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 學校&學習——給苦練“內功”的你(1 / 3)

Chapter5 學校&學習——給苦練“內功”的你

休息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看電視也是一種學習

“果果!猜猜我是誰?”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一個國際長途,裏麵還莫名其妙冒出來這麼一句。

“你是誰啊?快報上名來,好不?那麼多人,我哪記得啊。”我沒心思和對方玩猜名字的遊戲,因為還有一大堆作業要做呢。

“娜娜啊!你不會連我都忘了吧?”娜娜在電話那邊開始不滿,“你小學的同桌兼死黨——”

“娜娜!是你啊?”我高興地不行,“怎麼才打電話過來?在英國還好吧?學習上跟得上不?英語聽不聽得懂啊?”

“你十萬個為什麼啊?一口氣問那麼多,我怎麼回答你啊。”娜娜開始笑開了。

“到底怎麼樣嗎?”我也樂了。

“果果,你知道不,剛來英國上課的第一周,我可沮喪了。每節課能聽懂老師講的單詞的沒幾個。可是沒辦法啊,誰讓我過來了呢,隻好硬著頭皮聽了。”娜娜開始訴苦,“到了第二周就好多了,大概能聽懂七八成。不過街上聽當地人講話,還是嘰裏咕嚕的,不知道講什麼。後來我沒辦法了,隻好沒事就把電視機打開,不看的時候也放著。你知道的,全是英語台,開始的時候,也和聽老師講課一個感覺,隻能聽懂幾個單詞,我也沒管它,連睡覺都開著電視機……”

“那豈不打擾到別人啦?”我打斷娜娜的話。

“不會,我把聲音調的剛剛好,關上門,隻有我自己聽得到,也能睡得著。這樣聽了一個月,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裏麵的單詞幾乎每一個都能聽懂了!你說神奇不神奇?電視居然還有這種學習功效!”娜娜在那邊激動地說著。

媽媽告訴我:

果果,娜娜說得沒錯。其實不光是語言可以通過看電視來學習,還有很多知識都可以通過看電視來學習呢。人們啊,通常把這種學習方法叫做電視學習法。

相比較起廣播學習法來,用電視來學習的最大好處就在於,它增加了視覺在學習中的作用。

可別小看視覺的作用哦。現代心理學試驗證明,多種感覺器官一起上陣參加學習,要比一種感覺器官單獨學習的效果好。而且多個器官同時使用時,並不是簡單的數學相加。比如,人從聽覺器官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15%,而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住25%,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則能夠記住所獲得知識的60%,而不是40%,神奇吧?

所以,如果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提倡多器官共同參與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可是,很多家長或者老師認為:看電視可能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這個結論經過調查研究證明是不可靠的。因為看電視與學習成績其實並無直接的關係。電視隻是眾多媒介工具的種類之一,廣播、書籍、電子遊戲機等也屬於學習的媒介工具。而且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壞,常常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教師對兒童的態度、家庭關係、兒童的成就需要、兒童的自我接納程度、兒童的同伴關係等等,電視不能直接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好與壞。

那麼是不是就提倡無節製地看電視呢?

當然不是。

每種東西都幾乎尤其兩麵性,要如何利用它們為我所用,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怎麼達到我們要實現的目標,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要想利用好電視這個媒介來幫助我們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正確引導。電視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的雙刃劍,可以讓孩子變得聰明,也可以讓孩子變笨。所以,我們有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去挑選一些能讓自己變聰明的節目去看。比如,你想學習英語,就可以每周鎖定中央二台的《希望英語》,也可以選擇中央九台,也就是中國國際頻道,這個頻道全天都用英語播放節目,是非常好的學習英語的電視資源。

第二,掌握好度。每件事情往往都有它自己的規律,也就是“度”。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要掌握一個尺度,既不能太過,又不能不足。利用電視來學習也是這樣。不能成天都隻在看電視,這樣就過度了。對於一般的青少年兒童來說,最好是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過了時間,就要有這個自製力將電視關掉。

