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作者:本刊編輯部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古語雲,“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小孩子就像小樹,要從小把長歪的枝椏砍去,否則,孩子就不能筆直的向上,難能成才。小時候的毛病如果不能有效糾正,這些毛病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從六七歲孩子身上可以預測出他成年後的一些行為。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等多方機構研究人員共同開展這項研究。他們首先找來20世紀60年代對夏威夷州約240¨O名不同種族的一至六年級小學生的一份調查。調查中,這些孩子的老師依照學生日常表現,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麵的評價。
40年後,研究人員找到其中144人進行深入調查,並給研究對象接受調查時的情況錄像。
研究人員主要對比4項性格特征:是否健談,又稱語言流利度;適應性,即能否很好適應新情況;是否易衝動、感情用事;自我貶低程度,主要看是否弱化自身的重要特質。通過對比,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當年被認為健談的孩子,中年時善於動腦,講話流利,總是試圖控製局麵並表現出高度智慧;而當年被老師認為不健談的孩子,中年時多表現為缺少主見,遇挫折容易放棄,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當年被認為適應性強的孩子,成年後多表現出樂觀開朗,善於動腦,講話流利;適應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後態度消極,缺少主見,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當年被認為易衝動的孩子,成年後傾向於大聲說話,興趣廣泛,健談;不易衝動的孩子,成年後多表現得膽小害羞,與人保持一定距離,缺乏安全感。當年被認為自我貶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後易內疚,喜歡尋求安慰,愛講自己的消極麵;自我貶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後傾向於愛大聲說話,善於動腦,表現出優越感。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博士生克裏斯托弗·內夫說,“這正好說明了打小養成性格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環境,追隨你一生。”
沃倫·巴菲特簡介: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一),美國投資家、企業家、及慈善家,被稱為股神,尊稱為“奧瑪哈的先知”、或“奧瑪哈的聖賢”,目前擁有約620億美元的淨資產,根據《福布斯》雜誌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已經超過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和比爾·蓋茨成為全球首富。
股神巴菲特:5歲開始做生意,11歲開始炒股
6磅重而且早產了5周的沃倫·巴菲特似乎一出生就對數字情有獨鍾。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常和夥伴拉塞爾在拉塞爾家的前廊裏消磨整個下午的時間:觀察著繁忙的路口,記錄下來來往往的車輛的牌照號碼。
沃倫有著一雙藍色的眼睛、白皙的膚色和粉紅的下頜。他感興趣的並不僅僅是數字,而是金錢。他擁有的第一份財產是姑媽在聖誕節時送給他的鍍鎳錢包,他總是自豪地把它拴在自己的皮帶上。在他還隻有5歲的時候,沃倫就在家裏的過道上擺了一個賣口香糖的小攤,向過往的人兜售。後來,他開始賣檸檬汁——這回可不是在巴菲特家那條僻靜的街上,而是在拉塞爾家前麵,那裏是繁華市區。
9歲時,沃倫和拉塞爾在拉塞爾家對麵的加油站數著從蘇打水機器裏出來的瓶蓋數。這可不是一個無聊的舉動,而是一個簡單的市場調查。橘汁的杯子有多少?可樂和無酒精飲料有多少?兩個小男孩把這些瓶蓋運到貨車上,然後把它們在沃倫家的地下室裏成堆地貯集起來。他們想知道:哪一種品牌銷售量最大?誰的生意最紅火?
當大多數孩子都還對商業一無所知時,沃倫就從他那做股票經紀人的父親手裏搞到成卷的股票行情機紙帶,他把它們鋪在地上,專注地研究起這些報價符號來。他還在當地高爾夫球場的草地上尋找用過的但還可以出售的高爾夫球。他也曾來到賽馬場,在滿是鋸末的地板上四處搜尋,把那些被撕破丟棄的存根翻過來,他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中了獎但又不小心被扔掉的票券。在內布拉斯加炎熱的夏季,沃倫和拉塞爾跑去給“奧馬哈鄉村俱樂部”的大款們扛高爾夫球棍,然後掙得3美元的報酬。傍晚時分,美國中西部籠罩在寧靜的暮色中,他們坐在拉塞爾家前廊的滑車上搖來晃去。這個時候,車流和電車發出的叮當響聲在沃倫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個主意。看到許多剛好開過拉塞爾家門前的車,沃倫會說“要是有辦法從它們身上賺點兒錢就好了”。
那麼,究竟什麼是這一切的根源呢?
