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盡職盡責,愛崗敬業(3 / 3)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中國航天人踐行並發揚光大著航天精神,使其豐富而博大,深邃而無窮。載人航天精神正鼓舞著每一個科技人、每一位中國人,為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不斷崛起而不懈努力、終生奮鬥!

發揚“螺絲釘”精神,擰在自己的崗位上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先進的衛星輪船還是普通的桌椅門窗,都離不開一顆顆小小的螺絲釘。這些螺絲釘把各個部件牢牢的組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體係,才真正賦予了它們生命,使它們的價值得到實現。我們的國家,就是一棟正在建設中的高樓大廈,每一個崗位上的工作者,就是鋼筋骨架間一顆顆螺絲釘,在千千萬萬的普通崗位上盡心盡職的工作,就是國家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我國的航天事業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內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與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長期的辛勤工作分不開的。他們默默無聞,鮮為人知,但他們也和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這些航天英雄一樣,是中國航天事業當之無愧的英雄。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他們殫精竭慮、無私奉獻,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大事業。航天人放棄的節假日、休息日不計其數,他們心中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確立、鞏固、提升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地位。

1983年,張寶生從部隊複員後在寶雞水泵廠機加車間、配件車間從事鏜工工作。2008年7月,寶雞水泵廠整體進入陝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寶生成為一名航天人。

張寶生不那麼高大英俊,加上話不多,在車間裏很不起眼,但他幹活的耐性和韌性卻讓大家刮目相看,而那台朝夕相處的鏜床,也注入了主人的靈氣,仿佛成了一台“萬能的鏜床”。

如今已年逾五旬的張寶生依然是車間熟練掌握T612大型落地鏜床的骨幹,所有的大型機架的加工都以他和徒弟們為主完成。除了在現有條件下合理安排和繼續改進工裝、工序外,加班加點對張寶生早已成了家常便飯。為了提高產量,廠裏推行了一種名為“大白班”的工作製度,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2點。即使是這樣,張寶生依然覺得時間不夠用,在最忙的時候,別人早上8點上班,他6點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別人晚上12點下班,他卻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忙活著。

2008年,是寶雞航天動力泵業公司最為繁忙而輝煌的一年,對於張寶生來說更是一個永遠無法忘記的年頭。這一年,“5·12”地震對寶雞這個距離震中較近的城市來說影響巨大,在多數企業出於安全考慮停產放假的時候,張寶生卻在震後的第二天,頂著餘震的危險回到了車間。

2008年,公司當年生產並銷售了礦山用泵39台,所有機架都由張寶生和徒弟倒班完成,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000萬元,僅地震的那個月就實現收入1200萬元。這個成績,到目前為止依然是公司月銷售最高紀錄,也是張寶生個人創下的生產最高紀錄。近6年來,張寶生與他的徒弟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達80餘萬元。

在航天隊伍中,不都是受人矚目的英雄,許多航天人都默默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航天工程設計大大小小千萬個環節,哪怕是一個細小的環節,都是非常重要。張寶勝雖然隻是一名小小的鏜床工,但是他卻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甘做航天工程的一顆平凡的螺絲釘。

平凡是奔向成功的助跑器,失去了這個助跑器,你將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力,經受更多的磨難,因為沒有在平凡中積澱過“人生飽滿度”,你會缺少起碼的工作態度與拚搏精神。而這是你締造自己卓越的職場人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這一點來說,平凡崗位是一種能力積累,卓越人生則是你的前進方向。

有的人看不起平凡崗位,總覺得埋沒了自己的才華,不肯踏踏實實的工作,或者整天怨天尤人,好高騖遠;或者消極放棄,悲觀絕望。他們犯了同一個錯誤,認不清自己的定位,忽視了基礎崗位的重要性。實際上,奇跡的創造者往往是那些最普通的人,平凡中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偉大。在航天事業裏,無數的無名英雄在平凡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像螺絲釘一樣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兢兢業業地工作著,用自己誠實的勞動,無怨無悔地默默奉獻,支撐著航天事業蓬勃發展。他們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真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得到了社會和人民的讚譽和認可。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獻身於一種美好事業。” 在新的曆史時期,各行各業都麵臨著一個嶄新的發展前景。在隨之而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的衝擊下,我們要堅定信念,堅守崗位,牢記“螺絲釘精神”,把無私奉獻、不求索取作為個人價值體現,以合格的思想素質、嶄新的精神麵貌,堅定的工作理念,勇敢接受新任務和新考驗的挑戰,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寫下不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