因為看電視的過程往往是心智被動接受的過程。看太多的電視,就可能剝奪孩子的自我創造力、自我信賴、學習和其他社會互動的時間。據研究表明,看電視容易造成腦部“慣性思考”的發展,容易使攻擊行為增加、容忍度降低,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減少。

所以,給自己規定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點和時間長度,到點了就關機。如果做不到,可以請爸爸媽媽來監督管理。

第三,不養成不好的習慣。比如,邊看電視邊吃飯或者做作業。看電視的時候就安安心心看電視,吃飯的時候就認真吃飯,一心兩用的結果常常是兩件事都得不到最好的效果。

第四,製定一個可行的電視學習時間表。詳細列出自己每天想看的節目以及節目播出的時間和長度,甚至可以製定出一天完全不看電視,選擇戶外活動。這樣可以檢測自己對電視的依賴程度究竟有多少。

如果能夠做到這些,相信電視學習法能讓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讀圖比讀字更直觀

“蔥頭,你這草稿本上怎麼全是圖片啊?你在學畫畫嗎?”我隨手拿起蔥頭手邊的草稿紙,發現上麵很多奇奇怪怪的圖畫,有魚啊,鳥啊,甚至飛機的簡筆畫。

“沒有啊。我沒學畫畫。不過喜歡畫畫倒是真的。”蔥頭笑了笑,從我手裏接過她的草稿紙,“看我畫得好不?”

“還挺不錯的。這個鴨子好像是一筆畫成的吧?你怎麼做到的啊?”我接著問。

“畫久了就會了唄。”蔥頭得意地說。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還是覺得不解。

“我們昨天不是學了‘醜小鴨的故事’嗎,我畫它來幫助記憶的。”蔥頭邊說邊給我解釋,“看見沒?這裏還有個小池塘呢,‘醜小鴨’到池塘和大家一起遊泳,大家都不理它,我用了個箭頭表示它們和醜小鴨走了相反的方向,然後醜小鴨一天天長大,接過發現自己長成了白天鵝。在這兒呢——美麗的白天鵝。怎麼樣,思路很清晰吧?”

“行啊,蔥頭,真有你的!”我邊順著蔥頭指的看著她畫的圖邊聽故事,覺得自己也一下子就記住了,“很形象啊。”

媽媽告訴我:

果果,確實是這樣。圖形比起文字來,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優勢:就是直觀。直觀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便於記憶。所以你隨手去翻翻你們的教科書,常常在課文後配有相關的圖片。尤其是小學的教科書,上麵更是幾乎每篇文章都配有插圖。這樣做,就是為了方便小朋友們更好地記憶學到的東西。

再看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路邊醒目的廣告牌,報紙上刊登的廣告等等,常常是大幅大幅的圖片配上少量的文字。商家們這麼做,也是利用了這一點,希望人們能夠記住他們的廣告,從而去購買他們的產品。

蔥頭真是應用了這種方法來幫助記憶。

其實每段文字材料,往往都是某種可觀事物的反應。如果一篇課文結構清晰的話,常常表現的就是一個很好的場景。我們如果要在頭腦中背誦或者複述的話,就可以用這種圖形法構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通常,人們把這種語言環境叫做人工語言環境,以便幫助人們記憶相對比較複雜的、大量的文字材料。

相對人工語言環境而言,還有一種叫自然語言環境,說簡單點,就是我們每天生活在某種語言社會裏,每天用自己的母語與別人交流、溝通的這個環境。構造一個人工語言環境,可以比自然的語言環境更規範、更濃縮,從而更具有學習的價值。這就是人們為什麼要用圖片來幫助記憶的原因。

另外,從生理結構上來說,人類右腦對於圖像有強大的記憶功能,所以我們大可以利用這種強大的功能來學習和記憶。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腦,即左腦和右腦。他們的分工是有些不同的。粗率地講,左腦部分主要語言、邏輯、數學和次序等等,而右腦部分主要處理節奏、旋律、音樂、圖像和幻想等等。傳統的機械記憶,人們往往隻用到了左腦,而浪費了可以利用的大好資源的右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