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動的一課

過於直率的村長

一個村長說話直率,但別人有大事小情總要請他前去吃飯。一家蓋了兩層樓的房子,請他去吃飯。他說:“別人都是平房,你家二層樓, 萬一倒塌了不把人都砸死了嗎?”主人本來想聽些吉利的話,可是此時如同吃了蒼蠅。回家太太告訴他,說話太難聽,以後別人請客時多吃飯少說話。又一次,一家小孩滿月,請村長去吃滿月酒。臨行前太太告訴他:多吃飯少說話,否則孩子有病死了找你算賬。他記住了,整個吃飯過程時刻警告自己,別說話,要不萬一孩子有事會找我麻煩。終於吃完了飯,主人高高興興送村長出門。出了大門村長終於忍不住說話了:“我今天可什麼話也沒說,將來這孩子有病死了你可別找我。”

故事啟思:

在我們中間,像這樣直率得近乎有些“沒遮攔”的人還不鮮見。這種人說話不經腦子,動不動得罪人,為他辯護的人就說,他這人直腸直肚,想到就講,沒有城府,原諒他吧。

也有人愛說自己個性坦白,不會說假話,知道什麼就一五一十地搬出來,目的是希望人家不要怪他,因為他是直腸子。

直腸子值得原諒嗎?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要爭論,大家都有充分的理由。

做人如果稍為人設想,直腸子也不可以做隨便得罪人的借口。

你聽過有人非常坦蕩地說:“我做人光明正大,事無不可對人言。”

其實,人要是說得出這些,就算他不是在騙人,也是在騙自己。因為,人總會有一點內心的秘密,不一定是損人的,說不定保有這秘密是為了某些人的利益,哪有可能每一句話都可以告訴人的。

小姐太太整了容,卻有人當著眾人麵前問,整容不怕後患嗎?你的膽子怎麼這樣大?這樣子叫人難堪,又何必?

有人瞞著太太交女朋友,你卻當著他太太問他:“那天和你在一起的女人是誰?”這些事告訴人家太太,對別人婚姻有幫助嗎?沒有的就別興風作浪,無意的嗎?不如有意的留意一下吧。

知道別人的過去,不要在無意中提及,很多人努力把過去忘卻,你的直腸子和無意,勾起別人無限傷心回憶,於心何忍?有人曾經失足,如今努力發奮圖強,誰要是無意中揭人疤瘡,難免不給人家永不超生的感覺,這種直腸子,又豈是值得提倡?

心靈感悟:

做人對事,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樣樣坦白直率,未必是好事。有時把真象和真話赤裸裸地說出來,實在是很可怕的。做人不一定要像水晶玻璃一樣透明,可以保留一點,讓人追尋,這遠勝過直腸子去得罪人。

管理上級

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斯大林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裏耶夫斯基。

斯大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惟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允許有人比他高明,更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在二戰期間,斯大林的這種過分的“自我尊嚴”感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了巨大損失和重創。一度提出正確建議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趕出了大本營。

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華西裏耶夫斯基,他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覺中采納他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傑出的作用。

華西裏耶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

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裏,華西裏耶夫斯基喜歡同斯大林談天說地地“閑聊”,並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隨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也不是講得頭頭是道。由於受了啟發,等華西裏耶夫斯基走後,斯大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一計劃。

華西裏耶夫斯基在和斯大林交談時有時會有意識地犯一些錯誤,給斯大林充分的機會去糾正錯誤,表現其英明,然後把自己最有價值的想法含混地講給斯大林,由斯大林形成完整的戰略計劃公開“發表”。斯大林的許多重要決策就是這樣產生的。

故事啟思:

華西裏耶夫斯基的成功,就是靠那種與領導之間的隨意交流,逐步啟發、誘導著斯大林,使自己的種種想法得以實現,以至於連斯大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同時,也使自己成為斯大林不可或缺的“寵幸”之人,發揮著巨大的甚至是無可替代的影響力,其手段不可謂不高。實質上,華西裏耶夫斯基成功管理好了他的上級斯大林,因為他想幹的事情,通過斯大林做成了,同時又保全了自己,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成功管理好上級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和上級形成了“魚水”情。魚因水而存活,水因魚而顯得靈氣。當自己是“水”時,不要認為“魚”離不開你,由此而居功自傲。當你是“魚”時,不要覺得“水”需要自己才能顯出靈氣。達到這個境界,就可以組織上級有效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了。如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得到上級方向的“人和”。

如果讓上司覺得,你總是在給予他,他離不開你,那麼你可以猜想,自己和上級的關係是不可能密切的,因為上級沒有了自己的尊嚴,上級沒有了安全感,長此以往必遭殺身之禍!

