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你不知道的自己,心理醫生告訴你
破譯心理密碼的閱讀旅程。
人一直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況。人生本來就充滿缺憾,完美人生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人生雖不完美,卻是可以令人感到滿意和快樂的。
——(美)馬斯洛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無數千奇百怪的現象,我們之所以覺得奇怪,是因為無法對它們做出準確恰當的解釋。在《每天懂點好玩心理學》中,我們精選了百餘個生活小場景,呈現了心理學最基礎的麵貌,展示了心理學在職場、消費、愛情、生活、影視等領域擁有的神奇魅力。
閱讀本書,是一場奇妙的心理閱讀旅程,你會慢慢發現,心理學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高深,而且,那些難解的生活現象本質上也沒有那麼深奧。本書的心理醫生,將脫去以往學者的枯燥外套,以輕鬆、有趣的經曆,帶領你在這次旅程中,盡情地體驗心理學的奧妙。
心理學實際上是一種思考方式,是一種生活態度,當你破譯了心理密碼,自然能感受到它的神奇魅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蘊涵了心理學獨特的氣息,隻是看你有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
正如馬斯洛所說:“人生雖不完美,卻是可以令人感到滿意和快樂的。”在這場不斷破譯密碼的旅程中,你可能會錯過一些東西而遺憾,也會因為收獲一些東西而滿足,這就是本書帶給你的最大快樂。
你能從鬱悶的金領身上看到抑鬱症帶來的傷害,也能從劉謙的魔術中學到暗示的神奇妙用,還能在電影裏看到以前你不曾看出的奧妙,更能在愛情裏收獲你未曾意識到的幸福。總之,這本讀物將隨時隨地帶給你愉悅,娓娓道來,趣味生動。
破譯心理密碼,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1968年,羅森塔和幾位心理學家曾在美國一所小學做過測試,他們隨機挑選出幾名學生,告訴老師,這些學生有“優異發展可能”。他們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了老師,讓老師對這幾名學生有了期待。於是,老師們給了這些學生良好的品行評語,隨時關注他們的言行,在之後的幾個學期裏,這幾名學生果真取得了老師期待中的進步。
這並不是神話,而是心理學家利用心理上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老師和學生都發生了改變,稱之為“羅森塔效應”。
平凡人不快樂的N種症結
趣味心理小測試
每個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傾向與需要,完美主義則是苛求完美的一種心理傾向。過分追求完美會使人顧慮重重,生活在痛苦之中。你是否也有完美主義傾向呢?
1.你會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而懊悔不已嗎?
A.根本不會 B.偶爾如此 C.常常如此 D.每次都這樣。
2.自己或別人若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都應該受到責備?
A.完全不讚同 B.有點讚同 C.很讚同 D.完全讚同。
3.即使自己再努力,也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努力也是白搭。
A.完全不讚同 B.有點讚同 C.很讚同 D.完全讚同。
4.不管做任何事,我都力求盡善盡美。
A.完全不符合 B.有點符合 C.很符合 D.完全符合。
5.對於許多事,如果不能做到理想的地步,我寧願放棄,也不要讓自己有缺陷的感覺。
A.完全不符合 B.有點符合 C.很符合 D.完全符合。
6.我不會因為對現實問題的考慮,而降低對事情品質的要求。
A.完全不符合 B.有點符合 C.很符合 D.完全符合。
7.我相信隻要盡力,任何事情都可以達到完美的境界。
A.完全不讚同 B.有點讚同 C.很讚同 D.完全讚同。
8.犯了任何小失誤,我都不會輕易原諒自己。
A.完全不讚同 B.有點讚同 C.很讚同 D.完全讚同。
都市白領為何愛玩暴力遊戲
“雙腳冰涼,雙腿無法移動,周圍寂靜無聲,我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還有鞋子摩擦石塊的聲音……”這個雙目緊閉的三十出頭的女人在緊張地回憶著她的夢境。
