活都由大人安排!”範雎問:“你有幾罪?”須賈說:“小人之罪多於小人之發。”範雎道:“你有三大罪:我生於魏,長於魏,至今祖先墳塋還在魏,我心向魏國,而你卻誣我心向齊國,並誣告於魏齊,這是你的第一大罪。當魏齊在廁中羞辱我時,你不加阻止,這是你的第二大罪。不止如此,你還乘醉向我身上撒尿,這是你的第三大罪。我今天之所以不處死你,是因為你昨天送了我一件絲袍,看來你還沒忘舊情,我可以放你回去,不過你替我轉告魏王,趕快將魏齊的腦袋送來!要不然,我就要發兵血洗魏都大梁城!”

魏齊嚇得倉皇出逃,可趙、楚等國畏於秦國的兵威,誰也不敢收留他,魏齊終於被迫自殺。

聆聽老經驗:

一個人能“忍”的程度也是他可“負”的程度,成大事者莫不是從危機四伏的人性叢林中殺開一條生路,其間所受之辱超乎想象。但正是如此,他們才能挑起常人挑不起的重擔,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