心靈感悟:

曾國藩曾說,事事爭先,非載福之道。唐太宗在養生訓誡《百字銘》中也提醒人們“乖裏放呆”。高情商者在和上級打交道時,懂得維護上級“麵子”。不顯山,不露水,自然輕鬆獲得“人和”

康熙的用心

有一次,康熙巡視河道,因為他要治理黃河,而康熙本人最講究科學和實際的考察。在巡視的時候,發生了爭執,這是地方老百姓和地方小官的糾紛,康熙自然走到人群看個究竟。在觀看中,康熙得罪了惡人,那惡人自然要打康熙,而康熙堂堂皇帝,哪受過這種屈辱,眼看惡人正要打來的時候,康熙本想拔出天子寶劍怒斬惡人,但因為微服出巡,沒有帶配劍。但轉頭一看,隨身護衛魏東亭正在呆頭呆腦地望著,不知如何應付這種突發事件。康熙立即揚起手,大力地一掌“啪”的就是一記耳光打向魏東亭,說:“主辱臣死,你懂嗎?難道要朕親自動手?”一句話提醒了魏東亭,立即出手解圍。

當晚,康熙休息的時候,要了一杯茶,又要了一些點心,但為什麼,總是心神不定,不想吃也沒有興趣做什麼,隻好拿來一本書閱讀,讀了幾頁又放下。康熙叫在外站崗的魏東亭,說:東亭!走到燈前來吧!魏東亭不知有什麼事,有點戰戰兢兢,因為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和康熙一同長大,真是兩小無猜,但現今皇帝天天成長,開始有自己的威嚴,再加上今天的一巴掌,早已感到自己和康熙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朋友關係。

當魏東亭走近的時候,康熙一邊看他的臉,一邊說:“讓我瞧瞧!朕一向以仁慈對待下屬,今日卻無端打了你。”

魏東亭聽了,突然間感到親切,從來沒有和康熙如此親近,感到一股熱氣湧上心頭,自己的臉漲紅了,連忙下跪,說:“主辱臣死,是奴才的過失。”

康熙又說:“你有委屈嗎?有委屈就哭出來吧!哭了一場就舒服一些!”

魏東亭更緊張地說:“不不不……沒有委屈!奴才怎會有委屈?都是奴才手腳慢,隻見他們正在冒犯皇上,而奴才居然呆著不知如何應付,真是罪該萬死……”他一邊說,一邊流下眼淚。

康熙笑著說:“朕打錯了你……”魏東亭更忍不住,眼水鼻涕也流了出來。康熙說:“還說沒有委屈,眼水都控製不了。”

魏東亭立即說:“沒有委屈!沒有委屈!奴才隻是感到受主上隆恩,感激萬分,不知如何肝腦塗地報答聖上……”

“你說的是實話嗎?”康熙一手扶起了魏東亭,又說:“你不覺得朕委屈了你,近來對你好像刻薄了一些嗎?”

魏東亭立即說:“奴才沒有這樣想過,主子也未曾待薄過奴才!”

康熙笑著說:“你越來越幹練了,也學了不少油嘴!”

魏東亭立即說:“奴才豈敢講大話!主上的恩寵,無論是雷霆雨露都是君恩,莫說主子沒有疏遠奴才,就算有,奴才也要自我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令主子討厭,奴才要自己學乖學好進步!”

康熙說:“朕要有意鍛煉你一下。你說要棄武就文,目的當然要他日找一條好的出路,這是對的,如果封你一個官職,隻是朕一句話就可以了,但這樣不能培養你成材。你還需要多一點曆練,所以朕對你是嚴格了一些。你知道嗎?索額圖是皇親,有時胡來,隻要不太過分,朕也會忍他一忍,給他一點麵子。將來你的前途,肯定在明珠、索額圖等人之上,但要好好曆練。”

魏東亭聽了,更加感激,說:“主子明訓,令奴才茅塞頓開。”

康熙又說:“朕再三籌劃,才不得不把你留在身邊。你要吃得起這個虧呀!”

