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灰色理論的浙江省漁業災害損失研究
綜合管理
作者:王飛等
摘要:論文以浙江省漁業災害統計數據為依據,分析浙江省漁業災害造成的損失程度以及造成各種損失的主要原因,建立影響浙江省漁業災害的多因子權重,並針對當前浙江省漁業防災減災麵臨的形勢和任務,提出漁業防災減災的相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浙江省 漁業災害 災害對策
浙江省綿長的海岸線是海陸交替、氣候多變地帶,飽受台風浪的侵害,每年台風經過帶來的狂風、巨浪和風暴潮不僅給浙江省的漁業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損失,甚至威脅到漁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還有幹旱、病害等其它漁業災害也時刻威脅著浙江省的漁業經濟健康發展,所以研究浙江省漁業災害的成因、類型及統計近年來不同類型的漁業災害損失,是建設防災減災體係過程中不可跳過的步驟。
本文以2006-2012年的浙江省漁業災害統計數據為依據,分析浙江省漁業災害造成的損失程度以及造成各種損失的主要原因,並運用灰色係統理論,通過GM(1,1)數學建模,建立影響浙江省漁業災害的多因子權重,同時針對當前浙江省漁業防災減災麵臨的形勢和任務,提出漁業防災減災的相應對策和建議。
1.浙江省漁業災害損失現狀
浙江省是漁業大省,但漁業災害也一直影響著浙江漁業的健康發展。2006年浙江省漁業產出(不含涉漁工業和建築業等第二、第三產業)為4243210萬元,而2006年僅水產品因各種災害就造成了70067萬元的損失[1],占總漁業產出的1.65%。截止2012年,浙江省漁業產出為6300637萬元,同比增長2057427萬元,增長百分比為48.5%,漁業經濟發展取得了極大的成果,然而2012年因災害造成的漁業經濟損失也達142042萬元,占據了2012年漁業經濟2.25%,同比2006年上升了0.6%,而與2006年損失金額對比,2012年損失的金額也增長了71975萬元,上升了102.7%。2006-2012年7年中,浙江省水產品總量損失共達401092噸,損失金額總數達611029萬元,平均每年損失57298.9噸,平均每年損失金額為87289.9萬元[1]。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都說明了漁業災害對浙江省的漁業經濟發展的負麵作用在不斷加大,防災減災刻不容緩。
1.1台風、洪澇災害的漁業損失
浙江省是台風頻發區,這種形成於熱帶洋麵上的強烈風暴往往帶來大範圍的狂風、暴雨甚至是巨浪和狂潮,不僅對於海區上船隻有較強的破壞力,對於陸上經過區域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災害,甚至人員的傷亡,這是漁業災害中破壞力最大的災害。
根據2006-2012年浙江省由於台風和洪澇引起的漁業災害損失的數據統計分析,在7年中,造成漁業水產品損失總量達4243082噸,損失金額總數達306886萬元,平均每年損失34726噸,損失金額為43840.85714萬元。
1.2漁業病害的漁業損失
漁業病害災害對水產養殖水產品可以造成極大的破壞,如九十年代的對蝦疾病,導致當時過半的養殖麵積失收,近年來的青蟹病造成浙江省養殖行業巨大的損失。因此魚病防治、魚藥研發是水產養殖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水產養殖產量保證經濟效益的基本前提。
根據2006-2012年浙江省由於漁業病害引起的漁業災害損失的數據統計分析[1],在7年中,造成水產品損失總量達91375噸,損失金額總數達152490萬元,平均每年損失13053.57噸,損失金額為21784.29萬元。
1.3汙染災害的漁業損失
浙江省沿海地帶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工業活動和人類活動頻繁,汙染源多,是漁業汙染災害的重災區。根據2006-2012年浙江省由於汙染災害引起的漁業損失的數據統計分析[1],在7年中,造成水產品損失總量達35939噸,損失金額總數達39792萬元,平均每年損失5134.1噸,平均每年損失金額為5684.5萬元。
1.4幹旱災害的漁業損失
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適宜,雨量充沛,空氣濕潤。所以幹旱災害對於浙江省漁業影響較小,但是也存在部分損失。
2.浙江省漁業災害影響因子灰色關聯分析