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考文言文的翻譯技巧(1 / 2)

高考文言文的翻譯技巧

考試研究

作者:李光輝

縱觀近幾年新課標考區的語文試卷,文言文翻譯在整個試卷中所占分值比例逐步增大,共10分。新課標最新《考試大綱》規定:文言文翻譯考查屬於能力層次B級。(1)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句法;(4)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命題人往往從文中截取一些帶有重要語法現象的文言語句設考並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這就要求考生在考場上做到有的放矢,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這一原則歸結起來為三個字,即“信、達、雅”。本文圍繞三原則從以下六個方麵對高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的翻譯展開分析,以期考生遊刃有餘地翻譯。

一、考情分析

當前,考生在翻譯過程中往往過於程式化,追求僵硬化的逐字逐句直譯,不懂得知識的遷移,不能得高分。就文言文翻譯而言,不是短期內能達到立竿見影的功效,但也不是無章可循。隻要考生在平時學習中大量誦讀,加強語感培養,做到文言並重,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考點精析

高考文言文閱讀翻譯題,既能考查考生對文言實虛詞、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識、句子間的語意關係的領會,又能考查學生的書麵表達能力。要做好文言文翻譯,考生可借鑒以下方法。

1.留: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

例如:(1)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官名)

(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人名)

(3)“非有仲尼、墨翟之賢”“崤函之固,自若也”。(人名、地名)

2.刪: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裏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如發語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誌、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複詞中的虛設成分等。

例如:(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湊足音節的助詞)

(2)夫趙強而燕弱(發語詞)

(3)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偏義複詞)

3.換:將單音詞換成雙音詞,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後的詞,通假字換成本字……換言之,留的留下,刪的刪去,其他的都是“換”的對象,這是字詞翻譯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例如:(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單換雙)

(2)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古今異義)

(3)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名詞作狀語)

(4)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動詞為動用法)

4.調: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由於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和介詞短語後置等。

例如:(1)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介詞短語後置)

(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

(4)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

5.補:補出省略內容。比如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得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