“請繼續。”我鼓勵她說下去。
她喉嚨動了動,接著說:“好像我是在一條公路上,什麼都沒有,對,旁邊是山崖,我覺得自己隨時都可能掉下去。”
女人一點一點地回憶,在我的引導下,她將自己的夢境描述得越來越清晰,而她臉上所呈現出的恐懼表情也逐漸明晰。
我將這些變化都記錄在她的病例裏。我是一名心理醫生,在北京郊區開了一間不大的心理診所,每日以為各種病人排憂解難為生。
這位女白領在外企當高管,生活無憂,但她總是來找我說她的夢,她的夢境如同她自己敘述的那樣,荒涼孤獨。每次夜裏醒來,她隻有讓自己陷入燈紅酒綠之中,才能暫時忘記恐慌。
所以,這位白日裏穿著套裙,在寫字樓裏彬彬有禮的女性,一到夜晚降臨,就變成了一個穿著暴露、打扮前衛的辣妹,遊蕩於各大酒吧和遊戲廳。她愛不釋手的解壓方式,竟然是在網上玩一種十分暴力的網遊。
每當看到遊戲裏那些被她肢解、打死的人,她的內心就由衷地滿足,但這種滿足感同樣令她恐慌。
這是人格分裂的征兆,患病的多是在大城市裏打拚的年輕白領。他們白天過著光鮮的生活,但是夜晚回到出租房裏,看著陌生的牆壁和窗外不屬於自己的霓虹,內心的孤寂感便會噴湧而出。
人格分裂是指性格的多重性,患者將引起內心痛苦的意識活動或記憶,從整個精神層麵分離開來,以求自我保護。他們與人若即若離,在他們看似矜持的外表下,藏著的其實是一顆冷漠、多疑,甚至殘忍的心。他們害怕與人交往,因為他們無法克服內心的恐懼。
真正能滿足他們的是那種令他們不再孤單的事情,例如暴力遊戲。許多白領喜愛暴力遊戲,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能從中獲得滿足,而無須尋求他人的幫助。
但是,他們獨立的性格令他們在心理上無所依從。所以,要想從病症中解脫,最好的辦法就是擴大交際圈子,感受到別人的好感和善意,慢慢接受這種輕柔的、相互依靠的生活。
“走吧,我帶你去做水上瑜伽。”我站起身來對我的患者說。
“瑜伽?”她十分不解。
我點頭:“是的,水是緩解孤獨最好的幫手。”
心理小貼士:
在泳池清澈的水裏,隻要盡情舒展身體,做到令自己最放鬆、最舒服的狀態,那些壓力很快就會被排解。水對於心理有障礙的人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在水中做柔和的伸展運動,不但能夠使得人們身心放鬆,還能提高人們的心理素質。
心理醫生為什麼也會得心理疾病
時間已經過了晚上十二點,但我依然守候在辦公室裏。下午接到一個電話,一個憂鬱症患者希望和我談一談。
但我一直等到現在,他都沒有前來,我不得已翻開我桌上的書籍,試圖讓閱讀使我忘記現在的無聊。
存在就是被感知。
貝克萊說:疼痛隻不過像快樂一樣是一種心靈的激情。
亞裏士多德說:理解行為的問題就是理解整個神經係統活動的問題,反之亦然。
赫布說:這些句子每次都能讓我的心靈為之震動,時間在閱讀中慢慢流逝,正當上麵那些精美的句子也無法讓我耐心地等下去的時候,這位病人終於來了。
“我有憂鬱症,十分嚴重。”不等我開口,他就對我講起了自己的事情,“我跟你一樣,是名心理醫生,每天接待不同的病人。我治愈了很多患者,讓他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我為此感到高興。”
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漸漸地開始害怕單獨待在辦公室裏,沒有病人的時候,我總喜歡去找別的醫生,哪怕不說話也不願意離開。而當我的病人來找我傾訴的時候,我比他們更渴望訴說。”
“既然你對自己的症狀如此了解,為什麼還要來找我呢?你自己也是心理醫生,應該懂得如何排解不良情緒。”我看著坐在我麵前的這個無望的年輕人。
“是的,我明白,我得了憂鬱症。”這個心理醫生抬頭看著我,繼而垂下腦袋,“但我就是沒辦法自己克製,我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我連自己都拯救不了。”
我看著眼前這個男人,他將頭埋進臂彎裏,就好像鴕鳥將自己的頭埋進沙子中一樣,想要忘記自己的存在。
這是個特殊的病例,患者對自己所患的疾病十分清楚,但他無法將自己治愈。作為心理醫生,他在工作中總是接觸到不同的情緒患者,這些患者就好像暗流,不停地將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灌入他的腦海中。時間一長,他自然而然地就會被感染。這種情緒感染的情況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存在。在每一次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都在不斷地影響著別人,也受到別人的影響。
