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為人不可過於看重名利(1 / 3)

第14章 為人不可過於看重名利

隻為自身享樂而活,否則就會喪失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其實,一切名利,都隻是過眼雲煙。佳人豔麗,終究會有美人遲暮的一天;功名再高,也如莊周夢蝶,海市蜃樓一樣,到頭來隻是虛幻一場;金錢再多,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百年後能讓世人憶起的隻有為社會做出貢獻者。在生命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如果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不虛此行了。”那麼他便此生無悔了!

為什麼我要快樂:

1你就是快樂的理由一個患病者,非常苦惱,每日倚著病房的窗戶,看窗外往來的人流,羨慕不已,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比自己過得快樂。一日,他突然看到街上一位掏糞的漢子,那滿身的汗水,那健康的模樣,覺得他的快樂無與倫比。而正在這時,掏糞漢子剛好抬頭看見倚窗的病者,當他看著那病態的白皙的麵孔時,無奈地感歎:世界上為什麼有人可以那樣悠閑,臉養得那樣白,神情那樣輕閑?我為什麼要這樣苦這樣累,這樣頂著烈日流大汗?我什麼時候也可以像他那樣快樂悠閑?

掏糞漢子怎麼也想不到他在病人眼裏有那樣多的快樂。誠然,這位患病者也不會想到,他的病態竟然也在被人羨慕。

人們往往處在一種奇怪的狀態中:有時候,總是在羨慕別人的快樂,而自己的快樂卻在被別人羨慕。其實,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快樂,這快樂原本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2自信、快樂的理由有人曾見到一位矮個子女士,那人很驚訝於她穿著一雙平底鞋,當問她為什麼不穿高跟鞋時,她爽朗地說:“我喜歡自己的身高,因為這是一個我自然擁有的高度,我不想掩飾自己的這一自然狀態,並且我還以自己的這種自然狀態而自豪。”

有人曾見到一位肥碩的中年男子,當那人問及他為什麼不采取減肥措施時,他認真地對那人解釋說:“人體型的胖瘦歸根結底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我父親是胖子,所以我天生肥胖,而我沒有必要去減肥;倘若我是後天突然胖起來的,並且有種種不適,那或許還有減肥的必要……不錯,熟人給我取了個綽號叫‘肥男’,我坦然地接受,我確實是個地道的‘肥男’

嘛!”

這兩位都對非自我選擇而形成的先天狀況持坦然的接受態度,甚至產生一種自豪感。自信地接納自己某些天生的特征,才是你快樂的理由。

3快樂是一種習慣快樂時,我們能想得更好,做得更佳,感覺更舒服,身體更健康,甚至身體的感官更敏銳。

快樂與心靈與肉體有不可分的關係。

人們常說:“好好地做,你就會快樂,”,“如果你成功、健康,你就會快樂”或“對別人仁慈,你就會快樂”。但是更接近事實的說法應該是:“你快樂時你就可以好好兒地做,可以更加成功、健康,可以對別人更加仁慈。”我們對於快樂的看法,似乎大多本末倒置了。

快樂不是賺來的東西,也不是應得的報酬。快樂隻是“我們思想愉悅時候的一種心理狀態”。快樂不是道德的產品,就像血液循環不是道德的產品一樣,但血液循環與快樂兩者卻都是健康與生存的必需品。

如果你一直要等到有“值得”愉悅的思想時,你很可能永遠得不到快樂。快樂不是美德的報酬,它本身就是一種美德;我們不因為能抑製欲望而感到快樂,相反,我們因為快樂而快樂,因而我們能克服欲望。

快樂是起於不自私的行為,它是一種行為的自然伴隨物,不是薪餉,不是獎品。如果我們因不自私而得到報酬,那麼下一個邏輯的推理是:如果我們使自己做出更多自我犧牲,更窮困,我們就會更快樂。這個前提所得到的荒謬結論是:快樂之門就是憂愁。

許多人畏縮不前,不敢追求快樂,因為他們覺得那是“自私的”、“錯誤的”。不自私確實能走向快樂之門,因為它不僅讓我們的心思遠離了以自我為中心、犯錯、罪惡、困擾與自傲,同時還使我們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並完成幫助別人的善舉。人類最愉悅的思想是被人需要的想法,是他能助人得到快樂的想法。然而,我們如果認為快樂是道德的問題,把它當成是因不自私而得到的報酬時,我們往往會因為缺乏快樂而感到罪惡。

任何的道德,都是源自快樂而不是因為不快樂。不快樂的態度不僅痛苦,而且具有醜惡性。有什麼東西比憔悴、淌淚的心情(不管外在疾病是什麼)更加卑下無價值?有什麼東西比用不快樂的態度傷害他人更甚?隻是產生困擾而已!隻是徒然增加不利的情況而已!

人隻要心裏決定快樂,那麼大多數人都能如願以償。快樂是一種心理的習慣,是一種心理的態度,目前不練習這個習慣,不培養這個態度,將來就永遠不會體驗到。快樂不是在解決外在問題的條件下而產生的。一個問題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還會接踵而至,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問題。如果要快樂,現在必須快樂起來,不要“有條件”地快樂。快樂純粹是內發的,它的產生不是基於事物,而是基於不受環境拘束的個人舉動所產生的觀念、思想與態度。

4樂觀則萬事可成快樂的人,有一種創造的力量,這是悲觀者所從來沒有的。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會像愉快的、有希望的、樂觀的性情,那般圓滿地使生活甜蜜,卸除生活的苦役,也沒有一件事物會這樣有效地減輕人生道上的顛簸。快樂的思想家,較之失望的、抑鬱的思想家,有更多的力量,雖然他們的智力是相等的。喜樂是頭腦的一個不斷的注油器,驅掉一切衝突、焦急、憂慮與可厭之事。快樂者的生機,耗損得沒有不快樂者快,快樂者的心情與脾氣,磨壞了生機上的微妙機件,而把全部的機械都弄得不協調。

“要保持健康,治療疾病,喜樂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桑德鬆博士說,“喜樂的功效確是經過正常的路徑,而真正給予人生氣……它使我們的眼睛發亮,臉色紅潤,步履輕捷,增進那支持生命的一切內在力。血液流通得更暢快了,氧氣回到細胞組織中的老地方去了,健康加強了,而疾病也被趕走了。”

在阿拉巴馬有一個農夫,患了肺病。有一天,當他在耕田的時候,忽然吐起血來,所損失的血很多,以致醫生告訴他,他就要死了。不過他說,他還不預備死。耽擱了好久,他還是不能起床……他有氣力了,最後可以坐起來,於是對於任何事物,他開始大笑起來。他堅持著他的瘋狂的喜樂,因而經常獲得氣力。他變得強壯而結實。他說他斷定,倘若他不曾繼續地笑,他也許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