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要效率,更要效能2(3 / 3)

記住:別耍小聰明,但不要拒絕“大智慧”。耍小聰明、投機取巧,對自己是有害的。有頭腦、有眼光、有思想的人,是會得到成功的賞識的。

善用大智慧的人,前途才會充滿光明,而一種好的思維方式就是引領你走向成功的快捷之路。

變“問題獵物”為“問題獵手”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問題是一種客觀存在,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必然存在。因此,若要高效地解決問題、實現目標,方法比什麼都重要。有人視問題為“龐然大物”,心生疑懼,隻能做問題掌中的“獵物”;有人卻視之為“紙老虎”、“黔之驢”,積極發現其致命區,一矢中的。隻有在開放的大環境中,找到最準確的目標,才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

古時候,有個齊國人非常喜歡打獵,盡管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耐心,但收獲總是不大。

仔細分析後,他發現失敗的最大原因不是自己的技術差,而是他缺少一隻優秀的獵犬。而購買一隻優秀的獵犬需要很大一筆資金,這對於家境貧困的他暫時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於是,他轉而努力耕作農田,家境漸漸富裕起來,同時,他也時常注意練習,使狩獵的本領也得到提高。

幾年以後,他花了很多錢買來了一隻非常優秀的獵犬,開始了自己喜歡的狩獵生活。由於獵犬的幫助,這個獵人收獲特別大,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獵手。

可見,找出突破點、找對方法是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不對,結果隻能是南轅北轍。而一個真正的“問題獵手”,不僅能做到未雨綢繆,而且能做到“一擊斃命”。

發明“豐田生產方式”的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大野耐一是個善於從不滿中發現問題,加以改進的人。大野曾總結他發現問題的秘訣在於“凡事要問5次為什麼”。

有一次,生產線上有台機器老是停轉,修了多次都無效。大野就問:“為什麼機器停了?”

工人答:“因為超負荷,保險絲燒斷了。”

大野又問:“為什麼超負荷呢?”

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大野再問:“為什麼潤滑不夠?”

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

大野再問:“為什麼吸不上油來呢?”

答:“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這樣,大野還不放過,又問:“為什麼磨損了?”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

於是,大野下令給油泵安上過濾器,終於使生產恢複了正常。

大野的這種方式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根源,可以有效地“捕獲”問題。

多問一些為什麼,我們可以用更少的力氣、時間來解決更多的難題,取得更多的成就。

美國華盛頓廣場有名的傑斐遜紀念大廈,因年深日久,牆麵出現裂紋。為保護好這幢大廈,有關專家曾進行了專門研討。

一開始,大家認為損害建築物表麵的元凶是侵蝕的酸雨。專家們進一步研究,卻發現對牆體侵蝕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衝洗牆壁所含的清潔劑對建築物有酸蝕作用。而每天為什麼要衝洗牆壁呢?是因為牆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鳥糞。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鳥糞呢?因為大廈周圍聚集了很多燕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燕子呢?因為牆上有很多燕子愛吃的蜘蛛。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蜘蛛呢?因為大廈四周有蜘蛛喜歡吃的飛蟲。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飛蟲呢?因為飛蟲在這裏繁殖特別快。而飛蟲在這裏繁殖特別快的原因,是這裏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為什麼這裏最適宜飛蟲繁殖?因為開著窗陽光充足,大量飛蟲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結果,辦法很簡單,隻需關上整幢大廈的窗簾。此前專家們設計的一套套複雜而又詳盡的維護方案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可見,深入一步思考,我們就可找出最簡便、最快捷的方法。

一個成功的人在應對生活中遭遇的問題時,經常會運用到5W2H法。

5W2H法由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首創,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應用方便,易於理解、使用,富有啟發意義,曾被廣泛使用,對於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也非常有幫助,也有助於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它包括:

(1)Why——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麼?

(2)What——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做什麼工作?

(3)Where——何處?在哪裏做?從哪裏入手?

(4)When——何時?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時機最適宜?

(5)Who——誰?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誰負責?

(6)How——怎樣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怎樣?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麼程度?數量如何?質量水平如何?費用產出如何?

