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尼羅河饋贈的文明(1 / 3)

第1章 尼羅河饋贈的文明

尼羅河文明又稱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中國文明並稱為四大古代文明。古埃及的文字、曆法、建築至今可見,關於埃及的傳說故事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探險者、研究人員……

古埃及最為強盛的時期莫過於圖特摩斯三世統治的時期,版圖空前擴大,這一時期的埃及最為興盛繁榮。和眾多帝國一樣,古埃及也經曆了內憂外患,公元前332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征服了埃及,使埃及曆史轉入了希臘、羅馬的統治時期。

尼羅河文明。

尼羅河文明也被稱為古埃及文明。在非洲這片土地上,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璀璨文明,從公元前4000年一直到公元前332年,埃及總共經曆了31個王朝,留下了一大筆豐富的古代文明遺存。

要說起古埃及的故事,尼羅河是永恒的話題。古代希臘的曆史學家希羅多德到古代埃及探訪曆史遺跡和風土人情的時候,曾經深深地感歎道:“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尼羅河縱貫埃及全境,一路向北蜿蜒直到流入地中海。在鄰近入海口的地方,尼羅河分出了許多條支流,形成扇狀,衝擊成土壤肥沃、綠草如茵的三角洲。於是這裏便成為沙漠中充滿生機的綠洲,古埃及文明也在此誕生了。

在遠古時代,非洲北部是一片水草豐美的曠野,而那個時候的尼羅河不過是一條無名的小河,靜靜地流淌在非洲大地上。大約在公元前2萬年的時候,這裏有了原始人的足跡,他們以狩獵為生,出沒於茫茫的草原。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遠古的埃及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逐漸摸清了尼羅河的“脾氣”。他們按照尼羅河泛濫的規律,製定出了播種周期,辛勤地耕耘著,播種著,收獲著,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孕育出燦爛的古埃及文明。

在古代埃及社會中,君主被看做是神的化身或者是上天派下的神之子,所以不僅在今世是統治者,而且在來世依舊是統治者。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信念,所以他們在生前的時候就為自己建造能恒久保存的宮殿——金字塔,企圖維持自己死後的統治地位。隨著帝國的建立與不斷擴張,以及宗教的儀式化,王權與神權更為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在古代埃及人看來,生命就如同日出日落那樣循環往複。在埃及人的意識中,人間與冥界是共生的,隻不過隔著一道地平線而已。太陽在白天照耀人間,到了晚上則照耀冥界。在古代埃及,神與人的關係是那樣和諧,人們將死亡看做是生命的另一種過渡形式,在信仰中精心準備著自己的來世生活。

古代的埃及人和我們一樣有著喜怒哀樂,他們同樣熱愛生命,隻不過他們更加期望生命能不朽,表達出對生命永恒的追求。

尼羅河。

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在阿拉伯語中是“大河”的意思,“尼羅,尼羅,長比天河”,這是蘇丹人讚美尼羅河的諺語。埃及人將尼羅河視為他們的母親,在他們看來,尼羅河就是他們生命的源泉。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尼羅河下遊的三角洲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為沿岸人民積蓄了大量的財富,締造出燦爛的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

所謂金字塔,是一種角錐體的建築物。很多古代文明中都有金字塔的遺跡,比如瑪雅金字塔、阿茲特克金字塔,不過最為著名的還是埃及金字塔。先民們將金字塔視為重要的紀念性建築,將其作為陵墓和祭祀場所。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從埃及法老在位的時候就開始修建,耗費幾十年的時間才完工。

古埃及文字。

古代埃及文字屬於象形文字,是由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限定符號三個部分組成的。

表意符號,顧名思義,就是用圖畫圖形來表示詞語的含義,特點是圖形和詞義有密切關係。比如,用波形線來表示水(≈),或者是畫一個五角星的圖形來表示星。

表音符號,是使用一種方法將詞彙的發音表示出來。比如貓頭鷹的圖形在用作音符的時候,讀m的音,但是這個讀音已經失去了貓頭鷹的意思。再比如,在埃及文字中畫一個小山坡的符號,是用來表示K的音,卻並不表示小山坡的意思。

限定符號,是指在表音符號的外麵加上一個表意的圖形符號,放置在詞尾,以表明這個詞是屬於哪個事物的範疇,限定符號本身是不發音的。比如,在象形文字中有兩個不同意思的詞發音卻完全相同,這個時候可以將表音符號與表意符號組合起來,就不會混淆。

古埃及文字的發展大體上經曆過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象形文字時期。古埃及文字最早的構成體係就是象形文字,這種文字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

第二個階段是祭祀體文字時期。這種文字符號與象形文字符號相比,外形更加簡化,更加實用,更加方便書寫。

第三個階段是世俗體文字時期。世俗體文字是祭祀體文字的草書形式,很明顯地保留著祭祀體文字的傳統,但比祭祀體文字的形式更加簡單,已經不再具有圖畫的特點。

第四個階段是科普特文字時期。這是古埃及文字發展到最後階段的文字形式,從表現形式來看,科普特文字深受希臘文的影響。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源於圖畫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比如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象形文字、古印度文字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中產生出來的。中國的納西族直到今天依然使用象形文字,他們所使用的是東巴文,也是世界上唯一正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係統。

不過象形文字的表達效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很多事物具有抽象性質,是無法通過繪畫表現的。

埃及法老。

法老,是古代埃及國王專有的稱呼,這個詞的原意是“大房子”,也就是指宮殿。最早將“法老”一詞用來表示埃及君主是在第十八王朝的埃赫那吞時期,有一封信中提到“法老,祝願他健康長壽永遠富有”。到了後來的第十九王朝,“法老”一詞不僅僅指國王,還可以用來代表貴族。一直到了第二十二王朝,“法老”一詞才開始被賦予“國王”的含義,並一直沿用下來。

在古代埃及,法老不僅是人,而且還被神化了。古代埃及的法老們自稱為“太陽神之子”,以此來表明自己的與眾不同,讓萬民臣服。在古代埃及人的傳統觀念中,法老就好比是神在人間的代理,是人與神相通的中介,所以埃及法老受到人們的尊敬與愛戴,他們認為有法老的統治才是最為理想的社會狀態。在古代埃及,法老站在了權力的最頂端,擁有絕對權力。古代埃及人對法老的崇拜近乎瘋狂,“法老”這個名字在任何時候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當時的官員們甚至以親吻到法老的腳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