康熙一番說明,說得又情真又意切,魏東亭本來有很多怨氣,但經過那次一掌之後,得到皇帝如此交心地講明白,真是又服又貼,更加忠心地做好份內的工作了。

故事啟思:

康熙不愧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君主。情急之中打了護衛之後,能及時地進行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讓魏東亭心中的疙瘩得以解開,彼此間可能形成的芥蒂也化為虛無。可想而知,康熙“掏心窩”的話收到了極佳的效果,而魏東亭也因為得到康熙一備勉勵,將忠心耿耿地盡忠職守。

心靈感悟: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與人打交道時,懂得立用張弛之道,是促進相互之間有效溝通的保證,也是贏得人心的好方法。

扯開嗓子的烏鴉

林中百鳥在排練一個大合唱,大合唱的聲調悠揚氣勢雄壯!穿黑衣裳的八哥兒擔任指揮,高嗓門的百靈鳥兒擔任領唱。鸚鵡、畫眉、布穀、燕子,黃鶯、夜鶯、白鷺、鴛鴦,烏鴉、喜鵲、鵓鴣、麻雀……全都來參加這個大型合唱!八哥手裏拿著閃光的指揮棒,神氣地站在高高的指揮台上。他把指揮棒瀟灑地一揮,合唱隊便開始了嘹亮的歌唱!

百靈鳥領唱的歌聲清脆婉轉,高聲部的伴唱聲似金鈴般悠揚!

低聲部渾厚深沉如轟鳴的海濤,作為聽眾的林中百獸無不擊節讚賞!

突然間,低聲部出現一個不諧和音,這聲音是這般刺耳、這般不祥!

原來是烏鴉不按規定的音符發聲,而且是扯開嗓子拚命地高聲嘶嚷……

八哥用指揮棒做了個“停”的姿勢,整個合唱隊便戛然停止了歌唱。

八哥聲色俱厲地向烏鴉提出批評:“你為什麼不按照規定的音符歌唱?”

烏鴉卻並不以為自己有什麼錯誤,甚至揚起脖子覺得自己理直氣壯:“我的歌聲本來也相當

高亢嘹亮,為什麼讓我在低聲部壓製我的所長?如果我按照規定的音符歌唱,誰還能聽得到多少我歌唱的聲響?那豈不就埋沒了我出色的才華,我這位歌唱家還怎能美名遠揚?”

八哥說:“合唱隊本是個完美的整體,誰高聲誰低聲均已是安排妥當!如果為了突出自己便可為所欲為,那還成什麼體統,有什麼規章?”

烏鴉還是揚著脖子表示不服:“那就幹脆讓我到高聲部中去唱!”

烏鴉蠻橫的態度引起了大家的憤怒,齊聲地批評它無理取鬧、太不像樣……

不講理的烏鴉一賭氣退出了合唱隊,一邊向遠處飛去一邊還在不滿地嘟囔……

合唱隊中沒有了她那刺耳的嗓音,變得格外和諧動聽,格外美妙悠揚!

故事啟思:

任何組織、任何團隊都好比一個合唱隊,烏鴉的自以為是導致了整個合唱隊的不和諧,當然這種不和諧最終以她的離開而告終。

這則寓言故事講出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團隊發展是以互助合作為前提的,一個人的作用隻有在最適合他的位置上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大多數時候,一個成員對自己能力的評估與組織在特定的成長階段對成員的要求有很大的區別,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尷尬,我們應該學會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適應環境而非環境適應你。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更普遍的問題是,成員個人的自我感覺往往與他人評價有很大的出入。

這裏的烏鴉就是這種類型的。合作最忌諱的是自以為是,而“烏鴉”們的最大“特點”就是自以為是,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大材小用,虎落平陽被犬欺了。故事中烏鴉的下場讓我們懂得,有自知之明是團隊合作的寶貴精神,身處團隊中時,不要盲目驕傲,也不必過於鋒芒畢露。需要明確的是,集體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一個人隻有融入團隊之中,才能最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華。

心靈感悟:

馬克思曾說:“社會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總和。”每個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我們隻有將自己的才華跟團體的需要緊密結合,才能在和諧的氣氛中不斷激發自己。

第六枚戒指

這是一個熟為人知的故事,流傳了幾十年,依然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下麵請聽故事的女主人公再一次為我們傾述:

我17歲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臨時工作。母親喜憂參半:家有了指望,但又為我的毛手毛腳操心。

工作對我們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學畢業後,正趕上經濟大蕭條,一個差事會有幾十、上百的失業者爭奪。多虧母親為我的麵試趕做了一身整潔的海軍藍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寶行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