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全麵勝利(2)(1 / 3)

尼米茲還要解決軍官們的其他一些問題。哈爾西向新聞界宣稱,他要騎裕仁天皇的禦馬。因此,外號"公牛"的哈爾西和天皇的白馬成了頭條新聞。哈爾西從崇拜他的那些人那裏收到馬鞍、韁繩、套索和馬刺,又都成為報紙的熱門新聞。尼米茲當即命令哈爾西不許他信口開河。日本人開始派出謀求和平的試探者,既然隻有天皇一人有權令其臣民停息幹戈,那麼就不應該去取笑他們"神聖"的陛下。

在萊特灣,一名賣弄飛行技術的陸軍飛行員在特德·謝爾曼特混大隊的軍艦上空作俯衝和對假目標進攻表演,摔在"蘭道爾夫"號航空母艦甲板上,招致11人死亡。謝爾曼因此大發雷霆,向所屬艦長發出緊急命令,如發現任何飛臨軍艦上空的飛機,就把它擊落。尼米茲取消了這項命令,並極力使頭腦發熱的謝爾曼冷靜下來。

6月底,尼米茲將軍飛赴舊金山,這是戰爭年代他同金將軍的最後一次會晤。這次會議為時僅一天。金告訴尼米茲,杜魯門總統已批準"奧林匹克行動"計劃,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應為接著發動的"王冠行動"作好準備。會議這樣簡短,充分說明尼米茲與金已胸有成竹,"奧林匹克行動"與"王冠行動"都不會付諸實施。

7月間,斯普魯恩斯在關島,同他的參謀人員和尼米茲的參謀人員製訂"奧林匹克行動"實施方案。他愈研究這項進攻行動計劃,愈益預感到軍艦與人員將付出沉重的損失。特納在馬尼拉,同登陸部隊陸軍第6集團軍沃爾特·克魯格將軍製訂"奧林匹克行動"中有關兩棲作戰的計劃。

重新組成的第3艦隊,泰然自若地沿日本東部海岸機動,進行轟炸和轟擊。哈爾西的艦載機襲擊了機場、工廠和海軍基地,並在日本內海擊沉或重創了日本帝國艦隊的殘部。日本人對這種有傷尊嚴的行動並未進行報複,使盟軍首腦們看清了日本人正積蓄殘存的飛機來對付任何可能的進攻。

從衝繩島和馬裏亞納群島起飛的500多架次轟炸機飛臨日本上空,炸毀了日本主要城市的大片地區。潛艇和裝有水雷的飛機正以空前規模緊密封鎖住日本諸島。

破譯的日本無線電訊表明,日本正試圖通過蘇聯政府伸出和平觸角時,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和第5艦隊司令,著手將工作重點從製訂"奧林匹克行動"方案轉到為日本可能投降作準備。華盛頓也是這樣。有關建立民事政府,處理戰犯,一直到戰後重建工作方麵的專家雲集太平洋艦隊參謀部。

7月25日,海軍武器專家威廉·S·帕森斯上校乘飛機來到關島。他隨身帶著人類製造的世界第一顆原子彈於16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爆炸的影片,為感到驚懼的尼米茲將軍、斯普魯恩斯將軍、李梅將軍以及挑選出來的一些參謀軍官放映了一個巨大火球於沙漠升空的電影。第二天,他飛往提尼安島。曾在衝繩島附近受傷現已修複的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裝著一大塊用於原子彈的次臨界鈾235,也剛剛到達那裏。

26日,美國、英國、中國政府發布"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提出和平條件:日軍必須無條件投降;日本除本國四個島外,應從其占領的一切領土撤出;占領日本,直至通過自由選舉建立"一個傾向和平及負責的政府"為止。必須接受這些條件,否則,隻有"迅速完全毀滅"。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把鈾卸在提尼安島後即駛往關島,接著又奉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命令,於28日離關島前往萊特灣報到。在重新加入艦隊前,艦員將進行兩周訓練。

28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在東京舉行記者招待會,記者問他政府對"波茨坦公告"將采取什麼行動。由於日本政府尚未確定如何答複,鈴木回答時態度模棱兩可,致使各盟國政府認為日本拒不接受"波茨坦公告"。

7月底,負責"原子彈計劃"的雷斯利·R·格羅夫斯少將的副手托馬斯·法雷爾準將抵達關島。法雷爾同李梅少將和新任美國戰略空軍司令卡爾·斯帕茲開會,商討陸軍部要求第509特混大隊"訂於8月3日以後在能見度允許進行轟炸的氣象條件下,立即投擲第一顆特種炸彈"的有關命令。

法雷爾接著拜訪尼米茲將軍,要求海軍擬訂在原子彈轟炸機飛行員被迫跳傘或飛機迫降時進行援救的措施。他特別要求將潛艇部署在沿飛行員所經航線的水域,附近基地的海軍水上飛機作好準備。

尼米茲同意采取這些措施後,把法雷爾叫到窗前,指給他看北邊海平麵的一個小點。

"那邊有座島,"他說,"叫羅塔島。島上約有300名日軍。他們給我製造了不少麻煩。他們有電台,了解我們的行動,並從那裏發送情報。你們有沒有可以轟炸羅塔島的小炸彈?我認為在這種時候不值得去進行一次登陸進攻,但這個小島確實給我們造成很多麻煩。"

"將軍,不行,"法雷爾答道,"我們的炸彈都是大的。"接著,他前往提尼安島就任第509大隊基地的司令。

尼米茲將軍對日本政府不能麵對現實變得很不耐煩。他認為日本失敗已成定局,但武士道精神不可能使日本人認輸。他們通過蘇聯派出和平觸角以試探盟國反應,企圖一箭雙雕:向盟國試探不作無條件投降;使俄國不參與太平洋戰爭。顯然,俄國不會置身於這場對他有得無失的戰爭之外,蘇聯政府隻不過是在拖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