在家中的3個孩子中,沃倫排行老二,是唯一的兒子。他的母親來自內布拉斯加一個小鎮,是一位身材嬌小性情活潑的婦女。她是個賢內助,同時還有“很好的數字頭腦”。沃倫的父親既嚴肅又和藹,他對沃倫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是他,在沃倫的眼前展現了一個股票和債券的世界,並種下了未來發展的種子。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得沃倫從如此富有教養、舒適安逸的家裏出來——在賽馬場的地上爬來爬去?究竟又是什麼,使得他在多年以後能施展絕技:他能在頭腦中計算大量數據,而且可以像記得阿克倫的人口那樣易如反掌地記住浩瀚的數據,一次又一次地震驚商界的同事們?沃倫的妹妹羅貝塔斷言道:“那一定是基因的作用。”當然,不可否認的還有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給他的影響和指導。
父親霍華德一直表現出對沃倫充滿信心,同時對沃倫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給予鼓勵及支持。因此,盡管沃倫繼承了母親那種樂天性格,他的整個世界還是圍繞著他的父親。
霍華德認為羅斯福正在使美元貶值,於是發給孩子們金幣,還給家裏添置了許多漂亮的陳設,不僅有水晶吊燈,純銀的盤碟,還有東方韻味的掛毯。所有這些都反映出他的觀點,有形的財產比美元更好一些。他甚至還囤積了罐頭食品,買了一個農場,目的是在極度的通貨膨脹中為家庭找到一個避難的場所。
霍華德十分強調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一原則,他讓孩子們聚到身邊,給他們背誦著愛默生的一段名言:
最偉大的人,是在嘈雜人群中完美地保持獨立人格的人。
像其他孩子迷上新型飛機一樣,沃倫被股票深深吸引住了。他常常跑到霍華德日益興隆的股票交易所去。在父親的辦公室裏,沃倫常常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收藏在印著燙金字專櫃裏的股票和債券單據。在沃倫眼裏,它們具有某種神奇的誘惑。
回到家裏,沃倫便開始自己動手畫股價圖,觀察它的漲跌態勢,由此引發了他想解釋這些態勢的念頭。在11歲的時他在每股38美元的價位上,果斷地買進了3股城市設施優先股股票,還給姐姐多麗絲也買了3股。然而,城市設施股的股價跌到了27美元。當股價又回升到40美元時,沃倫拋出股票,扣除傭金之後,第一次在股市上獲得5美元的純利,結果他的股票出手不久,股價升到了200美元。這也是他耐心不夠而受到的第一個教訓。
沃倫的業績都是建立在數字基礎上的,他對數字的信任超過一切。相比之下,他不讚成家族流傳下來的那些信條,甚至當他還很小的時候,就顯得太數學化,太邏輯化。
童年的沃倫曾坐在玫瑰山小學的太平梯上,平靜地對他的好友們說他將在35歲以前發財。
比爾·蓋茨簡介:
比爾·蓋茨(BⅢGates),全名威廉·亨利·蓋茨(WilliamHenryGates,1955年10月28日一),美國微軟公司的董事長。他與保羅·艾倫一起創建了微軟公司,曾任微軟CEO和首席軟件設計師,並持有公司超過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個人股東。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比爾·蓋茨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軟公司,並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盡數捐到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2011年,比爾·蓋茨以560億美元資產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位。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年少時就對計算機癡迷不已
曾幾度被評為全球最富有的企業家是誰?是美國的比爾·蓋茨,他是美國微型軟件公司的董事長。他擁有好多個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個靠觀念、智能和思維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財產是160億美元;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個從一無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20年內創造財產達139億美元的奇才;他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靠電腦軟件積累億萬財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開發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創造巨大財富的典範……,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的地球上刮起了一陣強勁的比爾·蓋茨旋風。那麼蓋茨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在小的時候就有與眾不同地表現嗎?
比爾·蓋茨的童年是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度過的,西雅圖是美國波音公司的的基地,全市職工近半數在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們也把西雅圖稱為波音城。它和舊金山、洛杉磯並列為美國西海岸的三大門戶之一。
7歲的比爾·蓋茨最喜歡反複看個沒完的是那套《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他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幾乎有他體重113的大書,一字一句地從頭到尾地看。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強烈地感覺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書本,裏麵蘊藏著多麼神奇和魔幻般的一個世界啊!他想,人類曆史將越來越長,那麼以後的百科全書不是越來越大而更重了嗎!能有什麼好辦法造出一個魔盒那麼大,就能包羅萬象地把一大本百科全書都收進去的東西?這個奇妙的思想火花,後來競給他實現了,而且比香煙盒還要小,隻要一塊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比爾·蓋茨看的書越來越多,想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一次他忽然對他四年級的同學卡爾·愛德蒙德說:與其做一棵草坪裏的小草,還不如成為一株聳立於禿丘上的橡樹。因為小草千篇一律,毫無個性,而橡樹則高大挺拔,昂首蒼穹。他堅持寫日記,隨時記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紀常常如大人般的深思熟慮。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來之不易,要十分珍惜這來到人世的寶貴機會。
他在日記裏這樣寫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約,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信守諾言……那麼諾言是什麼呢?就是要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在另一篇日記裏又寫道:也許,人的生命是一場正在焚燒的火災,一個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盡全力要從這場火災中去搶救點什麼東西出來。這種追趕生命的意識,在同齡的孩子中是極少有的。
比爾·蓋茨所想的諾言也好,追趕生命中要搶救的東西也好,表現在蓋茨的日常行動中,就是學校的任何功課和老師布置的作業,無論是演奏樂器,還是寫作文,或者體育競賽,他都會傾其全力,花上所有的時間去最出色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