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是在一個時間軸線上的單向旅程,起點與終點雖然都以確定,但這兩點之間的路線地圖如何勾畫,卻是千人千麵各有不同。從整個生命曆程的宏觀角度來看,不斷前進是永恒的指向,其中也包含著階段性的後退;而從生命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微觀角度看,其生命曆程或說生活曆程的向前推進就包含了更多的指向。
如果說在整個人生的戰略上我們要不斷前進,那麼在具體的戰術運用中就應該具備更多的靈活性。人生的軌跡可以走成一條不分岔路的直線,同樣也可以包含多種的曲線乃至回頭路,隻要保證最後能夠到達終點,並且造就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走點彎路並非不可甚至還是十分必要的。
中國文化的傳統講究陰陽平衡的太極學說,講究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首,即所謂“致中和”。陰陽平衡使我們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係、相互轉化,生生不息地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的狀態中。當某一狀態到達一個極端之後,它必然會向著它相反的方麵轉化。而陰陽平衡的理論進一步用之於行為方式便產生了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走極端,認為過強或過弱都是不可取的,誠所謂過猶不及,因此“中和”便是理想的一種人生狀態。
用平衡與“中和”的觀念來看待我們的人生軌跡,就是讓我們在總體前進的指向性上保持一種平衡,保持一種“中正”、“和諧”的狀態。不顧一切的勇往直前,可能會使你撞得頭破血流;不講原則的怯懦後退,同樣會使你失去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唯有給自己的人生行程加入一點柔性的因素,寓後退於前進、寓前進於後退,使二者彼此有機的聯係共同發力,才能讓你的人生旅程走得更加順暢。
進與退是人生永恒的話題,是一本可能到生命結束的時刻也體味不完的無字天書。然而進與退卻是我們時刻都在麵臨的選擇。
當我們在實現目標的前進道路上遇到困難時,是鼓足勇氣拚力而上,還是適當後退選擇曲徑通幽?當我們麵對不合適的行動時間點時,是按照原定的計劃繼續前進,還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當我們陷入困境遭人誤解時,是奮力反抗,還是忍辱負重?當我們意欲實現一個大的目標時,是準備一蹴而就,還是步步為營?等等這些選擇都是我們必然會麵對的,這時我們選擇何種行動方式,選擇何種進退方法,關係到行動的效果甚至決定著成敗。
進退之道是一門學問,需要你不斷地去探索;進退之道是一種智慧,需要你不斷地去錘煉。然而隻要你能夠理解平衡之道、“中和”之意,懂得剛柔並濟、包容萬千之理,那麼你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進退之法,走出自己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