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二回:掃北解手的來曆(1 / 2)

當時雲南的這些地區盡管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差,可是在那裏世代居住已久的人們,都不願意移民離開自己的家鄉。尤其又聽到是到冬天十分寒冷的大北方去,所以就更不願意移民。因此對移民到北方的抵抗抵觸情緒十分濃烈。

但是,永樂下旨,下麵的官員就得務必不折不扣的招辦,那些被移民的平民百姓更是無可奈何,向北移民的隊伍浩浩蕩蕩,官府怕移民有抵觸情緒路上逃跑,就把這些被遷移的百姓,有規則的編排成伍。並把每人用繩索捆住手連在一起,一小伍十人,一大伍一百人,少了一個也會馬上看出來。一路上沿途都有明將率領官兵嚴格看押,就如看押犯人一般。

如此一支龐大的移民隊伍,沿途要經過好幾個省,那時路途交通又並不象現在這樣幾乎是直線捷徑。而那時,路途崎嶇,從雲南到膠東得有一萬多裏路的路程。一路上移民又全部靠兩條腿行走,因此一路上都是苦不堪言,甚至在移民當中,路途死人事件天天時時都在發生。

如此一支龐大的隊伍,難道一路上就不大便不小便了嗎?自然這方麵是避免不了的。一路上官兵為了節省時間趕路,好預期按照永樂下達的期限到達目的地,所以給大小便也規定了簡單的省事名稱。一路上,移民隻要誰要大小便了,就喊解手。這時,就有官兵迅速跑上來,給這個喊的人迅速鬆開綁著雙手的繩索,讓他在路邊有官兵看著大小便完了,再跑著追上自己前麵的伍,再被拴上雙手繼續向前行進。

由於這些人浩浩蕩蕩經過八九個省的地麵北上,沿途許多城鎮碼頭的人聽到他們一喊解手,就看到立刻有官兵跑過來給他們迅速鬆綁大小便,就感到好奇,感到這個名詞好新鮮,一喊解手官兵就得往前跑,而且還站著崗,在沿途觀看人多的時候,官兵還站著用人為他們從四周擋成了一個臨時大小便的廁所,因此看熱鬧的人感到這樣真有趣,所以,他們再就也跟著喊大小便為解手。

如此新奇有趣的名詞,在民間一傳開就立刻久經不衰,傳遍了全國。於是,直到今天全國很多的省市都仍然沿用解手這個名詞,隻要一說是解手,不用問就都知道要幹什麼了。

這些移民,萬裏迢迢從雲南遷移到山東膠東廣大地區,而他們從移民開始,到了膠東的時候,盡管膠東此時已經被屠村的村莊,官兵在永樂皇帝為了掩蓋屠村殺戮真相的嚴格命令聖旨之下,已經把膠東被屠村的村莊的屍體焚燒便埋的幹幹淨淨,可是這些移民來到之後,這怎麼說也是曾經血流成河,屍橫遍地,血腥屠殺殺人的地方。因此血腥味還是彌漫了所有的村村落落,而且晚上時有發生的,這些移民經常聽到鬼哭鬼吟的現象,弄得這些移民初來乍到,都是夜不成寐,日吃不下飯,飽受著背井離鄉受著驚嚇之苦。

洪家莊,已經被柳升的魔鬼兵焚燒的隻成了一片廢墟瓦羅,由於那時平民百姓大多都過著饑寒交迫貧窮的生活,所以就連瓦房也不多,都是以草代替瓦的草房,牆大多數又是土牆,所以被大火一焚燒,基本上就是一片廢墟。官府為了移民在這裏耕種這片土地,又洪家莊曾經是反賊猖獗地麵廣闊的地方,所以官府就在洪家莊南麵狹小的地方重新建了村莊。

這些移民來到才建的村莊之後,晚上整夜聽到村北不遠的地方有人喊馬嘶的喊殺聲。開始,他們認為是官兵在殺人,後來每天晚上都天天如此。有大膽者就結成夥悄悄出來尋著喊殺聲去觀看,卻隻聞聲看不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