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戰神之初(5)(1 / 2)

一直以來巴頓都認為優良傳統對於造就領導藝術具有最重要的意義。偉大的軍事統帥要具備天生的高貴的血統和卓越的指揮才能。他甚至認為,紳士階層不同於其他階層,無論在戰時還是平時,都能體現出來。因此他主張要把紳士精神灌輸給每一個士兵,這樣才能將普通的士兵訓練為絕對服從命令的勇士,這樣的部隊才能有戰鬥力。

如今,巴頓在軍中的名氣大大提升了。盡管在軍事生涯中他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可是在他的身上,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突出,他個性十分強烈,每一個接觸他的人都有這種感覺。夏威夷軍區司令威廉·史密斯少將在改任西點軍校校長之前,對巴頓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此人在戰時會成為無價之寶,但在平時卻是一個搗亂分子。”巴頓對於他的評價也給了積極肯定的答複,因為他確實是這樣的一個人,而且永遠不會變。

巴頓回到華盛頓後,在騎兵司令辦公室任參謀。這個時期,軍內討論的最熱烈的話題就是機器在多大程度上將取代戰馬。從巴頓的職務及其對騎兵這一兵種的熱愛來看,他又怎麼能否認坦克在戰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它的遠大前途呢?為此,他常常感到左右為難。

工作之餘,巴頓夫婦常與上流社會來往。艾森豪威爾、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國務卿史汀生以及副總統查爾斯·道斯等人都是他家的座上賓。為了緩解一下巴頓當時的心情,比阿特麗絲在馬薩諸塞州南漢密爾頓的鄉村買了一座農莊,取名“綠色草地”,作為他們的新居。聽到這個名字便可以感受到此地空氣的清新,環境的宜人。

“綠色草地”坐落在伊普斯韋奇河畔,是一幢典型的19世紀初新英格蘭風格的建築,樸實自然並且十分舒適。院內有馬廄、畜欄、穀倉和車庫,另外,還有兩個寬大的賽馬場。

在騎兵司令辦公室的任職期滿,巴頓回到“綠色草地”度假,遊玩後,他接著又到華盛頓的陸軍大學,即美國陸軍的最高學府深造。他一邊學習一邊撰寫論文。其中一篇題名為“未來戰爭的可能特點以及應付它們所需要的組織、戰術和裝備”的論文給校方留下了深刻印象。該文對曆史上不同時代的戰爭進行了分析,深入探討了將來戰爭的特點及其采取的對策。校方認為,這篇文章論述全麵,見解深刻,因而作為陸軍大學的研究成果送往陸軍參謀部供參考。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造,1932年7月,巴頓以優異成績畢業,之後又被分配到第二故鄉邁爾堡,任騎兵團副團長。就在這個時候正好碰上棘手的“補助金大進軍”。所謂“補助金大進軍”,是指30年代美國政府拖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的補助金而引起的各地退伍軍人向首都華盛頓的進軍。大約兩萬名退伍軍人陸續從各地湧人華盛頓,要求聯邦政府立即支付戰時補助金。這些退伍軍人中,有些就是巴頓的部下,其中還有救過他命的傳令員喬·安吉洛。他們衣衫襤褸,食不果腹,住在被人拋棄的破舊房子裏,有的幹脆搭個棚子住在大街上。他們聚集在國會山周圍遊行示威。這讓巴頓很為難。

有人認為他們是顛覆分子,在和平時期搞破壞,以胡佛總統為代表的統治階層認為這些人是革命分子,決心以武力加以鎮壓。巴頓出於階級的本能,極端仇視所謂“布爾什維克分子”,也參加了這次鎮壓行動。巴頓奉命率隊出發。上午,當他騎在馬上,從埃利普斯河岸邊向賓夕法尼亞大道眺望時,數以千計的老兵向他歡呼致敬。在這樣的時候,不知道巴頓作何感想。這些老兵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位他們崇拜的英雄毀滅了他們的希望。下午4時,巴頓帶領一支騎兵,手中揮著大刀,在那些曾經與他生死與共的遊行老兵隊伍中橫衝直撞,接連將數人砍倒在地。這次事件雖然靠武力平息下來了,但它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創傷,使美國陸軍在此後數年裏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件事情對巴頓的影響也較大,因為在他用武力鎮壓這些退伍兵的時候,其中不少人還是他的老部下,他們曾在戰爭中並肩而戰。可是巴頓無法從本質上認清這一事件真相,仍認為鎮壓“暴亂”需要快速反應,無情打擊。此時的巴頓好像是一個冷血動物,絲毫不會念及戰友情份。這件事情不久,他被晉升為中校,在1935年,他再度到夏威夷赴任。

在去夏威夷赴任的時候,巴頓決定乘船,可是乘船相對來說是比較危險的。乘船去夏威夷主要是為了考驗自己的膽量,享受一下冒險的刺激,他與一批業餘船員,包括自己的妻子,一起駕駛著小遊艇從加利福尼亞向夏威夷駛去。他既當船長,又當航海員,一路乘風破浪,把遊艇安全地開到火奴魯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