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程昱的麵前,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撤出戰鬥。撤出戰鬥,風險極大。現在兩軍處於膠著狀態。要想平安的撤出戰鬥,十分困難。如果強行撤出,必然會遭受重大的損失。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保存部分護國軍主力。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將手裏的預備隊,全部投入戰鬥。以堅決的戰鬥,徹底粉碎麵前的黃巾軍。如果這樣做,護國軍就完全沒有退路。隻有拚死戰鬥,以堅決的戰鬥徹底打垮黃巾軍。但是,如果不能最後徹底打垮黃巾軍,那麼護國軍的部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這就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決戰。
程昱,迅速地評估了一下雙方的實力。他認為,即使黃巾軍增加了2萬援軍,但是,憑著護國軍高昂的鬥誌,精良的裝備,和嚴格的訓練,完全有戰勝黃巾軍的實力。他下令騎兵團和陷陣團投入戰鬥。火力團,攻擊黃巾軍的增援部隊,阻止或者延緩他們投入戰鬥。
二月的嚴冬,寒風蕭瑟,戰場上卻是一片灼熱。敵對雙方的近10萬大軍,相互慘烈的廝殺著。刀槍撞擊聲,喊殺聲,慘叫聲,響成一片。
在這樣的短兵相接中,護國軍的裝備優勢就充分的體現了出來。護國軍雄厚的經濟實力,為護國軍提供了鋒利的兵器,和堅固的鎧甲。直接的結果是,雙方傷亡的比例有很大的差距。就好像打怪升級一樣,護國軍將士身上的血,比黃巾軍要多幾倍。黃巾軍雙亡的數量,自然要比護國軍要多得多。此消彼長,雙方的數量差距越來越小。
護國軍的火力團發揮了它巨大的威力。在火力團的打擊下,黃巾軍的援兵遭受了重大的損失。真正能夠投入戰鬥的兵力,連一半也不到。
護國軍陷陣團的投入戰鬥,就成了戰場上決定性的因素。黃巾軍的步兵,在陷陣團的重裝步兵的打擊下,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麵對著護國軍的重裝步兵,黃巾軍的事官兵們,都十分畏懼。試想一下,當自己的兵器,打到敵人身上以後,卻毫無反應。而敵人的兵器招呼到自己人的身上,卻非死即傷。這樣的結果,有哪一個人會不害怕?
而且,陷陣團的官兵們的武器,沉重而鋒利。經過嚴格挑選,嚴酷訓練的陷陣團的官兵,各個力大無比,使得他們手中的武器威力極大。黃巾軍的官兵們,根本就抵擋不住陷陣團的進攻。
經過了一個時辰的戰鬥,護國軍的官兵們逐漸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又經過了20分鍾的戰鬥,護國軍在人數上,也已經超過了黃巾軍。戰鬥勝利的天平傾向了護國軍。戰鬥的結果,已經不言而喻。護國軍的官兵們,眼看著勝利在望,士氣更加旺盛,攻擊也更加猛烈。
李大目,看到戰場上的局勢,知道已經無可挽回。他開始指揮著部隊,且戰且退。準備撤進萊西城。撤退的命令一下,原本在苦苦支撐的黃巾軍,終於開始潰退。李大木帶著數千殘兵,向著萊西城的方向逃竄。
程昱決心將李大目留在這裏。他下令騎兵進行追擊。最終,李大目和數百黃巾軍殘兵,被包圍一個村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