現在許多人在工作與生活中總是要偽裝自己。在人際關係複雜的辦公室裏,在缺少親情的生活中,他們時時刻刻接受著來自各方麵的情緒衝擊,卻又要裝作坦然自若地接受。這樣的過程必然會使人的內心受到侵害,就好像這位心理醫生在不斷的積累中,終於達到了情緒的爆炸點,從而一發不可收拾,他被那些病人憂鬱的情緒感染之後,無法掙脫,從而成為一名心理患者。
無法擺脫憂鬱的醫生隻得來找我解決困擾,我也隻能盡力幫助他,因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亞力西斯·科銳爾博士說:“不知道怎麼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而死。”
其實,不論是商人還是其他人,誰不懂得拒絕憂慮的騷擾,誰就無法擁有快樂的人生。一位哲人曾把憂慮形象地比喻為一把搖椅,它可以使你有事可做,但是毫無益處。
心理小貼士:
憂鬱症患者害怕獨處,他們希望與人接觸,越近越好,這會讓他們感到安全。他們不敢對他人有所要求,因為他們害怕被遺棄。他們害怕獨自麵對自己,甚至不敢照鏡子,那會讓他們感到恐懼。
當你有過分的依賴感,一有風吹草動就想東想西,那麼,你就要警惕了,因為憂鬱症很可能已經蟄伏在你的周圍,蠢蠢欲動了。
辦公室裏的窩囊男,家裏稱霸王
由於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承擔各自的社會責任,這樣就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隨著社會不斷變革,人們的情感、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人際關係在發生變化,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
最近來我診所裏的人多是易怒、脆弱的病患,他們或多或少患著歇斯底裏症,在他們的邏輯裏,隻有先下手才能保護自己,所以,他們常常在激憤之後,跑到我這裏來懺悔。
一位男士在政府機關擔任職員,因為能力不夠,為人木訥,在單位裏隻能任人差使,就連剛參加工作的小姑娘也不把他放在眼裏。
“我真不明白,他們怎麼能這樣對待我,沒有一個人看得起我。”這個男人沮喪地講述他的經曆,“我沒招誰惹誰,憑什麼大家都升職了,就剩下我。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每次我老婆說起這件事,我就忍不住要動手打她。但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事後我很後悔,可我當時就是管不住我的手。”
這個男人可憐巴巴地望著我。在來診所之前,他剛把自己的老婆打得鼻青臉腫,現在,他成了虔誠的懺悔者,希望我能代替上帝寬恕他的罪惡。
他的妻子提起升遷的事情,正是他無法觸碰的逆鱗。這個男人有著歇斯底裏患者最典型的特點:易怒的脾氣和脆弱的自尊心。任何輕微的抨擊和勸慰都會令他感到委屈,從而憤怒,他的妻子便成了他的出氣筒。歇斯底裏的人在生活中不占少數,我還有一位病患也是如此。
他是一位高薪白領,有一個漂亮的女朋友,但是他從不感到幸福。他時常打電話去調查女友在何處,和什麼人在一起。隻要女友解釋不清楚,他就開始煩躁不安,甚至萌生殺人的念頭。他被自己的念頭折磨得痛不欲生。
在我這裏診治的時候,他才說出自己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和別的男人跑了,他的父親對此耿耿於懷,常在他麵前說女人的壞話。所以,他才會嚴苛要求自己的女朋友,在各方麵都控製她的行動,因為他是在潛意識中報複自己的母親。
這兩個男人都是典型的歇斯底裏症患者,他們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唯唯諾諾,在別人看來,他們是典型的好男人,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藏著不可遏製的扭曲情感。因為現實和潛意識中的不滿,他們控製不住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自己最親愛的人。
這種心理成因主要在於這類人天生較為內向和壓抑的性格,內在情感因為受到內向性格的束縛,無法全麵地表達出來,從而積累成疾。我為他們開出一些處方藥,並告訴他們放鬆心情。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心病還得心藥醫,解鈴還須係鈴人,說到底心理治療是一個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是移去阻礙,發展應對能力的學習過程。在陷入心理困境的時候,他們隻有自己掌握調適的方法後,才能調出好心情,享受生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