這七問概括得比較全麵,實際把要做的事情、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包括進來了。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對5W2H法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是指導我們工作的“好老師”。他曾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我有幾位好朋友,曾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其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時,何地,何去,好像弟弟和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記住,想成為真正優秀的“問題獵手”,你必須認準目標,尋其要害,做到箭無虛發,一矢中的。

裁剪目標、集中力量,各個擊破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欲速則不達”。

有時候,我們碰到的難題較為巨大,無法局限在某一個層次進行處理,但分成不同層次就好解決了。

有一位青年,曾夢想要做美國總統,但這個夢想似乎過於遙遠、不可思議。該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的思索,他擬定了一係列的連鎖目標:

做美國總統首先要做美國州長→要競選州長必須得到雄厚的財力後盾的支持→要獲得財團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財團→要融入財團就最好娶一位豪門千金→要娶一位豪門千金必須成為名人→成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電影明星→做電影明星的前提需要練好身體,練出陽剛之氣。

按照這樣的思路,青年開始步步為營。一天,當他看到著名的體操運動主席庫爾後,他相信練健美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因而萌生了練健美的興趣。他開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練習健美,他渴望成為世界上最結實的壯漢。三年後,借著發達的肌肉、一身雕塑似的體魄,他開始成為“健美先生”。

在以後的幾年中,青年囊括了歐洲、世界、全球、奧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歲時,他踏入了美國好萊塢。在好萊塢,他花費了10年,利用在體育方麵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現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硬漢形象。終於,他在演藝界聲名鵲起。當他的電影事業如日中天時,女友的家庭在他們相戀九年後,也終於接納了這位“黑臉莊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總統的侄女。

他與太太生育了四個孩子,建立了一個幸福的家庭。2003年,年逾57歲的他,退出了影壇,轉為從政,通過競選成為美國加州州長。

他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

可見,“分”是一種人生大智慧,它不僅能幫助我們緩解心理上的壓力,也能幫助我們將難解決的問題高效解決。

1983年,“蜘蛛人”伯森·漢姆徒手登上了400多米高的紐約帝國大廈,創造了吉尼斯紀錄。此事轟動一時,一所專治恐高症的治療中心的院長想請他當顧問,以找出治療恐高症的辦法。當院長接通了伯森·漢姆的電話,說出請求時,伯森·漢姆讓他查一下1092號的患者病例,原來伯森·漢姆就是一名恐高症患者,這使院長更加驚奇了。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當時,漢姆93歲高齡的曾祖母聽到這一消息後,決定從100公裏外的葛拉斯堡羅步行趕往漢姆在費城的住所。老人要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為重孫子的創紀錄慶祝活動添彩。她剛一到達費城,便被在場的十幾名記者圍住了,因為她的這一舉動,又創造了一個耄耋老人徒步百公裏的世界紀錄。《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問這位老人,哪來這麼大的勇氣,是否因為年齡等原因動搖過,老人平靜地說:“要知道,向前邁一步是不需要勇氣的,隻要你邁一步,接著再邁一步,然後再邁一步,100公裏也就走完了。”

人們一下子明白了他們成功的秘訣: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就能達到目標。

把目標細分是一種人生大智慧。對於正在跋山涉水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憂慮目標有多遠,而要學會分割目標,然後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每走一小步,是不需要多大勇氣的。

生活中,成功者常常會為自己設定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具體目標。畢竟,人生的目標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而一個個具體的目標,就是人生成功旅程中的裏程碑、中轉站。每一站既是上一段路的終點,同時又是下一段路的起點。隻有心中向往著美好的未來,眼睛盯著正前方的目標,兩腳不停地朝前走,你才能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

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分階段前進的方法,目標可能會在某一時段摧毀你的身心。一個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有大目標,也有小目標,用小目標組合成大目標,這樣才能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人生中,許多目標乍一看像夢幻一般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我們本著從零開始,有一點一滴地去做的決心,有效地將問題分解成許多板塊,這將大大提升我們去攻克難關的信心和效率。開放了目標,才會擁有開放的人生,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後 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奉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以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歐紅梅、周珊、張豔紅、趙一、趙紅瑾、齊紅霞、趙廣娜、張保文、杜莉萍、楊婧、張豔芬、許長榮、王鵬、楊英、李良婷、上官紫微、楊豔麗、姚曉維、劉紅強、付誌宏、黃克瓊、張乃奎、毛定娟、齊豔傑、李偉軍、魏清素、何瑞欣、葉光森、徐娜、付欣欣、王豔、黃亞男、曹博、陳小嬋、黃文平、李偉、史慧莉、餘學軍、陳潤、李文靜、李佳、羅語、蔡亞蘭、杜慧、朱夏楠、朱輝、歐俊、王光波、彭麗麗、陳賜貴、孟寧、吳迪、肖冬梅、常娟、楊秉慧等。

閱讀是一種享受,編著這樣一本書的過程更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之餘,我們心中也充滿了感恩。因為在編著過程中,我們不僅得到同行的幫助,還借鑒了其他人智慧的精華。因此,在此書麵世之際,我們要對為本書作出貢獻的所有人表達我們最誠摯的謝意!相信你們勞動的價值不會磨滅,因為它給讀者朋友們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