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爾基傳(4)(2 / 3)

古利·普列特涅夫吃過早飯就躺下睡覺。阿廖莎去外麵找點事做,天一黑就回來,要是運氣好,就可以買回一些麵包、香腸或牛雜碎,來補充他們的夥食。無論怎樣艱難,他們過得總是很快活。

在這裏阿廖莎又結識了一個叫貝什金的人,他上過師範院校,受過良好的教育,他讀書很多,人也很聰明,他常滔滔不絕地給阿廖莎講《蒙特·克利斯托伯爵》。他說:“這部書主題鮮明,感情豐富。”他還擅長編故事。他講話的藝術和語言的優美,曾引發阿廖莎的羨慕。他待阿廖莎像大哥哥一樣,真心實意地為阿廖莎指點迷津,他說:“你不能像女孩子一樣羞澀,你不要怕別人罵你不老實。老實!對女孩子的確是資本,但對你……公牛老實,那它隻配吃幹草!”

在這裏,阿廖莎還熟悉了特魯索夫、窮大學生、“紅毛馬”……

阿廖莎經人介紹認識了雜貨鋪老板安德烈·捷裏柯夫。雜貨鋪在一條荒涼的小街的盡頭,是一幢低矮的平房。走進鋪子,迎麵是一個很大的房間,光線不算好,隻靠一扇天窗射入微弱的光。和大房間相連的是廚房,從廚房過去,走過一段不長的走廊,就是一間倉庫。這倉庫是一間秘密圖書室。這裏收藏著許多禁書和珍貴版本的書,據說,是全城最好的圖書室。喀山許多大學的大學生和抱有進步思想的人們,常常來到這裏借書,這兒也是他們的聚會點。他們在這裏慷慨激昂地熱烈爭論,有時也在這裏竊竊私語。他們希望改變現狀,希望生活變得更美好,從他們的談話中,阿廖莎經常可以發現他想說而又說不出的話。接觸到這些人,使阿廖莎不禁歡喜。在這些人眼中,阿廖莎就像木匠手中的一塊好木材,他們很想把他製成一件不同凡響的成品。他們對阿廖莎十分嚴格,有時甚至使阿廖莎認為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有一回,阿廖莎在書店的櫥窗裏看到了一本叫《警世箴言》的書,他讀不懂這書名的含義,便在一次聚會時,向一位神學院的大學生請教,並想從這位大學生那裏借到這本書。“瞧你,老弟,讓你看什麼就看什麼,別亂伸爪子,這種書也是你能看得懂的嗎?”這個長得黑黑的、卷發、厚嘴唇的未來的大主教先生很不友好地嘲諷他。阿廖莎是個很倔強的孩子,他把自己在碼頭上做工的錢,一點點地集攢起來,最終還是買了這本書,這是他第一次買的一本像回事兒的書,他十分珍惜這本書,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又一遍。

從這時起,科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著作,開始代替了阿廖莎曾經貪得無厭地專心讀過的小說和冒險故事。在這所特殊的大學裏,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民偉大,革命的理論像春雨一般滋潤著他的心田。他覺得隻有對人類充滿了愛,才會激發出追求生活意義的力量。

在這所特殊的大學裏,阿廖莎知道了亞當·斯密的理論,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作品和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

阿廖莎的住處——瑪魯索夫加貧民窟,是上山去的交通要道,它在雷伯內良斯卡婭和老戈爾舍內亞兩條街的交彙處。老警察尼基弗勒奇派出所的對這個人員複雜的貧民窟相當重視。每天他都要來巡視好幾回。從這裏警察抓走了佐伯寧、奧夫希金、葛利高裏耶夫、克勒洛夫……有一次警察在搜查這個貧民窟時,發現了阿廖莎的一本抄滿了摘要的本子。幸運的是這個本子上所抄的是拉甫洛夫的《現代理論學說及其曆史》。可是警察局還是把這件事報告了阿廖莎的故鄉——尼日尼·諾夫哥羅德城當局。

秋天來了,阿廖莎看到輪船開進了過冬的停泊所,碼頭荒涼起來,他在這裏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做。他開始每個月拿三個盧布,在瓦西裏·塞萌諾夫的麵包作坊打工。

麵包作坊是一個地下室,窗口向著地麵,隻能透下微弱的光。工人們在這裏每天要工作十四小時。瓦西裏·塞萌諾夫對待工人像囚徒一樣,時常威脅他們、鞭打、懲罰,甚至扣他們的工錢。麵包作坊對工人們來說,簡直是監獄。

阿廖莎並不因為瓦西裏·塞萌諾夫的暴虐而驚奇,因為他的經曆中對這類事也司空見慣。然而他所吃驚的是,這裏的工人對暴虐的溫順的忍受。阿廖莎經常把自己對主人和對同夥的看法大膽地講出來。

有一次,瓦西裏·塞萌諾夫偷聽到阿廖莎跟工人們說的話,便罰阿廖莎揉了一個星期的生麵團。阿廖莎為了維護自己做人的權力,他利用零碎的木柴做了一個小書架,一麵揉麵團,一麵看書。瓦西裏·塞萌諾夫走進麵包房,看見阿廖莎正在讀一本托爾斯泰的著作,他一把抓過書,正想把它丟進火裏去。

“你敢燒掉那本書!”阿廖莎大聲地喊起來。瓦西裏·塞萌諾夫被這突出其來的叫聲驚呆了,他把書丟在地上,一聲不響地離開了地下室。

阿廖莎不僅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且也竭力保護同伴的權利。他時常把詩人們的詩句讀給同伴們聽:

“哦,人呀,你的命運。

是多麼崇高……”

他想組織一次罷工,但是沒有成功。

阿廖莎和革命者們的友誼,使得他放棄了瓦西裏·塞萌諾夫麵包坊的工作。安德烈·捷裏柯夫經過周密籌劃,決定開一個小麵包坊,初步計算一盧布可以產出三十五戈比的利潤。用這些收入來維持那些“人民利益是最高利益”的思想的人們的貧困艱難的生活。阿廖莎擔任麵包師傅的助手,並且以“親信”的身份,監視作坊裏可能發生的偷麵粉、雞蛋、牛油、麵包事件。阿廖莎從肮髒的大地下室作坊來到了這個整潔的小地下室作坊。這裏隻有兩個人:麵包師傅和他,麵包師傅叫伊凡·柯茨米奇·布托寧,長著一撮小胡子,一雙陰沉憂鬱的眼睛,莫名其妙的一張小嘴巴整天喋喋不休。他雖然不大關心周圍的現實生活,總喜歡講發財和夢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