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作者:
借力跨國技術轉移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
4月14~16日,北京市科委、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科技部火炬中心、美國大學技術經理人協會(AUTM)、意大利創新署等在北京聯合舉辦2011跨國技術轉移北京論壇。
曹健林在致辭中指出,加強跨國技術轉移,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和價值鏈的快速分解,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流動,全世界的創新活動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全球創新網絡已經形成。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相互合作,跨國技術轉移正在迎來新一輪高潮。中國正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需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開展跨國技術轉移,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是中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途徑。對於世界而言,中國的發展也為先進技術提供了實現價值的重要機會。
“一刀切”欠合理節能減排或將差異化考核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十二五”碳強度減排指標綜合實施方案將於近期發布,碳排放強度指標將下發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據悉,該方案涉及指標的分配、實施以及考核機製。此前,我國確立了“十二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下降16%以及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下降17%的目標,碳減排指標的實施引人關注。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建議,根據“十二五”全國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下降的目標和GDP預測的數字,將強度目標換算成總量目標,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地區和行業的分解,充分保證分配的公平。
高新區科技金融平台化漸成趨勢
近年來,我國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有力地支持了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國家高新區探索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的結合方式和模式,搭建多種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逐步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金融支撐體係。
據了解,下一步,科技部火炬中心將進一步推動國家高新區探索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的結合方式和模式,搭建多種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民間資金參與科技開發,改善和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逐步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金融支撐體係。
科技創新助力光伏風電持續發展
正在製定的“十二五”能源規劃將大幅提高我國光伏、風電發展目標。由於我國相關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產品已能和國外巨頭叫板甚至實現超越。因此,未來光伏和風電企業有望從快速發展的行業中享受到豐碩的成果。
“正在製定中的‘十二五’能源規劃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光伏、風電發展目標可能實現大跨步,到2020年,光伏裝機容量有望增長到50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也將增至2億千瓦。”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近日表示。
中關村:完成智能交通全產業鏈布局
中關村智能交通產業聯盟日前宣布成立,該聯盟將緊緊抓住首都以及全國在交通運輸效率、交通擁堵、交通服務水平、交通安全、交通節能環保等方麵對智能交通應用的迫切需求,利用3至5年時間,推動實施若幹批北京市智能交通應用示範工程;突破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形成若幹批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和集成應用解決方案。
濟南高新區:一座新城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